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0889
 寶渴夢(請先看自介)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佛佛心印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阿那律 (天眼第一)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參考資料-佛陀的一生重要紀事
作者: 寶渴夢(請先看自介) 日期: 2011.09.14  天氣:  心情:
佛陀的一生重要紀事
悉達多出生於西元前624年四月十五月圓日,出生地是今尼泊爾蘭毗尼園。父親是釋迦族的淨飯王,母親是瑪雅夫人。武士階層(即沙帝利種姓)。

悉達多出生後七天母親瑪雅就去世了,後由母親的妹妹波奢波提喬尚彌撫養長大。

西元前608年,悉達多在16歲時和表妹耶輸陀羅成婚, 耶輸陀羅為正妃。
西元前595年,悉達多在29歲時生子羅侯羅(後成為佛陀的傑出弟子),成為一名出家沙門,開始追尋人生解脫煩惱的道路。

西元前589年四月十五月圓日,36歲的悉達多在菩提樹下發現了無常、無我的真理,放下執著,達到究竟解脫,得到阿羅漢果,完成了人生的目的。

他用了一首快樂偈講了自己的喜悅:這首偈也是佛陀第一次對世界關於解脫的表述。

輪回無數生死中,追尋不見造屋者。
生生死死苦不堪。終見原來營造者。
終見原來造屋者。它將不復造此屋。
折斷櫞木碎房梁,心梁無為達苦滅。

西元前589年七月十五日,是佛陀轉法輪經和無我經等。喬陳如等五比丘成為佛陀最先的出家弟子。這同時也是建立共修僧團的起始。

西元前588年,37歲的佛陀帶領大僧團回到祖國迦毗羅衛,對家族和本國人講解解脫之道。 在此期間有難陀、阿難陀、阿那律陀等族親歸依出家……同時佛陀七歲的兒子羅侯羅也依止尊者舍利弗出家,從此開始有了僧團的”沙彌制度”。

西元前588到西元前585年間佛陀應前約,到摩羯陀國的首都王舍城教導解脫之道。國王頻毗沙羅也歸依佛陀,並將竹林精舍送給了佛陀及其僧團。佛陀在此園的竹林中度過了三個雨季安居。

西元前584應姨媽兼養母波奢波提喬尚彌等婦女和阿難尊者的一再要求,和波奢波提喬尚彌創建了比丘尼女性出家僧團。

西元前579年佛陀遊行於摩羯陀國的村落間……

在雨季中,有比丘犯淫戒,後被驅逐出僧團。佛陀因此事開始制定戒律。這年是佛教歷史上制戒的開始。

在佛陀晚年,僧團經歷了一次嚴峻的考驗,佛陀的堂兄弟提婆達多由於一些心中的權力欲而提出別有用心的苦行主義修道原則,說動少數無修比丘暗殺佛陀和分裂僧團,並欲使摩羯陀阿者世國王反對佛陀。但被佛陀和舍利弗等尊者及時制止。 邪念失敗的提婆達多最後在眾叛親離中死去。摩羯陀的阿者世國王也因此歸依了佛陀。

佛陀的健康狀況隨著年齡的老邁而衰退,患有風濕背痛、腸胃功能的疾病。但仍然精進不懈地坐靜作示範教育弟子解脫之道和調平世間亂事。

陀就病等開示弟子們:解脫者、凡人與病的關係。即解脫者與凡人的不同在於: 解脫者雖然患病但不會由此產生煩惱;而凡人會由病痛產生煩惱更增加病患。因為解脫者不再執著身心為我,我所有。

在這一時期佛陀的傑出弟子已經向印度的東、南、西、北四方傳播了教導。舍利弗以智慧善巧為著名尊者瑪哈迦葉以嚴格遵守樸素的修行紀律為著名尊者阿那律陀以眼界為著名、尊者目建連以神變為著名、尊者迦淡延以解釋分別法義為著名、尊者優波離以戒律為著名、尊者阿難陀以善巧多聞為著名、佛陀之子尊者羅侯羅以默默努力為著名、尊者二十億以精進修道為著名。此外還有尊者富樓那、尊者滿慈子等等皆以各自法行的某個特長而聞名於僧團和居士中。

西元前544年,年已81歲的佛陀開始患嚴重的痢疾病。但他以意志力和禪定力克服病痛。並對在旁擔心異常的尊者阿難陀開示說: “阿難!以自己為明燈、為歸依,勿以他人為歸依;以法為明燈、為歸依,勿以他人為歸依。”

西元前544年二月十四日, 佛陀到達庫西那拉的皇家娑羅樹林間,先接受庫西那拉城居士們的敬意。在黃昏時佛陀抱病接待了遊行訪道者——蘇跋陀,開示”若於任何方法中沒有八聖道者,則無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沙門果。若於任何方法戒律中有八聖道者,則有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沙門果。”解釋了蘇跋陀心中的疑問,蘇跋陀因此出家,成為佛陀最後的弟子。以後也獲得了究竟解脫。

二月十五日初夜時分佛陀向在身旁的僧團作了最後釋疑和告別。
中夜時分,佛陀最後告誡眾比丘說: “比丘們!我告訴你們,不要自負,觀察一切法都是無常變化的。大家應該各自精勤觀察,以徹底證取(解脫)道果。”是佛陀在人世的最後教導。然後佛陀次第進入四禪八定,返回第四禪時結束於了輪回的生活,證達永恆的大涅磐界。
佛陀曾教導: “無論佛陀出世與否,客觀存在的真理,自然的規律-一切事物都是 “無常”、“不圓滿”、“無我”,這就是事實。我只是認識和覺悟了這個真理,認識和覺悟後,從覺悟真理而來的人就開示、傳授、建立、弘揚、講解,使人們能夠明白這:一切事物實在都是 “無常”、“不圓滿”、“無我”的。對!認識這些將使我們摧毀心中的無明,放下對世間的執著,超越於世界。
用佛陀的另一首著名偈句作文章的結尾:
“你們應該自己努力(去解脫), 從覺悟真理而來的人(佛陀)只是導師。”
資料來源:http://www.szjt.org/53can/gaoseng/yindu/seng1.01.htm
標籤:
瀏覽次數:104    人氣指數:3704    累積鼓勵:18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佛佛心印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阿那律 (天眼第一)
 
住戶回應
 
時間:2011-09-14 23:40
他, 60歲,桃園市,政府機關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09-14 03:07
他, 65歲,基隆市,藝術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