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5034052
 媛媛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信徒應避免重蹈敗壞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上帝揀選的人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以弗所書二8-10
作者: 媛媛 日期: 2017.05.25  天氣:  心情:
以弗所書二8-10
【弗二8】「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
﹝原文直譯﹞「因為你們藉著信心得了救,是靠著恩典;這並不是出於你們自己,乃是神的恩賜」
﹝原文字義﹞「本乎」所憑藉的原因;「出於」表示來源。
﹝文意註解﹞
「本乎恩」指本乎神白白賜給人的原則。
「因著信」這是人這方面接受神恩典的手續。
「這」字是一個中性字,既不是指著『恩』,也不是指著『信』,因為『恩典』和『信心』都屬陰性字,故應是指著『得救』說的。
﹝話中之光﹞
(一)一切蒙恩的事,都是出於神,沒有一點是出乎我們自己。
(二)救恩的來源,不在於人,乃在於神,並且是神的禮物,出於神的賞賜;所以得救,是我們自己作不來的,也是我們所不配得的。
(三)我們蒙恩得救,從神說,是祂白白的恩典,賜下主耶穌來拯救我們;從人說,只須簡單的相信接受。
(四)認真說來,連我們的『信心』,也非自己所有,乃是神所賜的;因為我們憑著自己,不能生發信心,主耶穌才是我們信心的創始成終者(來十二2)。
(五)信心是接受恩典的管道;各樣屬靈的實際,都是藉著信來摸著的。
(六)我們開始我們基督徒的生活,不是靠自己的行為,乃是靠主所已經完成的救恩。基督徒的生活,從始至終都根據於這個完全依靠主耶穌的原則。
(七)保羅重複了第五節的「你們得救是本乎恩」這句話,他的意思大概是怕我們動不動就想憑自己去應付難處;我們從前得救時如何是本乎恩,今後在生活中的得救(林後一10)仍然是本乎恩。
(八)我們當初得救時的信心,如何是神所賜的,我們今後日常生活的信心,也如何是神所賜的。
【弗二8;雅二14雅各的因行稱義】
問:以弗所書二章八節:「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凓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和雅名各二章十四節:「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有甚麼益處呢;這信心能救他麼?」是否一指救己,一指救人?若兩節都是同指一個目的,不就矛盾得很了嗎?乞指正。
答:以弗所書二章八節和雅各書二章十四節都是指凓我們自己說的。我們得救是因凓信,這是全部所證明的,是毫無疑議的了。我們應當知道保羅所說的稱義,和雅各所說的稱義是不同的。我們叫得凓的稱義共有「兩個」。保羅在羅馬書第四章說因信心稱義的道,雅各在雅各書第二章說因行為稱義的理。
有一件事可作我們明白這兩個稱義的祕鑰,就是保羅和雅各都引證亞伯拉罕的歷史。保羅在羅馬書第四章所引的亞伯拉罕歷史以證明因信稱義的道,是記在創世記第十五章裏。雅各在雅各書第二章所引的亞伯拉罕歷仗丈史明因行稱義的理,是記在創世記第廿二章裏。保羅所引的是亞伯拉罕還未生子以前,他信神要叫他生子;雅各所引的是亞伯拉罕順服神把以撒獻上為祭。信神賜子是亞伯拉罕的第一次稱義:獻上以撒是亞伯拉罕的茀一一次稱羞;秬伯拉罕共計稱義「兩次」。信徒亦然。我們先得凓因信的稱義;然後再得因行的稱義。所惜的,就是許多基督人只得凓第一次的稱義而已!但是,不得凓第二次的稱義者,並不取消他第一次的稱義。第一次的稱義是完全倚靠主耶穌得來的;第二次的稱義是我們得凓第一次稱義之後,因凓支取主的善行而得凓的。
保羅在羅馬書第四章和以弗所書第二章將行為完全取消;雅各在他的書信裏,乃是將信行並重,並不取消信心;可知信實是得稱義的根基。並且,雅各書二章十四節等所說的得救和稱義,並不是說在神前的得救或稱義;乃是說,從人看來,基督人若沒有好行為,只在口頭上以萬事歸於信神,則人必不直之。請看第十八節,雅各並不是說神不救人,不稱之為義;因為人一信了主耶穌,神即救之,即稱之為義(弗二8~9;羅三22、24、28,四4~5);不過,世人(雅二18)要批評其信心而已。所以,雅各書第二章這一段不過是說人的眼光如何看而已。
