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157943
 SAX Pa Pa Go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知道同事薪水 有助提高工作效率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莫言最好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還要膜拜不合時宜的升學主義嗎?
作者: SAX Pa Pa Go 日期: 2012.11.16  天氣:  心情:
~還要繼續膜拜不合時宜的升學主義嗎?

當時序邁入二十一世紀,
台灣正力圖往上提升、進入新的開創的時代,

台灣不再以大量生產取勝,
不再只有工程師及實業家一支獨秀之時,
我們的教育卻遠遠落後於我們社會的發展;

當我們看到隨著節能減碳日益迫切、人類生存核心價值日漸改變之時,
我們卻仍然沿用十九世紀工業革命以來,

講求標準化大量生產的教育模式,
以致教育內涵跟現實生活脫節,
仍然依賴以昨天的經驗,培養(教育)未來所需要的人才。

我們應該要從未來的眼光審視現在,
而不是用過去的經驗值來框限未來。

然而,諷刺的是,設計今天我們這種教育制度的人,
本身都已是上一個世代的人,不消說,

他們很多甚至是早已過時的人物,
對於未來社會他們很難再擁有發言權了,
過去栽培他們的方法,
又怎麼能硬套在我們的孩子身上?


國際大導演李安考大學時曾經落榜二次,
這種挫敗的感覺,總令他覺得對不起他的父親,
一輩子遺憾。

直到他進了當年的國立藝專(現已改制為台灣藝術大學)念了電影,
第一次登台演舞台劇,才電光火石般,點亮了內心,
找到自己的天賦,經由多年不懈的努力,
成為世界級大導演。

他的幸運或許是很多不幸累積出來的。


但是,有了這個大家熟知的李安,
其他在大家目光所不及之處,
又有多少位才華遭埋沒、抑鬱以終的李安。


身為家長的我們難道還要繼續膜拜傳統的「升學主義」,
扼殺孩子智育以外的天賦,讓自己兒子成為不合時宜的產品?

別再盲目要孩子追逐「齊一」、「從眾」的人生吧!

絕大部分的父母,
對於「成功人生」懷有一種既成的定見,
包括坐擁高薪、在知名的大公司、年終豐厚、晉升快速…
總希望孩子在職業的選擇上搶搭主流,或所謂的「趨勢」。彷彿最多人走的路,就是最平坦最安全的路。

這樣的情形,不只出現在台灣,美國也如此。

早期美國社會重視培養科學家、工程師、醫生,有錢、有能力、有權勢的菁英家族孩子都被鼓勵朝這些領域發展。

後來,熱門行業變成法律、會計與政治,
一堆菁英又變成了律師或政治人物。

過去十幾年,許多美國跟台灣同樣菁英家族的孩子,
選擇念金融。

畢業後,都進入投資銀行界,學習購併、炒作、設計金融商品。
整個社會也鼓勵這樣的風氣,
紛紛報導年輕人第一年進入華爾街後,
第一年就能拿到多少驚人報酬?

2008年9月暴發的金融風暴,不就是這樣發生的嗎?

整個社會價值觀,鼓勵最聰明的菁英,
都變成了貪婪的操盤手,而且是用別人的錢下注。


那些急著幫子女搭上未來高薪行業的父母,
無非希望他們就此一帆風順,
但以這些孩子的基礎與條件,
本來可以成為一流創意人才、有愛心的醫務人員、改變世界未來的科學家、藝術家,

然而他們卻寧願選擇可以更快致富的金融人生,
只是怎樣也想不到之後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
讓投資銀行的貪婪與浮誇現出原形。

當然也更證明,沒有務實的工作閱歷,
只憑聰明與取巧是不足以成就一個真正、
有視野的未來領袖。


世界的變化太快速,今天的趨勢,可能明天就成歷史,家長們盲目地要孩子追逐「速利」、「速成」、「齊一」、「從眾」的人生,

不管孩子願不願意,
寧願讓他們依托在社會的主流的價值中,
載浮載沉,甚而就此埋沒一生。



別再要孩子爭捧鐵飯碗了
過去幾年,因為經濟衰退的各種原因,
父母把自己生存的不安,加諸孩子身上。

要求他們謀取公職,不管合不合適,
先捧到一個「鐵飯碗」再說。


最近我認識一位年輕人,他有一份還算有意義的工作,但當他有了一個固定的女朋友後,
由於女友本身就是公務員,她的家長也都是公務員,
準丈母娘為了自己女兒的終生保障,
要求他也必須也考上公務員,才能放心將女兒嫁給他。

曾幾何時,
公務員已經變成了新的安全標章?
年輕人逃避風險的避風港?
甚至是金龜婿的必要條件?


因此,我們看到這幾年來,高普考的人數屢創歷史新高。

前二年,受金融海嘯及經濟不景氣影響,
失業人口增加,高普考報名人數暴增到十二萬人之多。

去年景氣開始復甦,失業率下降,但耐人尋味的是,
高普考報名人數不減反增,多達十三萬多人報考,
破了十年以來的記錄。

考公職儼然已經成為「全民運動」。

曾經,
在我成長的四、五○年代,老師、警察和軍校是貧窮子弟和原住民的脫貧機會,
很多軍人子弟進軍校,
出自眷村和農村的年輕人則走公務體系當公務員或職業軍人。

但這幾年,各種背景出身的人都來搶鐵飯碗,
不僅高普考和特考搶破頭,
甚至警校、軍校招生也僧多粥少,
軍公教鐵飯碗呈現前所未有的「珍貴」。

因此我們看到成批的年輕人,
將鐵飯碗當成人生唯一值得追求的事情。

甚至一次考不上,再考第二次、第三次,補習再補習,將生命消耗在不斷重覆的考試之中。

很多碩、博士生也加入考公務的龐大陣容,
也是因為這樣的學歷,對於職等升遷加分有幫助。



這樣我們如何期待抱著這個觀念進入公職、掌握國家資源的人,
會有責任心和使命感,或者為國家永續未來設想呢?


本文摘錄自:《教育應該不一樣》
標籤:
瀏覽次數:134    人氣指數:1934    累積鼓勵:9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知道同事薪水 有助提高工作效率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莫言最好
 
住戶回應
 
時間:2012-11-17 02:31
她, 51歲,南海諸島,待業中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