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339106
 呆掉了的 Alice~✿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點亮草悟道的小書店/劉克襄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專教識貨的孩子/王文華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黑糖糕和兒子/呂政達
作者: 呆掉了的 Alice~✿ 日期: 2014.08.18  天氣:  心情:


  黑糖糕和兒子

 



  文/呂政達




離開台北濟南路的報社後,這名昔日的女記者回到家鄉澎湖,還是沒放棄記者的工作;
幾年後,她就當上了媽媽。

兒子長大一點,上了小學,媽媽常帶兒子去看海。
在澎湖,海是不缺少的風景,但媽媽認為兒子對家鄉的認識不應該只是這樣,
「媽媽就是年輕的時候對澎湖不夠了解,所以有一段時間,我一直想離開這裡,去台北找工作。」
媽媽這樣跟兒子說,「但是在台北,人家都說我是澎湖人,回到澎湖,大家又說我是台北來的,
所以你不要變成像媽媽這樣子喔。」哪樣子?兒子聽得一知半解,他可從來沒有真的離開過澎湖。

位於黑水溝間的澎湖,自古即是大陸和海洋匯集的交會點,
媽媽始終覺得她這一代澎湖人的身世,就像變成澎湖名產的黑糖糕。
當年,是落腳在澎湖的沖繩人把他們家鄉的糕餅做法帶到澎湖,受到歡迎,變成了澎湖當地的代表物。
媽媽曾去報導那家沖繩人傳下來的黑糖糕老店,那個老闆跟她說了一句印象深刻的話:
「黑糖是琉球的沒錯,但在哪裡發達,我就是那裡的人。」


工作結束回家,她常應兒子的要求,帶一盒沖繩老店的黑糖糕回家。
據說最早的黑糖糕是碗裝的,屬於祭拜用的發糕,
後來因為澎湖人帶到台灣本島當伴手禮,名氣響亮後,才有條狀的糕餅問世。
出門遊歷澎湖時,媽媽會切幾片放在便當盒裡,一起在天后宮的大榕樹下吃黑糖糕,是一種抹不掉的回憶。


後來,兒子常要媽媽帶黑糖糕回家,沒幾天就吃掉一條,媽媽說:「你別吃那麼多黑糖糕啊。」
兒子笑起來像藏不住尾巴的老鼠,讓媽媽起疑,媽媽決定發揮記者的本事。


這天,她眼見兒子又帶了半條黑糖糕出門,也遠遠跟在後面。
媽媽跟著兒子走出村莊,走向北邊的海岸,在一片礁岩前停下腳步,
附近並無人蹤,岩塊間卻插著熄滅的香腳。兒子念了一陣話,便把黑糖糕丟進海裡。


媽媽嚇了一跳,大喊一聲:「你在幹什麼?」
看到媽媽,兒子卻很鎮定,好像知道媽媽會出現一樣,兒子說:
「我在祭拜海神,海裡有很多小孩,說他們想吃黑糖糕。」
當記者的媽媽知道,自古以來,這片海域發生過許多次的海難和空難,
甜甜的黑糖糕,是一種對逝去過往的慰藉吧。現在她知道,為什麼黑糖糕以前是祭祀用的道理了。


站在大太陽下,這對母子各自想著自己的心事,媽媽把兒子手裡剩下的黑糖糕也拋進海裡,
說:「下次要吃黑糖糕,記得跟媽媽講。」下一瞬間,兒子和那片海一起點頭。



●2014/08/18 自由時報


   



    

    背景音樂/HAL - I'll Be The One 


標籤:
瀏覽次數:183    人氣指數:6883    累積鼓勵:335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點亮草悟道的小書店/劉克襄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專教識貨的孩子/王文華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