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生命中最早開始耽溺於聽音樂這件事的時候,其實也是流行音樂產業最黃金的年代。
熱門唱片銷售量動輒百萬千萬、巨星仿如神一般的存在,每個中學生都一面認真地翻著英漢字典,
一面有懂沒懂地讀著Billboard排行榜上的歌名,好好聽的抒情歌、好動感的派對舞曲、好震撼的重搖滾,
儘管有時免不了俗庸淺顯、情感浮濫,但在枯燥死板的公式章條、演算複誦與粉筆汗味之間,
還是填補了許多青澀成長歲月中那些孤獨的鴻溝,讓我不致失足跌落那心靈的晦澀死胡同。
而當然,這一切也不完全是幼稚而淺薄的;那個時代的許多歌曲,至今聽來仍是經典,
例如Paul Young翻唱英國叛客經典樂團 Joy Division的〈Love Will Tear Us Apart〉,
即使對於24歲就自殺身亡的 Ian Curtis (Joy Divison主唱)那冷漠、陰鬱與絕望的世界一無所悉,
十三、四歲的我,卻也在那不同於一般流行歌曲的旋律中,開啟了通往另一個散發著誘人旖旎黑暗色彩的大門。
還有YA!經典電影《粉紅佳人》(Pretty in Pink)的主題曲,
那彷彿會滴下蜜糖、卻又甜中帶酸的〈If You Leave〉,總是讓人忍不住跟著哼唱起來,
覺得自己還有很多可以揮霍的年輕歲月。但,理解Orchestral Manoeuvres in the Dark在英國
新音樂洪流中的重大貢獻與不可撼動的地位,卻又是好幾年之後的事情了。
回想起來,那樣的聽音樂方式,真是一種如入涅槃的境界。
可能是從收音機甚至電視上側錄下來、音質其差無比的歌聲,
基隆廟口夜市如路邊攤般的地下室唱片行賣的「細胞」盜版卡帶,透過隨身聽和廉價耳機傳送到耳道,
就這樣震動著耳膜上的每一根絨毛,在許多個夜晚,震動著腦海,震動著心,終至如入無人之境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