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62051
 Lina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自 序 - 為 訪視鴻爪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105臺南市老人生活狀況(上)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104年住宅狀況訪視心得
作者: Lina 日期: 2016.11.08  天氣:  心情:
眼看一年將盡,上半年的訪視工作心得尚未完筆,自我鞭策的習慣在這些日子中,老是惦念著…從去年底開始自己的家事(售屋、換屋、遷移兩次、整理、適應)都是獨自面對,加上老邁母親如風中殘燭,身為人子的掛念與不捨…耗費多少心神、體力,終究還是要把「住宅狀況訪視」記錄下來。

從3月底的訪訓之後,訪員就準備開始上路,因為此次是由「營建署」主辦,所以名冊也是由「營建署」提供,訪視的禮品是實用的湯碗,因為體積的關係,卻讓訪員無法攜帶很多唯一憾事;4月中旬開始因為整理家當準備搬家,禮品佔去很多空間,自己根本無法立馬啟動,感謝柯督導的協助,只好釋出一半(50份)由其他訪員代勞。

5月初第一次搬家之後就啟動分配的工作,一般住戶對於「房子」的狀況的訪問都不會排斥,也因地緣與口音的關係,現在也較不會被當成詐騙集團,所住的「復國里」應說「人不親土親」,4、5月的梅雨也浪費不少時間,最怕的是找到地址了,人不在或「拒訪」,如果一開始就「拒訪」也就罷了,有的問卷問到一半忽然歇斯底里地說:不行!不行!妳們的問題有陷阱,我不想再回答了,現在政府都在說謊話,老百姓已經被騙太多次了…妳走吧!…當下真不知所措,泛「政治化」的思維已經把台灣的老百姓洗腦了,我一直說:您想太多了!…對方還是堅持到此為止「拒訪」,這些「知識份子」我只能遵命,再尋下一家。

因為今年206的地震,永康維冠大樓的倒塌,115條生命瞬間消失,我走在事故現場附近,心想如果大樓沒有倒塌,說不定名冊也有其中的人;天災人禍之後的天人永隔,對於附近的房屋住戶們藉由訪視,是多麼盼望政府能為他們做些正面積極的事,對於居住問題也有很多執著與現實面的問題。在「南灣里」有很多有地址卻找不著房子,頂著烈日在附近繞來繞去,就是看不到「房子」,一問之下才知「被地震震垮了」,幸好都是一些木造祖厝沒有居人,真是萬幸。

問卷裡頭有設計一些關於「社會住宅」的議題,被問的人很兩極化,有的人是「事不關己」,對於政府積極的解決「住」的問題,並無多大的興趣,有的人卻很熱心,可以在問卷中提供一些非常好的意見。一般人對於與弱勢家庭當鄰居都沒有意見,他們都會附上一句「弱勢已經很可憐了!不要排斥他們!」讓我看到台灣人的慈悲心腸,所以「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情味,絕非虛傳」。人生的際遇無常,強勢與弱勢的人都有其存在價值與意義。房屋居住有如帳篷(格多後五:1 因為我們知道:如果我們這地上帳棚式的寓所拆毀了,我們必由天主獲得一所房舍,一所非人手所造,而永遠在天上的寓所。)所以只要能遮風避雨,環境清幽、鄰里相親相愛,在這短暫的人生裡就是要幸福,房子建造於磚石,沒有「愛」就無法成為「溫暖的家」,因此營造「幸福感的家」應該是比較重要的吧!

在盛夏與豪雨不斷的南台灣,訪視工作也接近尾聲時,我又要搬第二次家,走過50個被訪視的「房子」(家),感觸良多,有的人不重視房子的整潔、有的人非常重視…為了居住環境的健康,定時打掃、整理是必要的;房子也是個人生命磁場的凝聚地,走過這些房子之後自己也學會如何清潔、整理房子,雖然獨居,卻以「愛」裝飾居所,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簡單安居行走天路,期待永遠天上的寓所。(2016/10/08)

[:D]
標籤:
瀏覽次數:53    人氣指數:453    累積鼓勵: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自 序 - 為 訪視鴻爪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105臺南市老人生活狀況(上)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