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716025
 kanghave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天文攝影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狡鹿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最好聽的音樂
作者: kanghave 日期: 2014.05.27  天氣:  心情:
民國68年梅長齡出任中視總經理,大膽推出終結庸俗文化、邁向高雅文化的政策,將週一至五晚上八點的國語連續劇停了,改播「國劇大展」,一年後才改回來。「國劇大展」由胡少安主演,那時年紀小,已經覺得老看同一演員很膩。另一個新闢的節目是週日晚上八至九點的「維也納時間」,中途由於電視音效不夠hi-fi,所以中視找了中廣聯播,由中廣調頻網同步播出聲音。網路上有記憶比我好的文章:

>>國中時,中視於每週日晚上開播由黃孝石先生主持的《維也納時間》,這個節目剛開始只播維也納愛樂與維也納交響樂團演奏的圓舞曲與波卡舞曲,後來才加入各類型的古典音樂。基於之前對《翠堤春曉》的良好回憶,我很快就愛上《維也納時間》,每逢周日晚上,我總是沐浴更衣,帶著嚴肅與崇拜的心情正襟危坐在電視前,沒有廣告絕不離開電視,我為什麼喜愛這個節目呢?其實就是因為小約翰‧史特勞斯圓舞曲的優雅,深深的吸引著我那正待啟迪的心靈,使當時還沒有脫離幼年粗野的我,發現自己原來是這麼的喜愛古典音樂,換句話說,這個節目讓一個被沈重的升學壓力弄得喘不過氣的小孩,發覺了潛在的自我,在教科書以外,總算能有一個精神寄託。《維也納時間》開播後,我好像變得比較不會沈溺於一堆無意義的幻想,父母親大概查覺古典音樂對我有良好影響,不但買了一套山水組合音響放在家裡,還允許我一個月買一至二張古典音樂唱片,於是我也成為上揚的常客。有時覺得,討厭被聯考箝制住的我之所以沒有變壞,《維也納時間》這個節目實在居功崛偉。
http://blog.yam.com/frankbach/article/9265439

>>維也納時間應該在民國68年以後
我家搬到劍潭後才買第一套立體聲音響
那時為爸為了這節目中廣有聯播
將整套音響搬到房間中!

我只記得「維也納時間」最後一次播出,主持人說要選三首觀(聽)眾最喜歡的曲子重播。第一條記得是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第一樂章,那好像命運之神來敲門的「鄧鄧鄧鄧--」,相信是很多人最早知道的古典音樂。第二條是什麼已忘了,第三條是德弗札克大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

有沒有一首最好聽的古典音樂?古典音樂名曲太多了,這樣提問題是錯的。但是真要回答的話,我會選德弗札克大提琴協奏曲。

我就不介紹國民樂派、德弗札克了,只提一件佳話。布拉姆斯很早就欣賞德弗札克,兩人變成好朋友,他評論德弗札克說:「The fellow has more ideas than any of us. Everyone else could make main themes out of his waste material.」

這首曲子因此深深烙入我的腦海,上大學以後,汀州路一段有一家店專門將CD(也許還有其他音源)錄成錄音帶出售,我買過幾捲,其中當然優先買德弗札克大提琴協奏曲。那是何版本現在也不復記憶,但那時聽音樂的快樂,比現在用高級音響還要大。

那是民國七十幾年、開始有影碟(LD)的時代,再怎麼也想像不到,今日可以從網路免費看高清影片。

十二年前左右,國家音樂廳曾演出一場德弗札克的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和大提琴協奏曲,以曲目就可以知道票會賣光光。大提琴主奏的外國藝術家技巧沒話說,可是協奏的布達佩斯節慶管弦樂團失誤連連,他們演出的「新世界」交響曲更是慘不忍聽。那種水準要在國外,聽眾給會禮貌性、溫和的掌聲,讓臺上團員知所羞愧,而我們臺灣聽眾則掌聲如雷,我置身於二千人的陶醉興奮之中,發現半調子洋鬼子來哄臺灣人真太容易了。

現在上youtube就可免費看到高水準演出,這邊列出前兩個:

大提琴家Gautier Capuçon,長髮帥哥一名
指揮Paavo Järvi
樂團Orchestre de Pari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VKb3DwPFA8

拍得很精緻,設了一臺攝影機從大提琴下方往上拍,41´00"拍弓尖往下推,對導播只能佩服又佩服。

大提琴家Truls Mørk
指揮Eivind Gullberg Jensen
樂團Oslo Filharmoniske Orkest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F9zI33Oass

這兩部片的一個好處是第三樂章有段主奏大提琴與首席小提琴兩隻樂器的鸞鳳合鳴,分別在36´16"和38´52",有些CD不太能聽出來這裏是一隻小提琴在拉。作曲家怎麼想到的!真是讚嘆。

但是聽過那麼多版本,始終聽不到從前錄音帶中的一個音效:
第一部片34´06"和36´53"
第二部片36´45"和39´29"
這兩處樂團爆發出來的地方,我不知是哪一處,從前的錄音帶是真正爆發出來的,其他錄音都沒聽過那種強度。無法查出那是何版本,真遺憾。
標籤:
瀏覽次數:282    人氣指數:1282    累積鼓勵:5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天文攝影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狡鹿
 
住戶回應
 
時間:2014-05-28 10:22
她, 93歲,台北市,教育研究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4-05-28 00:17
她, 93歲,台北市,教育研究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4-05-27 16:28
她, 93歲,台北市,教育研究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