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922660
 〠♗聖誕平安夜☸£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中國古代十大著名詩人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中國古代十大昏君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中國古代十大明君
作者: 〠♗聖誕平安夜☸£ 日期: 2015.03.20  天氣:  心情:


1.秦朝 秦始皇: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採用君主專制制度,及第一個中央集權統一國家的創立者,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統一中國後推行多項政策,例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政策,當然還有頗具爭議性的「焚書坑儒」,另一方面,秦始皇在位期間亦進行多項大型工程,包括修築長城、阿房宮、驪山陵等,百姓徭役甚重,秦朝建立後所推行的政策及典章制度,對日後中國歷史的影響,可說是廣泛而深遠



2.漢朝 劉邦: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皇帝,字季,西漢開國皇帝,廟號為太祖,諡號為高皇帝,所以史稱漢太祖高皇帝、漢太祖、漢高祖或漢高帝,出身平民階級,起兵反秦時,稱沛公,秦亡後,被項羽封為漢王,後來楚漢相爭,項羽自盡,最終劉邦一統天下,在位期間第一位祭祀孔子並重用儒士的皇帝,從而為漢朝及後世以儒家文化為主體思想治國奠定了基礎,第一位以孝治理天下,第一位全國範圍內實行“輕徭薄賦”政策、實行“十五稅一”低稅率,第一位量吏祿,度官用,以賦於民”的財政支出緊縮政策而提倡節儉



3.漢朝 劉徹:

漢武帝首創兼首用年號的皇帝,登基之初,一改漢初的無為而治政策,大削諸侯勢力,頒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推動諸侯分封所有兒子為侯,使諸侯的封地不得不縮減,同時他引入了刺史的官級,監察地方,在軍隊和經濟上,則加強中央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同時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於中央,他不像他的父祖奉行黃老思想,他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儒學在古中國的特殊地位鋪路,但是一般認為他利用儒學敦化民風,同時採用法術、刑名鞏固政府的權威,即是所謂「儒表法裏」,當時積極啟用汲黯和對司馬遷用宮刑,皆著名例子



4.唐朝 李世民:

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李世民又平定了竇建德、王世充的武裝力量,最終統一中國,之後開始大量接觸文學與書法,有墨寶傳世,後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弟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二人,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不久被迫讓位,李世民即位,李世民即位為帝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以文治天下,成為中國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與明君之一,唐太宗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並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唐太宗在位23年,享年50歲,初諡文皇帝,廟號太宗,葬於昭陵



5.唐朝 武則天:

唐高宗時為皇后、唐中宗、唐睿宗時為皇太后,後自立為武周皇帝,重視發展農業生產,能破格用人,注重發展科舉制度,創立了“自薦”求官的制度,大量增加科舉取士的人數,還首創了武舉和殿試,705年退位以後,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稱帝後上尊號「聖神皇帝」,退位後中宗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



6.宋朝 趙匡胤:

生於洛陽夾馬營,出身軍人家庭,高祖趙朓,祖父趙敬,為趙弘殷次子,948年,投後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功,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任禁軍軍官,為東西班行首,後隨柴榮征討淮南、揚州等地,官至匡國軍節度使、殿前都點檢,後又拜為檢校太傅殿前都檢點,稱為禁軍總將領,周世宗柴榮死後,恭帝即位,959年授趙匡胤為歸德軍節度檢校太尉,建隆元年,他以「鎮定二州」的名義,謊報契丹聯合北漢大舉南侵,領兵出征,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代周稱帝,建立宋朝,定都開封,趙匡胤稱帝後,先後攻滅後蜀、南漢和南唐等割據政權,趙匡胤統治時期,吸取唐朝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導致滅亡的教訓,削奪了武官的權力,從而重文輕武,加強中央集權,使宋朝沒有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的問題,宋太祖大力興辦儒學,增加科舉取錄的名額,比起其他朝代,宋朝社會比較安定和公平,文學、哲學、美術、科技、教育等也比較發達,但重文輕武的結果也導致宋朝軍事力量不足,和外族戰爭多以敗仗收場



