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922660
 〠♗聖誕平安夜☸£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端午節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中元節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七夕
作者: 〠♗聖誕平安夜☸£ 日期: 2009.08.04  天氣:  心情:







七夕又稱為乞巧節、七巧節以及七姐誕,中國農曆的7月初7,是中國民間的乞巧節,傳說這一天,也是天上牽牛星與織女星相會的日子,會它成一座鵲橋讓2人相會





民間傳說,織女為天帝孫女,王母娘娘外孫女,在織紝的空暇,常常與諸仙女到銀河沐浴洗澡,牛郎則是人間一個貧苦的孤兒,常受兄嫂虐待,兄嫂分一頭老牛給他,要他自立門戶,當時天地之間的距離不遠,銀河與凡間還相連,牛郎遵照老牛的囑咐,到銀河竊得織女的天衣,織女遺失了衣服,無法回到天上,只好嫁給牛郎





經過數年,生下兒女各一人,男的耕種,女的織布,過著幸福的生活,沒想到天帝知道了這件事情,非常生氣,立刻派遣天神來到人間逮捕織女,王母娘娘也一同回到天上,織女被捕上天,牛郎無法跟隨到天上,與兒女抬頭望著天空大哭,當時老牛已經快死了,便叮囑牛郎在牠死後把牛皮剝下來做成衣裳穿在身上,便可以登天





牛郎照著老牛的話去做,果然便能帶著兒女一起登上天庭,在快要追到織女的時候,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頭上的金簪,憑空一劃,頓時便成一條波濤滾滾的天河,牛郎織女隔河相望,沒有辦法過河,只有悲傷哭泣,最後終於感動了天帝,答應他們可以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鵲橋相會,這便是牽牛織女七夕相會的故事





起源與由来:

(自然崇拜)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





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時間崇拜)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臺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數字崇拜)

"七夕"又是一種數位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標籤:
瀏覽次數:642    人氣指數:23422    累積鼓勵:113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端午節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中元節
 
住戶回應
 
時間:2012-03-13 17:07
她, 39歲,桃園市,交通/運輸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04-10 07:41
他, 80歲,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