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339106
 呆掉了的 Alice~✿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捉鰻栽/吳松明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現實稀釋愛情,山盟海誓成虛言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教自由人讚美/李敏勇
作者: 呆掉了的 Alice~✿ 日期: 2014.10.27  天氣:  心情:
文/李敏勇


英國詩人,也是美國詩人W.H.奧登(Wystan Hugh Auden, 1907-1973)是20世紀重要的英語詩人。
他與另一位稍長,也經歷同時代的英語詩人T.S.艾略特有國籍迥異的人生。
奧登棄英從美,而艾略特棄美從英,但英國和美國都擁抱這兩位詩人。

奧登有一個趣聞是,他加入美國籍(1946)後,回返英國一次行程,
海關人員把他註記在職業欄的「詩人」身分刪掉,改為「無業」。
喜歡牛仔褲加羊毛套衫的他,和一身西服名士派的艾略特,在儀態上有極大反差,
但兩人在二戰前後都受到矚目,位居大詩人之列。
出身牛津大學的奧登,1972年曾回母校當榮譽詩人,娶了湯瑪斯.曼女兒為妻的奧登,
在美國時也是詩人布洛斯基的救援者,被這位198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稱讚為也許是20世紀最偉大的詩人。
奧登雖未獲諾貝爾文學獎,但地位不輸艾略特,被視為下一步越過T.S.艾略特的重要詩人。

奧登出身學院派,但不像艾略特走的是學院派之路。
他不那麼晦澀,採取較清晰的言說,棄炫耀而樸素,不刻意修辭而平易化,但又有思想深度。
特別是他對歐洲要發生大戰的隱憂,以及對工業廢墟化景象的戒懼,
有深度卻又可理解的詩風讓他的時代見證和發言成為文明批評的視點以及隱含人性希望的光。

中日戰爭期間,1938年二月,奧登曾在英國費伯(faber & faber)出版社派遣下,訪問中國十五個星期,
分別見了蔣介石夫婦及周恩來,訪問之旅後來成了《Journey to a War》,在翌年出版。
三○年代的奧登有左翼知識分子的反法西斯色彩,除了關切中國的共產黨革命,
之前,他也關心西班牙內戰,對抗佛朗哥政權,分別都留下相關詩篇:《中國:十三首十四行詩》及長詩〈西班牙〉。

離開英國時,奧登已在詩壇享有高度聲望。
他的一首詩〈1939年9月1日〉以納粹德國入侵波蘭之日為題,呈現了他對時代的觀照,
詩中行句:「我們必須相愛,否則死亡。」常被引用、稱道。
以美國公民身分在英國牛津大學駐校期間,
奧登經常往返倫敦與奧地利的維也納森林一處村落住居,於1973年心臟病死於維也納。
隔年,倫敦的西敏寺「詩人角落」安置了他的紀念墓碑,迎回他的靈魂:


  在他日子的監牢裡
  教自由人怎樣讚美      W.H.奧登(1907-1973)




●2014/10/27 聯合報《墓誌銘風景》

標籤:
瀏覽次數:247    人氣指數:4047    累積鼓勵:190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捉鰻栽/吳松明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現實稀釋愛情,山盟海誓成虛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