雅各書的目的是在於勸人「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雅一22)。加之他所提起的,不過是人的品評而已;所以裏面所說的「能救他麼」,「信心是死」等等,不過只就信徒身上而言,只就道理在人眼中的效力而言,並不涉及聖靈的問題。我們應當知道,我們是先得救,後行善;不是先行善,後得救。得救後,我們自會行善。單行善的人永遠不會得救。「信主耶穌……得救!」(徒十六31) ―― 倪柝聲
【弗二9】「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
﹝文意註解﹞救恩全數是神的恩典,與我們的行為無關。我們人在得救的事上一無可誇。
﹝話中之光﹞
(一)若有人為自己的得救而誇口,就恐怕他還沒有得救。
(二)非常顯然,神不願意信徒在屬靈的事上自誇(雅四6;彼前五6),我們切不可像那自義的法利賽人,致被神唾棄(路十八9~14)。
【弗二9】「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
我們的本相是沒有條件得救的,本性是不要神,行為是抵擋神,憑著我們本身所有的,只配被定罪。就算我們能作出一些自己以為好的,也不能夠得上神聖潔公義的要求。
我們得救是本乎恩,一點也不錯。得救是我們自己作不來的,也是我們所不配得的。若有人以為可以憑著行為得救,那麼他還不認識人敗壞的本質。我們全然是憑著神的恩典得救。按著神公義的性情,祂不給我們拯救也有充足的理由的,但是祂樂意向我們施恩,祂不要求我們作甚麼,祂也知道我們甚麼也不能作,祂替我們作好,只告訴我們說:「去用信心接受吧!」這是恩典,實實在在的恩典。── 王國顯《建立基督的身體──以弗所書讀經劄記》
【弗二8~9】“本乎恩”就是本乎神白白賜給人的原則的意思,因為“作工的得工價,不算恩典,乃是該得的”(羅四4),“既是出於恩典,就不在乎行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羅十一6)。所以得救完全不在乎人的行為(羅三28),乃是神白白的恩典(羅三24)。
“因著信”這是人方面接受神恩典的步驟。這“信”不算是行為之一種,因下文明說“也不是出於行為”,顯見聖經認為得救的信心不是行為;並且聖經也告訴我們“信心”亦是聖靈恩賜之一(林前是十二9;彼後一1)。但這種“信”既是真實的活信心,所以它是必有行為表現的。──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以弗所書》
【弗二10】「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裏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豫備叫我們行的。」
﹝原文直譯﹞「因為我們原是祂的傑作,是在基督耶穌裏創造的,為著叫我們行在神早先豫備好了的善良事工中。」
﹝原文字義﹞
「工作」傑作,精心產品,手藝,創造之作;「行」行走,來往。
﹝文意註解﹞
「我們」是包括全部神的兒女,是複數詞。
「工作」卻是一件工作,是單數詞。神的工作是把眾多神的兒女作進一個教會裏。
「我們原是祂的工作」我們得救,完全是神的作為,我們無一點份,所以是祂的工作品;甚至是祂的『傑作』,是神費過工夫,是在祂所有造物之中最好的作品。
「在基督耶穌裏造成的」神將祂的生命,在基督耶穌裏分賜到我們裏面,使我們有了神的性情,這是神的一個新創造。
「為叫我們行善」
『行善』是神對已經得救之人的要求,神對未得救的人只要求他們『信』。
「神所豫備叫我們行的」就是叫我們行在神的旨意中,而神這旨意是祂在創世之前,早已為我們豫備好了。
﹝話中之光﹞
(一)教會是神精心製作的藝術品,是神智慧和能力的結晶品,神全副的心思都放在教會裏,也只有教會能讓神心滿意足(賽五十三11)。
(二)神是一位作工的神,「我們原是祂的工作」;而祂最中心的工作,就是要把我們模成祂兒子基督的模樣(羅八29)。祂向我們施行種種恩惠,都是為著這個。所以我們得救以後最重要的,還不是要為神作甚麼,乃是要讓神在我們身上,自由的作祂所要作的工。
(三)教會的使命,就是行「神所豫備叫我們行的善」,這個『善』絕非人道德觀念的善,乃是神旨意中的善,也就是活出、彰顯出、見證出那一位豐滿完全的神自己。
(四)神對未得救的人只要求『信』,不要求行為,但對已經得救的人,神卻要求他們『行』善。
(五)教會不一定要作人以為好的事,但一定要作神所要我們作的事。
(六)行善不是我們得救的憑藉,但卻是我們得救的結果。
(七)善工不是基督徒生活中偶然要作的事情,而是神為祂的子民安排的永遠計劃的一環,是神早就規定救我們的目的。
(八)基督徒行善,乃是對神所給的恩典的一種承認:承認神已經給了我們那上好的生命,所以我們要把這生命活出來。
(九)本節的「叫我們行」和第二節的「在其中行」是相對的。從前我們因為是死的,所以照著死的去行;現在我們因為是活的,所以照著活的去行。人先死,後才犯罪;人也先活,後才行善。
