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英國歌手菲爾柯林斯(Phil Collins)看到新聞中非洲依索匹亞等地區的人民,長期處於飢荒與營養不良而死亡,遂在聖誕節之前提出構想,由鮑伯蓋朵夫(Bob Geldof)擔任召集人,由數十位當紅藝人以「Band Aid」為名共同灌錄單曲義賣,將義賣所得援助非洲饑民,單曲「他們知道現在是聖誕節嗎?」(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 ?)於焉誕生。這張單曲推出後,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迴響,光是英美兩地就賣出約三百廿萬張。
英國歌壇的此項義舉,美國歌唱界自然不落人後,由黑人歌手哈利貝拉方提(Harry Belafonte)提出建議,之後獲得眾大牌歌手的鼎力支持,由昆西瓊斯(Quincy Jones)擔任製作人,在1985年2月28日,45位當紅歌星雲集洛杉磯的錄音室,灌錄了「四海一家」(We are the world)這首義賣單曲。
「四海一家」這首歌是由萊納李奇和麥可傑克森合寫,兩人費了四天的時間寫曲,萊納先完成一部分,麥可看到後靈感大發,一夜之間就把全曲寫好。之後他們又花了兩個半小時作詞,為了普遍推廣此曲,歌詞也力求簡單易學。單曲完成後推出問世,受到的歡迎難以想像,短短數週便賣出八百萬張單曲,更勝英國藝人的「他們知道現在是聖誕節嗎?」。
英美歌壇有了這兩次成功的經驗,認為可以為非洲災民做的更多,於是由英國的鮑伯蓋朵夫繼續擔任召集人,籌畫英美兩地歌星馬拉松式的援非慈善演唱會,演唱會定名為「Live Aid」,於7月13日分別在英國倫敦的溫布利體育館和美國費城的甘迺迪體育館舉行,兩邊接力進行長達十小時的義演。這場演唱會除了吸引爆滿的現場觀眾,還經由七個人造衛星,傳送到全球一百六十幾個國家。負責穿針引線的鮑伯蓋朵夫還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
平心而論,「四海一家」確實是首出色的製作,數十位大牌歌手每人分唱幾句歌詞,要能充分發揮個人特色,又要兼顧歌曲的流暢性,確實不容易,製作人昆西瓊斯功不可沒。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e7fPpxAnuM
無獨有偶在當時台灣也跟上了這個腳步出了『明天會更好』這個單曲,雖說出發點並不同卻有異曲同工之妙!
創作背景
1985年,非洲衣索比亞發生飢荒。為援助饑民,美國歌手以稍早英國群星合唱的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公益單曲為藍本,組成USA For Africa,推出合唱歌曲We Are the World(天下一家),專輯版稅捐作賑災用途,迴響極為熱烈,並募得鉅款。流風所及,世界各地多有仿效者。
1985年,原宣佈在10月10日上市,但在各界翹首企盼下,卻延期到了台灣光復節40周年;1986年則是「世界和平年」。「《明天會更好》」的創作初衷,即是模仿We Are The World「群星為公益而唱」的形式,呼應世界和平年的主題、並紀念台灣光復40週年。
「《明天會更好》」邀集的華人歌手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唱片公司,打破了簽約的限制。專輯製作單位以「明天基金會籌備會」的名義,邀集台灣當時最知名的唱片公司包括飛碟、喜瑪拉雅、新格、歌林、滾石、鄉城、寶麗金、麗歌、光美等參與這張專輯,並由各家唱片公司競標發行權。專輯售出的盈餘,係由後來標得專輯發行權的藍與白唱片公司捐給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為消基會籌募新台幣600萬元的基金,作為公益之用。
「紀念台灣光復40週年」的主題在歌曲發行之後,反而很少被提及。這可能與發行時間一再推延、錯過了1985年10月25日的「台灣光復節」有關。「《明天會更好》」的公益訴求,遂變得更模糊、分歧。當時台灣唱片市場的盜版、盜錄問題十分嚴重,加上曾有媒體以「海盜王國」形容台灣生產名牌仿冒品的猖獗情形,對台灣的國際形象傷害頗大,故「反盜版」、「反盜錄」、「反仿冒」也成為許多參與歌手強調的主題。
專輯發行之後,由於消基會和政府當局查獲許多《明天會更好》的盜版唱片,媒體報導頗多,消基會與政府不斷藉機強調「反盜版」的重要。故後來媒體提及此曲,幾乎都會一併提及「反盜版」的訴求。但據當時參與創作的張大春回憶,「反盜版」並非這首歌的原始創作動機。
關於這首歌的歌詞,羅大佑在後來回憶台灣喜劇演員許不了的時候,曾透露:「後來在寫《明天會更好》的歌詞時,我為他填了一句『誰能忍心看他最後的小醜帶走我們的笑容』,但被認為太灰色,無法採用。根據最後的演唱版本,發表的歌詞是:「誰能忍心看那昨日的憂愁 帶走我們的笑容。」
錄唱前夕,主辦單位邀集許多音樂界、文化界人士,各自貢獻詞句,以羅大佑的版本為主,逐句修潤,才共同完成最終的歌詞定稿。
《明天會更好》集結了60位台灣歌手,但是其中一些著名歌手卻沒有出席,包括鳳飛飛、歐陽菲菲和鄧麗君。
影響
「《明天會更好》」集合台灣樂壇眾多巨星合唱的空前創舉,加上朗朗上口的旋律,使這首歌大受歡迎,專輯在短短幾個月內便在台灣、香港等地售出25萬張以上,成為全球華人的公益典範。1990年代,中國大陸的中小學老師更經常把「《明天會更好》」列為歌唱比賽的指定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EDZyIUbSd0
無論當年這兩首歌的發行出發點、創作背景或影響為何,在當時確確實實的感動了眾人的心,而這份感動已多年不復見了!何時才能再重現如當年那般凝聚人心的那份悸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