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507177
 春未暮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中國手機市場又洗牌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老外離開台灣創業11個心聲!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你以為Facebook是免費的
作者: 春未暮 日期: 2016.11.14  天氣:  心情:
你以為Facebook是免費的,其實你付出的是比錢更寶貴的東西
經理人月刊 經理人月刊

分享

丹麥TV2電視台拍了一部紀錄片《手機不設防》,邀請丹麥當地大學生製作一款免費下載的手電筒APP,上架到Google Play商店,
其權限設定跟臉書APP相同,只要APP處於開啟的狀況就能獲取相片、簡訊、麥克風、GPS定位等資訊,再到街頭隨機邀請路人下載使用,
路人下載APP時有些需要同意條款,往往也不會閱讀就按了下去。


幾天後,在測試對象未告知地址的情況下,透過手機APP收集到的GPS定位資訊,大剌剌的到對方家裡拜訪,告知手機APP背後的真相⋯⋯

當你發現自己的簡訊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出現在陌生人的電腦裡,是什麼感覺?

你可以接受自己的自拍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傳送到陌生人的電腦裡嗎?

你知道你的手機麥克風可以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錄音,並傳送到陌生人的電腦裡嗎?

其實,這些事情每天都在發生,甚至你的手機裡可能有超過幾十個APP都在做一樣的事情,默默蒐集你的使用行為,比你更了解自己。

有太多APP請求允許存取的資料比實際需要的還多,《手機不設防》紀錄片試圖告訴我們,太過依賴科技,太過依賴智慧型手機,
在選擇方便和免費的同時放棄了什麼。

Google、Facebook提供的諸多免費服務讓我們依賴他們,並不想失去他們,因此接受許多條款,但卻付出了100%的隱私權,
讓他們對我們的了解越多,並從中獲利。

《手機不設防》紀錄片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路人們知道被竊聽以後的反應。

原本還笑笑的路人,臉色越來越沈重,他們都認為太瘋狂了,當他們看到自己私密的照片、對話紀錄出現在陌生人的電腦裡疾呼,
「有人跑到我的世界監視我」,但也氣自己竟然這麼輕易就接受了那些條款,甚至在移除APP以後,那些私密的資料還是留存在那些陌生人的電腦裡。

影片裡的路人們,一開始都是笑著開始,沈重的結束,表達自己氣到抓狂,認為這是侵犯隱私、更是保密工作的巨大漏洞。

可是,更嚴重的是,當那些公司濫用我們的資料,把它賣給其他的公司獲利,我們也沒有辦法控管;
有時候我們會在社群平台上跟比較私密的朋友討論工作近況,抱怨一些瑣事,或者講一些比較負面的話批評老闆,
那些對話紀錄、簡訊,若賣給人資公司,雇主也有可能因為負面態度不想雇用你,那些未經深思的資料,早就決定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了。

紀錄片也想詢問臉書從我們的手機擷取了多少私密資訊,他們目前,以及未來會如何使用我們的資訊,還有他們把資料賣給了誰?但臉書不願接受訪問。

這讓人實在很無奈,可是偏偏刪掉這些APP,不用臉書、不用Email、不上網,似乎又是不太可能的事情;那麼到底該怎麼辦?

其實,我們都很清楚這是自己隱私,應該有權利選擇要給誰看;不該有人可以去存取我的東西,私人的簡訊或電話,可是,那些APP甚至可以開啟相機,
麥克風錄下任何想要的東西,用GPS知道你的所在地,為了一點方便,我們把自己賣掉了。

現在能做的,是讓更多人的關注這個議題,呼籲政府讓那些陳舊的法規跟著時代進步,不要固步自封,在使用這些免費APP的同時,
有限度的提供資訊供對方使用,而不是像現在一樣,默許手機變成最可怕的監視器,甚至在不自覺的情況下,讓它們合法竊聽我們的隱私。

備註:影片裡提到的手電筒APP,在製作時刻意將要求存取的權限設定為跟Facebook所要求的存取權限一模一樣,以便測試到底可以獲得什麼資訊。
因此可以獲得GPS(你的所在位置)、相片(你的私密照片)、麥克風(你說過的話)等相關資訊。

.
.
標籤:
瀏覽次數:62    人氣指數:1262    累積鼓勵:6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中國手機市場又洗牌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老外離開台灣創業11個心聲! 
 
更多功能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