(十)「行走在善的工作裏」(原文)。善的工作就是基督;神工作的目的,就是基督。信徒不論從事何種職業,都是作神的工,都當行走在神所看為善的工作裏。
(十一)許多人事奉神,卻不是作神的工;神所要的事奉,乃是所有的存心、動機和目的,都是為著基督。基督應當在我們的事奉和工作裏居首位。
【弗二10】「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
“行善”是神對已經得救之人的要求,神對未得救的人只要求他們“信”,接受祂的恩典。對已經得救的人,神卻要他們行善。但不是照人自己的意思行人以為善的事,乃是照聖靈的引導,行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善,就是聖經所記載一切合乎神旨意的事。──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以弗所書》
【弗二10「我們原是祂的工作。」】
「工作」原意為「詩」。詩的音韻不同。我們的人生也都各不相同。但神有心思、計畫、與目的在每個人身上。有的是抒情的,有的是史詩的,也有的是戲劇的。
為行善事——使徒何等謹慎地說明:凡屬神的生命,善事是真實的必須的。在前幾節他說我們得救不是靠著行為,免得有人自誇。但這決不是反對我們應有聖潔的生活。相反的,我們應該有新的生命,在基督裡有聖潔生活的果實。我們無論有什麼善行,要相信你是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行各樣的善事,但我們還有兩項應予注意的。
預備行善——我們在基督耶穌裡新造的人,預備我們終生行善,因為這是出於同一的心志。神造我們,也必為我們預備生命的道路。這也許是上山的路,也可能是下坡的路。或在草地或在多石之處。有的只在孩童時期夭折,有的在年長長命;也有的長期在病床上受苦,但是人生路途上每一節都是神所預備的。
每日生活——我們的路不是自行開拓,只循著向前走去,一步一步地走。有時身心疲累,路途艱困,門有太窄,我們就只仰望耶穌,這條路祂本來走過。祂的公義在我們前頭,我們只要跟從祂的腳蹤行(詩篇八十五章十三節)。── 邁爾《珍貴的片刻》
【弗二10】「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裏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豫備叫我們行的。」
以上經文的第一句話,亦可翻作「我們原是祂的傑作。」教會是神以大能所產生的最美傑作,她絕不能再加改善。我們舉目環顧,所見到處破敗荒涼,我們不禁驚問:「教會怎能達到那完美境地呢?我告訴你,她不是要去達到什麼,她乃是已經達到了。我們不用向前去發現她的目標,我們只要回頭一看創世以前,神在基督裡早已達到了祂的目的,便可知道了。當我們在那永遠事實的亮光中與主同行時,我們現今就能見證這一榮耀事實的漸進彰顯。在羅馬書第八章卅節裡,保羅告訴我們,那些神所預先定下的人,祂又召他們來,所召來的人,又稱他們為義,所稱為義的人,又叫他們得榮耀。所以在神的心意中、一切屬乎祂的人,都已經在基督裡得著榮耀了!由於在基督裡那完美的目標早已達到,所以教會在屬靈實際上也早已被帶進榮耀中了。――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弗二10】神的心意放在教會裏是有原因的,因為教會是祂的工作,藉著基督來作成的。要加以注意的是,這不是在說個人的經歷,而是在說教會的經歷。「我們」是包括全部神的兒女,是多數的;「工作」卻是一件工作,是單數的。神的工作是把我們眾人都作進一個教會裏,把全部神的兒女作成一個基督的身體。所以說,神這一個工作是教會的經歷,不是個人的經歷。雖然教會的經歷是根據個人的得救,但個人得救的目的,卻是為了基督身體的建造,讓神得著材料來建造基督的身體。
我們是神的工作,不是一般性的工作,而是精心製作的藝術品,是嘔心的傑作。教會實在是神的智慧和神的能力的結晶品。在宇宙中,只有教會是神用祂獨生子作代價來造成的,也是在祂獨生子裏面來完成的,使教會像基督,教會的性質是基督,也充滿基督。所以教會是神的精心傑作,神全副的心思都放在教會裏,也只有教會能讓神心滿意足(參賽五十三11)。可惜卻沒有多少神的兒女體會神的心意,與神同心來配合祂神的計劃。結果造成在教會中只有人的活動,卻失去神的心意。
神把我們造成基督的身體,是要叫教會在地上活出神的心意。神的話明確的指出來,我們在基督裏被造成,目的是要我們行善,就是行神預備要我們行的。從人這邊來看救恩,是人脫離罪的權勢和刑罰;從神那邊來看救恩,是神要得著遵行祂旨意的人。所以教會是為了遵行神的旨意而被選召的;教會不知道遵行神的旨意,就是不站教會的地位,失去了教會的立場。
