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96063
 如意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我的病人-2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給又像情人又像朋友的你…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情緒的四放
作者: 如意 日期: 2004.12.17  天氣:  心情:


一些小品跟各位好友們分享...
文/鄭振煌
(心靈哲學、佛學學者)

 
每一個人難免都有情緒。正面的情緒是積極、樂觀;
 
負面的情緒是沮喪、悲觀、消極、挫折感。

 情緒管理有四種方法,


一、放鬆,二、放下,三、放開,四、放空


     我們姑且稱之為「四放」。


現代人最需要身、心放鬆


站在台北車站前面完全無法停下腳步,總是被後面的人推擠得不由自主的往前衝,


人海茫茫,不知前往何處,衝進地獄也不自知。 所以現在的人最重要的是「身、心放鬆」。


我引用一個故事:佛住世時,阿難尊者一直跟在佛的身邊,從佛那裡聽到不少法門。


在慕道者眾多,導師不能分身兼顧時,阿難也教學生。


有一個彈印度古琴的在家人,名叫「億耳」,他的音感很好,很會彈琴。


阿難尊者教億耳用數息的方法襌修。億耳因為怕數息數錯,開始非常緊張,到最後心煩氣躁,


於是告訴阿難尊者:「你教我數息,卻讓我很緊張,心更亂。」


阿難聽了很驚訝,但他無法教億耳去掉心煩氣躁的毛病。


億耳於是去問佛陀,佛陀告訴他:「你很會彈琴,一定知道弦太鬆會如何?太緊又會如何?」


億耳回答:「弦太緊會斷,弦太鬆會彈不出好音樂。」


佛說:「襌修的道理也是鬆而緊,緊而鬆。該緊則緊,該鬆則鬆,最重要的是身心放鬆。」


  懂得身心放鬆,就懂得修行的道理。可是太放鬆,就要緊一點。


第二個方法是「放下」


有句成語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要先「捨」才能「得」,不捨就不得。我們不肯放下,是因為我們都是「貪得無厭」,


怕手中的東西一放下,就會被別人拿走,於是抓得越緊,就越不能得到新的東西。


各位朋友,如果你一時失掉地位或事業,不必傷心,如果你現在是經理,


不肯放下經理這個職位,就可能會得不到副總經理,甚至是總經理的位子。


你一定要放掉一樣東西,才能得到另一樣東西。生命中有很多東西是不能兼得的。


第三個方法是「放開」


我們為何怕東西丟掉呢?因為我們怕放開了這個東西,就不再是我們的了。


如果換一個角度來思考,你放開的東西,是不會喪失的。


比如你放開心胸,可以接納更多的人、事、物,可以得到新的成長。


再比如說,因為成見,你越討厭的人、事、物,你就越無法從他們那裡學習到他們的經驗、長處,


也無法接觸新事物。即使你是一個佛教徒,也要開放心胸去接納不同的宗教,


這樣當你接觸到別的宗教時,就可以學到別的宗教的方法、教義。


你也可以從天主教、基督教朋友那裡學到佛教徒所沒有的東西,多開放就可以多吸收新的東西。


最後是「放空」


完全放空就可以擁有一切,放得越空,便擁有越多;


放得越少,就越苦悶。我們在一間小小的屋子裡,就會感覺不自由,


因為觸目所及都是牆壁,就束縛了自己。如果是在大自然中,那種一望無際的草原、森林、天空,


讓我們感覺很開放,好像和大自然合而為一。我們可以利用外境來放空自己,


到高山,到西藏喜馬拉雅山上,放眼望去,一片湛藍的天空,毫無邊際的蒼穹,就把自己給放空了。
 
 (本文經作者同意,節錄自《慧炬雜誌》鄭老師演講集錄)

標籤:
瀏覽次數:368    人氣指數:24188    累積鼓勵:1191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我的病人-2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給又像情人又像朋友的你…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