7.元朝 成吉思汗:

廟號元太祖,孛兒只斤氏,名:鐵木真,蒙古族,政治家、軍事家,1206年,被推舉為蒙古帝國的大汗,統一蒙古各部,在位期間發動過許多戰爭,一次西征,花喇子模士兵為謀取錢財殺害一隊蒙古商人,成吉思汗遣使交涉要求花喇子模交出兇手,結果不但遭到拒絕,連使者也被花喇子模王殺死,盛怒之下,成吉思汗發兵20萬攻打花喇子模,花喇子模雖號稱有40萬軍隊,但完全不是精銳的蒙古軍的對手,在蒙古鐵騎和火器潰不成軍,為了追殺花喇子模國王,蒙古大軍更橫掃俄羅斯和烏克蘭,最遠打下了基輔



8.明朝 朱元璋:

姓朱,名元璋,初名重八,後更名興宗,字國瑞,生於濠州鍾離之東鄉,俗稱洪武帝、朱洪武,廟號太祖,其統治時期被稱為「洪武之治」,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之後就著手改革吏治,他首先廢除某某等處行中書省,設立承宣佈政使司、都指揮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別擔負行中書省的職責,三者分立又互相牽制,防止了地方權力過重,還有吸取蒙元滅亡的教訓,實行了一系列休養生息、發展農業和工商業生產的措施,使得明代的經濟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朱元璋出身平民,早年參與元末起義,並通過連年征戰,最終統一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的另一個大一統的明王朝,明太祖在位期間通過廷杖大臣、廢相、設錦衣衛、大殺功臣等毒辣手段建立起一套維護皇權的體制,正是由於他的這些舉措,使得明朝276年時間內,沒有外戚專權或軍閥割據,黨爭現象亦未形成似唐末「牛李黨爭」的禍亂



9.清朝 康熙:

玄燁於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宮,順治帝第三子,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崩於北京暢春園清溪書屋,終年六十九歲,在位六十一年零十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親政不久後,便宣佈停止圈地,放寬墾荒地的免稅年限,他還著手整頓吏治,恢復了京察、大計等考核制度,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騙,康熙還親自出京巡視,瞭解民情吏治,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此外還有三次東巡、一次西巡,以及數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此舉一方面促進了康熙對民情的瞭解,另一方面耗費了巨額的政府財富,他還親自巡視黃河河道,督察河工,並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康熙崇尚儒學,尤其是朱熹理學,他曾多次舉辦博學鴻儒科,創建了南書房制度,並親臨曲阜拜謁孔廟,康熙還組織編輯與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曆象考成》、《數理精蘊》、《康熙永年曆法》、《康熙皇輿全覽圖》等圖書、曆法和地圖,康熙對西方文化也十分感興趣,向來華傳教士學習代數、幾何、天文、醫學等方面的知識,並頗有著述,不過只限於個人興趣,康熙並不鼓勵對國民進行科學教育,對基督宗教也很有好感,後來康熙逐漸發現羅馬教廷試圖過多的幹預清朝政治,並且皇子信仰基督後以此作為爭權奪利的工具,遂開始有所抵制天主教



10.清朝 乾隆:

父胤禛在潛邸時稱號為雍親王,生母鈕祜祿氏為親王妾室,生於雍王府東書院「如意室」,乾隆帝即位後,以「寬猛相濟」理念施政,先後平定新疆、蒙古,還使四川、貴州等地繼續改土歸流,人口不斷增加,在乾隆末年時突破了三億大關,約佔當時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統治期間與康熙、雍正三朝合稱「康雍乾盛世」,乾隆三十八年下令編纂《四庫全書》,歷時9年成書,是當時世界上最為龐大的百科全書,乾隆為加強對漢人的思想控制,大興文字獄,並藉此焚書箝制漢人反清思想的傳播













標籤:
瀏覽次數:96    人氣指數:96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中國古代十大著名詩人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中國古代十大昏君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