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52554
 林中木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不射而射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華山基金會花蓮秀林愛心天使站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不吃當地人的東西
作者: 林中木 日期: 2014.01.05  天氣:  心情:
事實上,功德要圓滿,行善者不僅不能宣揚,也不能接受回饋。「早期我們造橋都自己帶便當,不吃當地人的東西,」何明德

行善團善款收據單上清楚寫著:「……建橋能貢獻國家、福利社會(利他)……能解決一切冤孽、業障和解脫人生之苦難(自利)……。」

「有些受長久病痛之苦或業障重的人,以造橋的方法來消除業障,」何明德解釋,參加造橋的捐款人,只要在捐款時註明做功德的對象,例如:本人、冤孽債主、累世父母、嬰靈超生或濟公禪師、觀世音菩薩……等等。最後在打疏文呈報上天時,都會一併呈報。

造橋鋪路、賑災放糧,本來就是中國人傳統的行善方式。




「造橋不僅便利有形相,還可以便利無形相,功德最大。」何明德所謂的有形相指人、雞、狗等有形眾生;無形相指鬼、神,因為:「不論神轎、棺材,都要過橋。」


施受兩相忘

對於自己一手設計、辛苦投入建造的橋,何明德很少再「回顧」。「甚至連『再見』的機會都沒有,」何明德說,除非是剛好經過,否則很少再造訪。

在破土儀式中,何明德照例要敬告天地神祉,祈求造橋工作平安順利。



對許多義工而言,一切冤孽、業障在犧牲奉獻的造橋勞動中,漸漸消弭於無形。


(右)小小一座橋,對村民日常生活卻產生極大的便利。行善團的橋造到哪裡,愛就延伸到哪裡。




標籤:
瀏覽次數:69    人氣指數:69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不射而射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華山基金會花蓮秀林愛心天使站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