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289574
 卓妍~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投資理財前應先考慮的問題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何謂基金~基金概論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七種致命投資錯誤
作者: 卓妍~ 日期: 2012.02.06  天氣:  心情:
當巴菲特遇上索羅斯》七種致命投資錯誤



大部分的投資人都受到錯誤觀念的影響,
但這些觀念卻不是華倫‧巴菲特和喬治‧索羅斯等大師所持有的。
其中最廣為流傳的,就是我稱之為七種致命的投資錯誤。
要摒棄這些錯誤的觀念,首先要了解它們錯誤的原因。




致命的投資錯誤~1
深信要獲得巨幅報酬,必須先會預測市場未來的走向。
事實真相:投資贏家並不會更懂得預測市場的動向。

這話並不是我說的。

就在1987年10月股市崩盤的前一個月,
索羅斯出現在《財星》雜誌的封面。
他表示:(美國的)股票已經飆到遠離基本面,但不表示股票就一定會大跌。
股價被高估並不表示就無法維持下去,
如果你想知道美國股票被高估了多少,看看日本的例子就得了。

在他對美國股市仍然看多的時候,
他覺得日本股市會大跌。
於是在1987年10月14日《金融時報》的文章中,一再重複這個觀點。

一個星期之後,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因美國股市(非日本股市)的崩盤,
損失超過3億5000萬美元,足足一整年的努力在幾天之內就全部泡湯了。
索羅斯承認:「我獲利的表現與預測趨勢的能力大相逕庭。」

那巴菲特呢?他完全不關心市場的走向,
對預測也不感興趣。對他而言,
「預測只告訴你一大堆分析師的觀點,他們無法預估未來任何的動向。」

所以投資贏家從不仰賴對市場走向的預測。
巴菲特和索羅斯可能會第一個承認,
如果他們仰賴對市場的預測去投資,早就破產了。
預測是投資顧問和銷售共同基金的人員重要的工作,但它卻不是成功投資的必要因素。




致命的投資錯誤~2
信奉「大師」的言論:如果我不會預測市場動向,
總有別人會。而我要做的,就是找到這樣的人。
事實真相:如果你真能準確預測未來,你會大聲宣揚預測的結果嗎?
還是會保持緘默,開一個交易帳戶,然後自己大賺一筆?

1987年10月12日,當艾蓮‧卡薩雷利預言「股市即將崩盤」時,
還只是個沒沒無名的統計員。當時距離10月的「黑色星期一」只有一個星期。
突然間,艾蓮‧卡薩雷利變成了媒體寵兒,而且在幾年之內,她利用名氣賺進了可觀的財富。

這是因為她相信自己的預測嗎?

並不是!不到一年之內,艾蓮‧卡薩雷利的共同基金就募集到7億美元。
投資人只要繳1%的管理費,一年下來就有700萬美元的進帳,聽起來很不錯。
同時她也開始發行投資刊物,很快的就有10萬個訂戶。

大師的地位為艾蓮‧卡薩雷利賺進了大筆的財富,
但對那些追隨她的人而言,卻苦不堪言。
到了1994年,共同基金的股東靜悄悄地投票,決定解散基金。
原因是:投資績效不佳,而且資產逐年萎縮。
在基金營運期間,年報酬率平均4.7%,而同時期史坦普500指數的報酬率則是5.8%。

在艾蓮‧卡薩雷利快速竄起的17年後,儘管基金獲利表現一直不佳,
刊物也停止發行,預測的整體紀錄也令人不敢恭維,但她仍享有投資大師的盛名。
例如:1996年7月21日的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僅為5452點,
據報導,艾蓮‧卡薩雷利聲稱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可以上揚至6400點」,
兩天之後,她又宣布:「市場可能下滑15%到25%之間。」

這真是兩面討好的說法。

那些只是艾蓮‧卡薩雷利於1987至1996年間,
在《華爾街日報》、《商業周刊》和《紐約時報》等14項公開預測之中的兩項。
在這14項預測中,僅有五項是正確的。也就是說,
正確率僅有36%。丟銅板都可以預測得比她更準,或是賺到更多的錢。
艾蓮‧卡薩雷利只是眾多市場上所謂的大師之一罷了。

還記得喬‧格蘭維爾嗎?他曾是1980年代早期媒體上的紅人,
一直紅到1982 年道瓊工業(平均)指數站上800點,
他建議投資人賣掉所有的股票,開始放空。
1982年正是1980年代中行情最好的一年。
不過,格蘭維爾仍繼續催促投資人放空,一直放到1200點。

格蘭維爾接著被一個完全與他不同的人所取代,
這個人就是羅伯特‧皮瑞邱特,他預測1980年代會是多頭的市場。
但是在1987年股市大崩盤之後,羅伯特‧皮瑞邱特宣稱多頭市場結束了,
並且預測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在1990年代初期會下跌至400點,
這種說法就好像用一把雙管散彈槍還打不中穀倉一樣可笑。
1990年代的網路公司熱潮,又使得許多媒體上的「英雄」竄起,
不過大部分的人在2000年3月那斯達克指數重挫的時候就消失不見了。

