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52554
 林中木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新普森積分法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 各科準備方法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適度的捨棄很重要
作者: 林中木 日期: 2013.12.27  天氣:  心情:
畢竟紫煌兄的水準太高了,我跟不上,國考科目內容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全部地毯式準備,適度的捨棄很重要,這時想到有一個土木、結構技師、高考、基三上榜的人也是跟我ㄧ樣結構矩陣只準備手算直接勁度法,這我就安心了
`````有關直接柔度法裡面,是利用單位力法搭配體積積分求柔度矩陣裡面的元素F11、F12…嗎?這様感覺會比較快又直接,但在考試上是否會被扣分?因為傳統的矩陣力法是利用b、f矩陣相成而得到F矩陣。
直接柔度法的確可以利用單位力法或共軛梁法直接求出結構柔度矩陣,

這觀念與(手算)直接勁度法利用單位位法直接求出結構勁度矩陣類似。

而您說的b(力量轉換矩陣)、f(集合桿件柔度矩陣)相成而得到F(結構柔度矩陣),這過程應該是有限元素柔度法,

正如同透過a(變位轉換矩陣)、k(集合桿件勁度矩陣)相成而得到K(結構勁度矩陣),這過程被稱為有限元素勁度法。

考試就看題目限用哪種方法囉! 如果沒指定,哪種方法比較快?需視解的自由度多寡而定,而且不見得直接勁

度(柔度)法會比有限元素法要來的快或方便,也需視題型(可參考老毛或歐陽的矩陣專書)與個人的熟練技巧....

但就考試的歷年出題分佈來看,用到矩陣力法的出題機率真的比用矩陣位法低。

感謝新科結構技師的答覆,我之前是聽翰昇的結構名師宋裕祺曾說過,結構矩陣只有直接勁度法而無直接柔度法,所以求柔度矩陣的時候,考卷上一定要列出b矩陣與f矩陣相乘的方式得F矩陣,只是F11、F12等相關參數可以用單位力法計算,但過程不可以寫在答案卷上
C大客氣了~

在一般結構學教科書中(ex:謝元裕教授的結構矩陣書),的確並無直接柔度法這個名詞!!!

之所以我會稱其直接柔度法,純粹個人為了方便與"手算"直接勁度法作一比較而已。因為同樣都可以利用

單位位法或單位力法分別直接求出結構勁度矩陣或柔度矩陣,不需透過本位與全域座標的轉換~

至於求柔度矩陣的方法,如果沒特別指明用有限元素柔度法(b^Tfb),當然可以用廣義卡二(含單位力法、諧和變位法...)

"直接"求出結構柔度矩陣! 謝元裕的通用結構學第八章-諧和變位法分析 中,幾乎整章節都是利用單位力法求

結構柔度矩陣,所以考試理所當然可以用單位力法等直接求取結構柔度矩陣。更何況結構柔度矩陣本來的定義

就是"Fij:由 j 點單位力所以引起 i 點之位移,所以其它點均無荷載",因此用單位力法求取最直觀且較不會出錯。

另外提供個人經驗,通常利用有限元素位法最後求解結構柔度矩陣時,可能會因為符號系統與設自由度的方向

問題,導致與正確結果差了正負號,況且梁桿件柔度矩陣f一般人很少會記,我自己是把梁桿件的勁度矩陣k直

接inverse導出來(大概一分鐘以內完成),但是這樣又多一道手續...加上b^T*f*b矩陣相乘時,如果自由度超

過三個以上時,通常要檢查個兩三遍以上(就算矩陣對稱還是有可能差正負號).... 總之,除非題目指定,我很少用

b^T*f*b求結構柔度矩陣。
``````````````````````考試這東西我還是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考上的決定性因素不在時間,而是準備考試的技巧及初始的條件
所以應該強調的是
你的結構跟材力要強
如此一來你用這二科可以快速的去學習RC和鋼構(大學RC60過,鋼構退選但後來用這二科快速的在半年內補強)
決心是非常重要的
努力真的很重要....但方向要對
你要知道自己的強項是什麼
再去對症下藥
我想才會有機會考上


奇怪,我去成績複查回來,結構第三題 桿端彎矩ab= -195KN-M(逆時針) ba= -210KN-M(逆時針)
bc=210 KN-M(順時針)、b點轉角-1/1200(rad)逆時針
答案應該沒錯ㄚ,第二小題我是利用桿端彎矩套用倾角變位式得到b點轉角(彎矩分配法不能直接求得轉角),結果我這題只得15分(滿分25),不知道是第二小題未給分還是一、二小題合起來總共只得15分。反倒是第4題題目給了元素勁度矩陣,我用圖解直接進度法算出第二小題答案還淂10分ㄋ,所以似乎未用元素勁度疊加,只要答案對也不會扣分。另外樓上平均56點多已經很強了,我想除了北市其他區都足以錄取吧,尤其是工力可以考到80幾,那表示有工力4題全對(動力那題應該拿滿分喔)```````
```````````````````````````````````
試題目種類閒談

考試的題目有兩種,第一種是重複出現的考古題稱為送分題,準備超過3個月以上的人幾乎不可能失分,這種題目只要錯一題就很可能明年再來。第二種是第一次出現的創新題,當該年的創新題超過一半時錄取標準會由50分控制,這類題目一旦出難點,即使是準備一年的人也很可能拿不到分(連補界名師也經常自爆兩小時內解不開),這類題目是命題教授對考生的實力測驗,重點反而不在於解過很多考古題。

就我的經驗 一年考上技師的我還沒遇過 至少都是兩年以上的 即便某補習班宋老師也考了二年
標籤:
瀏覽次數:564    人氣指數:764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新普森積分法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 各科準備方法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