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69337
 駿逸~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懷 人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心靈淺談22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心靈淺談21
作者: 駿逸~ 日期: 2015.01.26  天氣:  心情:

有很多不同信仰的人,問了一個非常好、非常聰明的問題,他們不能理解的是:『你們佛教徒為什麼不能理解,我們明明是人,為什麼要變成佛?』
真是好問題,也幫大家釐清很多佛法被誤導的盲點。

其實眾生皆有佛性〈自性、本性、本體、妙覺真心、覺知的本體、本來面目〉。佛性,只是通稱,是文字上必得表示的的表意。
因為眾生都有妙覺本然的真性〈佛性〉只不過輪迴的業力,卡住我們的業識和色身,所以使我們有如蔚藍的天空,飄了重複又重複〈生生世世〉的烏雲,遮蔽了清明的天空。

修行,也只是要我們把烏雲抹去,回復原來的淨空。
故說修行只是一種不得不的多於動作,否則天空仍是天空,從來沒有說要把A變成B。
等同說:原本A就是A,又如A是天空,而A1、A2、A3、A4這是代表每一朵天空的烏雲。

修行則如同把那附著的A1、A2、A3、A4去掉,返回單一的A本來面目。而不是硬要把天變成地,把雞變成鴨。一切只是“返還”、“歸原”的動作而已。
修行只是一個代名詞,不是變不變的膚淺神力,他教徒不必排斥「佛」字,佛教徒更不能卡死在「佛」字,因為說了那麼多佛理,也都是外說。我們應該注意的是自我的內心,如何保持平靜統一。

修行有如以清水洗滌濁障。但如修行有誤,便猶如用濁水洗滌濁障,愈洗愈污濁,非常可惜。
所以在洗滌業障身的過程中,我們不要設限每一個機會,任何可以使我們清心自在的機會,都必須容納接受才是!
標籤:
瀏覽次數:88    人氣指數:1288    累積鼓勵:6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懷 人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心靈淺談22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