如果有人真的能夠持續準確地預測市場動向,他一定躲在媒體找不到的地方。有位無名氏談到金錢時的說法是對的:「預測是很困難的,尤其是預測未來。」

媒體上的大師是靠著討論投資、提出建議或幫人操盤以收取費用為生。
但是,就如同約翰‧崔恩在《點石成金》一書裡提到的:
「發現如何點石成金的人,不會每年只收取100美元就告訴你這個秘密。」
或是讓你在CNBC的新聞網上免費獲得消息。
這也就是為什麼巴菲特、索羅斯和其他投資贏家很少談論他們在做什麼,
和他們對市場的看法,他們只是埋首於投資賺錢。
通常,他們甚至不會告訴投資人資金運用的情形。



致命的投資錯誤~3
相信「內線消息」可以賺大錢。
事實真相:巴菲特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投資大師。
其實,他的投資秘笈中最喜歡的來源是免費的公司年報。
在1992年,索羅斯因為大舉放空英鎊,
建立100億美元的部位而得到「讓英格蘭銀行破產的人物」頭銜。
他並不是唯一了解其中玄機的人,任何內行的人都看得出英鎊即將崩盤。
數以百計的經紀商在英鎊暴跌的時候同樣也大賺了一筆。
但只有索羅斯一頭栽進去,抱回了20億美元的利潤。
既然享有盛名,巴菲特和索羅斯身旁盡都是達官貴人。
但是只要是一開始投資,他們都變回小人物,不預期會得到任何特殊的待遇。
更何況巴菲特和索羅斯在成名前的投資報酬率遠比成名之後高。
所以,即使有內線消息,很明顯沒有帶來多少好處。
巴菲特也說過:「光依賴內線消息和100萬美元資本,一年內就會破產。」



致命的投資錯誤~4
多元化配置資金。
事實真相:巴菲特輝煌的投資成果,
是因為他只找出幾家優秀的公司,然後集中投資在他們身上。
按照索羅斯的說法,重要的不是你對於市場的看法是否正確。
而是,當你的投資正確時可從中賺取多少利潤,
以及投資錯誤時又會賠上多少資本。索羅斯與巴菲特成功的因素都是一樣的:
只要少數的投資創造出可觀的財富,而能彌補其他投資上的損失。

分散資產的效果卻恰恰相反,投資人擁有許多小額的投資,
即使其中一項獲利亮眼,對總資產也沒有加分效果。
所有投資贏家都會告訴你,多元化是無稽之談。
但你絕對不會從華爾街的投資顧問那裡聽到這樣的說法。



致命的投資錯誤~5
深信高風險才有高報酬。
事實真相:就像企業家一樣,投資贏家都極為厭惡風險,
總是盡可能地避開,以便將損失降到最低。
在幾年前的一場管理會議上,許多教授紛紛發表關於「企業家特質」的論文。
雖然過去教授們常常意見相左,但在這件事情上的認知卻是相同的:企
業家對於風險的承受度都很高,而且大部分都熱愛冒險。

在會議結束前,有一位企業家從聽眾中起身發言。
他對於所聽到的言論感到相當驚訝。
他表示,身為企業家,他會極力去避掉風險,而他所認識的其他成功的企業人士也都如此。
在這個世界上,很難再找到另一群像他們一樣厭惡風險的人。
投資贏家也像成功的企業家一樣厭惡風險,
而規避風險就是累積財富的基本原則。
如果你冒的風險越大,就越有可能賠掉大筆的資金,這和學院派的說法恰恰相反。

企業家和投資贏家都知道,賠錢比賺錢容易得多。
這就是他們願意花較多精神去規避風險,而非追逐利潤的原因。



致命的投資錯誤~6
相信「系統」。
不知道是哪一位人士、哪個單位開發了一套系統,
有的只是一些難懂的技術分析、基礎分析、電腦化的交易程序、甘氏圖,
甚至是占星術等等,都保證投資獲利。
事實真相:就跟信奉「大師」的道理一樣,
如果投資人採用大師的系統,就會獲得像大師一樣的結果。
一般人對於投資系統的迷思使得這些系統得以熱賣。
信奉「大師」和「系統」的根源是相同的:渴望掌握確切的證據。
就像巴菲特回答一個關於自己的問題一樣:
「大家都在找一個公式。」希望找到這個公式之後,就可以輕鬆操作電腦,看著財源滾滾而來。



致命的投資錯誤~7
相信自己知道未來的趨勢,
而且確信市場終將證明自己的看法是正確的。
事實真相:這種信念是投資狂熱者普遍的特質。
大家都同意歐文‧費雪的預測:
「股市已經到達一個新的、永久的高峰。」
當時是1929年股市崩盤的前幾個星期。
當黃金在1970年代暴漲時,大家都相信高通貨膨脹率避免不了了。
雅虎、亞馬遜、電子灣和其他數以百計的網路公司竄起,
股價每天驚驚漲,這股風潮讓人很難否定1990年代華爾街的信條──「利潤算什麼」。
這是第一個致命錯誤(預測市場未來)更強而有力的變體,
要求自己具有預測未來的能力,但是結果卻非常悲慘。
這樣強迫自己預測未來的投資人,不斷找尋「正確」的預測方法,
而犯了第七個投資錯誤,往往自以為知道未來的趨勢。
所以當這股狂潮消退時,他不但會賠掉大部分的家當,
有時甚至淪落到一文不名的地步。
在所有投資錯誤中,抱著獨斷的信念去投資是最危險的。



----本文摘錄自聯經2005年出版「當巴菲特遇上索羅斯」。
標籤:
瀏覽次數:85    人氣指數:885    累積鼓勵:4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投資理財前應先考慮的問題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何謂基金~基金概論
 
住戶回應
 
時間:2012-05-25 11:22
他, 38歲,彰化縣,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