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339106
 呆掉了的 Alice~✿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我的洛夫閱讀史/陳芳明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糞金龜/張輝誠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俄羅斯情懷/施叔青
作者: 呆掉了的 Alice~✿ 日期: 2014.10.17  天氣:  心情:

文/施叔青


今年初夏,搭乘郵輪從莫斯科到聖彼德堡,在俄羅斯的母親河──伏爾加河漂流了半個多月,
望著河岸邊不斷倒退的白樺木樹林,心想終於如願來到從少女時代就一逕嚮往的俄羅斯。

這次旅遊,除了莫斯科紅場列寧紀念館,幾乎再也看不到蘇聯共產黨遺留的殘跡,令我很是詫異,
何以才解體不算太久的共產主義社會,已然消聲匿跡,被清除得如此徹底。
我們所到之處,看到的是東正教堂、聖像畫廊、博物館、彼得大帝,凱薩琳女王的宮殿……盡是舊俄的榮光。

想來蘇維埃共產主義的出現,只是濟一個時代之需,俄國人讓它過後煙消雲散,並沒有斷層的焦慮。
即使在史達林時代二次大戰期間,納粹包圍聖彼得堡,導遊跟我們講述的重點還是俄國人如何熱愛他們的傳統藝術文化,
圍城中飢餓的市民以音樂戲劇果腹,蕭士塔高維契在敵軍轟炸中完成第七號交響曲,城中三個劇場在戰火中定期演出……

詩人、文學作曲家才是俄國人引以為傲的對象,普希金紀念館是聖彼得堡的地標之一,
郊外一座小城以詩人之名命名,佇立街頭盡是柴可夫斯基、芭蕾舞蹈家的雕像。
有個聖彼德堡的本地人好心的帶我們遊覽市區,開車經過一個看似尋常的小公園,繞了幾圈,
他興奮的向我們解說這裡是當年杜斯妥也夫斯基寫作之餘,散步消停之處,
杜氏從歐洲回來,住在這附近完成了他的《附魔者》。俄國人對文學家的深情,令人感動。

兩個月後,我搭乘另一艘郵輪到阿拉斯加看冰河,同船大陸來的文友即席朗誦普希金的一首詩,文學是永恆的。

俄國人以作家為榮,我們乘坐的郵輪叫作「靜靜的頓河」,Tikhi Don,取自肖洛霍夫的史詩小說,
回想起來,我與俄國文學的因緣就是從這部小說開始吧!

郵輪在一個小鎮靠岸,我們被帶到一戶人家作客,拿起主人下廚烤的薑汁餅,我看到了年輕的自己:
那年我剛脫下高中制服,穿上剛試著的、猶不是很合身的洋裝,從古風的鹿港來到台北,在武昌街的明星咖啡廳,
據說是俄國人開的,第一次嘗到薑汁餅,由此展開了我的創作生涯,開始以文字來傾吐我的不快樂。
那是一個白色恐怖籠罩下,抑鬱灰暗的時代,文學為我打開了可以透氣的窗口。

閱讀紙頁泛黃殘舊的《靜靜的頓河》,這部在魯迅支持下譯成中文的禁書,小說中對勞動無產者的描述,
啟發了我寫《約伯的末裔》,如果不是受到作者的人道關懷、植根土地的影響,我這個正想談戀愛的大學女生,
應該不會以一個被蛀蟲占據的酒廠工寮為題材,書寫木匠油漆工人的陰暗心靈吧!
蘇聯小說對現實社會的關懷似乎成為我的文學的基調。

結束了香港旅居回到台灣,受到文友的激勵,決定以小說為台灣歷史作傳,對著生養我的故鄉,反而不敢輕易下筆,
我說服自己,為了讓心靈真正的回歸,找回原鄉,我必須再次遠離,作最後一次出走,到天涯海角為自己招魂。
西班牙之行使我與墨西哥女畫家芙烈達‧卡蘿展開對話,我和她談身體的傷殘與失根的迷惘,以及對愛情的追求與失望,
寫了《兩個芙烈達‧卡蘿》。

傳說與芙烈達有過一段情的托洛斯基,把我帶到改變人類歷史的俄國十月革命,
托洛斯基在列寧死後,被政敵史達林放逐流亡天涯,最後在芙烈達的藍屋找到棲身之處。
閱讀托氏的傳記,很為這位浪漫的革命家所吸引,他喜歡藝術文學,早年在烽火征戰中或共產黨冗長的會議上,
敢於旁若無人的讀他最愛的法國小說。

我對俄羅斯的情懷一直持續著。一直到我白髮蒼蒼,書寫台灣三部曲最後一部《三世人》,
為了描寫一個信仰無政府主義的人物,我向克魯泡特金取經,研讀他的《互助論》,
塑造出一個出身艋舺茶商的醫學院學生,不願只做一個自憐虛無、屠格涅夫筆下的「多餘的人」,
他受到蘇聯無政府主義的啟發,最後變成一個反對一切權威的革命者。我把他形容成頭髮往後梳,穿黑色上衣,
圓領左邊一排釦子的激進分子,應該是上世紀三◯年代信仰蘇聯無政府主義者的典型。



●2014/10/17 聯合報

標籤:
瀏覽次數:149    人氣指數:4129    累積鼓勵:199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我的洛夫閱讀史/陳芳明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糞金龜/張輝誠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