「行善」不是一般人觀念中的作好事,人以為好的,在神眼中不一定是善事,甚至可能是敵擋神的事。這裏所說的善事,是指神所命定的事,是神預備我們要作的事,是神能點頭說「阿們」的事。所以教會不一定要作人以為好的事,但一定要作神所要作的事。教會不是為滿足人而存在的,而是為著滿足神而被造。教會不是慈善機構,教會不是一個聚會,教會該是神旨意的出口。── 王國顯《建立基督的身體──以弗所書讀經劄記》
【弗二10】感謝主,我們不是人的工作,人的工作靠不住;我們乃是神的工作,絕對可靠的。我們既是全能神手裏的工作,祂動了工必定成全。有誰能攔阻神呢?哦,榮耀的事實 ─ 我們是神的工作!這裏「工作」二字,原文的意思是「奇妙的工作」。出於神的工作,沒有一樣是不奇妙的。─ 俞成華《生命的信息》
【弗二10垃圾堆中的石頭】“我追想古時之日﹐思想你的一切作為﹐默念你手的工作。”(詩一四三﹕5)
  “看哪﹗這不過是神工作的些微。”(伯廿六﹕14)
  意大利的大藝術家米凱朗琪羅﹐在佛羅蘭斯城的馬路上閑步﹐看見路旁垃圾堆中﹐有一塊被人雕壞而拋棄的大理石﹐就前去仔細端詳﹐靜思一會兒﹐覺得這塊石頭雖被雕壞﹐但棄之太可惜了﹐于是吩咐工人把它搬回家去。不久以後﹐轟動藝壇的米凱朗琪羅的杰作“少年大衛”出世了﹐原來那就是用垃圾堆中那塊廢石雕成的。
  照樣﹐我們雖是垃圾堆中的一塊廢石﹐只要肯放在造物主的手中﹐你就會使我們成為你的杰作。
  保羅說﹕“我們原是你的工作﹐在基督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弗二﹕10)── 佚名《喻道故事續集》
【弗二10高溫精煉的鋼鐵“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
法蘭克(Frank)愛好木雕,他有一個工具箱,裡面裝滿各式刀子及鑿子。他最喜愛的是一把德國制全功能的雕刻刀。他曾經再三地用磨刀石磨它,它仍然擁有鋒利的刀口。法蘭克以憐愛的眼神望著他的雕刻刀說:“有一天當這刀口過薄無法再磨時,我將會很傷心。”
就像所有可靠的雕刻工具一樣,那把刀是由“高溫冶煉的鋼鐵”製造而成的。為了製成這種耐用的金屬,要把生鐵放置在一個坩鍋裡,在那裡以高溫加熱。一旦生鐵帶著熔化的亮光呈現白熱化時,這白熱化的金屬就很精確地保持著合適的溫度,直至變成高溫精煉的鋼鐵為止。當鋼鐵冷卻後,它既不會過軟以至無法擁有鋒利的刀口,也不會太硬以至於太脆而容易數以萬計斷碎。
身為上帝手工品的基督徒,是藉著他的旨意來完成的。有時候他把我們放置在嚴酷考驗的苦難中,彼得寫到有關基督徒的信心,並且說那可能是“被火試驗”(彼前1:7),那試驗也許是以“百般的試煉”的形式來精煉我們的信心(6節)。
假如你現在正處在嚴酷的考驗中,且勿灰心喪志。上帝知道他在做什麼,他曾經應許過要與你同在,並且在他強壯而充滿慈愛的手中,幫助你成為有用的器皿。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這是上帝偉大的設計,我所走的每一步他都安排,都是為了神聖的目的。黃金為火所煉,人為逆境所煉。
──《生命雋語》
【弗二10裝修住房“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
如果你想住在城堡裡,現在就有好機會。德國東部撒克松尼州要出售一些城堡,每座城堡售價一個馬克。
然而,這有個條件。根據《紐約時報》的文章報導,這些歷史性建築都嚴重年久失修,買主必須按其“原來的歷史建築結構”修復好這些城堡。估計每個城堡的修復費用在7百萬到6千萬美元之間。
從買一座需要自己修復的城堡所帶來的麻煩,使我想起神為我們的所做的事情。以弗所書第2章第1節直接了當地給我們指出沒有基督的情形:“死在過犯罪惡之中。”但這種情形卻沒有使神怯步。
神對每個接受他的兒女進行改造和更新,以開始新生活。“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5節),神以犧牲他的兒子為代價所買到的,他無償地給了我們(5~9節)。
就像修復的舊城堡比原來更加輝煌,我們經過神改變的生命能把其他人也帶到富有仁慈、恩典和愛的神面前。
付諸行動:
歌羅西書3章1節告訴我們“與基督一同復活”。因為如此,
我們是否得到一些如何生活的啟示?(5~17節)
當我們接受基督時,
神的工作並非已經完成,而是剛剛開始。
──《生命雋語》
標籤:
瀏覽次數:5    人氣指數:5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信徒應避免重蹈敗壞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上帝揀選的人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