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841957
 ☆傻氣喵喵☆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禮佛一聲,可滅八十億劫的罪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幸福在這裡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妙蓮老和尚開示 .
作者: ☆傻氣喵喵☆ 日期: 2013.09.15  天氣:  心情:

佛法千生罕遇、萬劫難逢,那還只是講聞、遇,如果能依照懺文來禮懺,更是難中之難喔!為什麼?佛陀告訴我們,成就一法乃是眾緣和合;如果眾緣不和合,你想做也做不了。不過現在緣已經聚合,你不做,懈怠,那太可惜了!

在家菩薩修行確乎是難。但你自己想一想、比一比,世間上有什麼事比拜懺還重要?我們總要揀擇重要的、真實的來做,虛妄、不重要的就不要取。身在這清淨莊嚴的道場,你還心甘情願捨離嗎?假如拜梁皇懺這九天,你有了大病,你事能做、能應付嗎?你不要講:「哎呀!老和尚怎麼講我有病?」我希望你那個愚癡的病要好,有大智慧,才能做正當的事;用了寶貴的時間,去做那些不必要、芝麻綠豆大的事,太沒智慧了。萬法無常,把握現前做好這一堂佛事吧!

發大心的菩薩們,不但要求自己消罪障、福慧圓滿,也希望一切眾生消業障、福慧圓滿。世俗說「各人自掃門前雪」,如果你只把自己家門前掃好,他人家門前污濁邋遢的,一陣風吹來,髒東西還不是到你門前。所以不但自己要懺悔、求福慧;最重要的,我們過去無知,與一切眾生結了怨恨,現在要將拜懺的功德,回向過去的父母、師長、冤親同得解脫,所有拜懺的人都應發如是之心。有的人拜了十年懺又怎樣?還是因果不明,什麼都不明,什麼都不知!不是用至誠清淨之心,怎麼能消顛倒妄惑之罪業呢?
 


現在我們學佛覺悟了,真正是佛陀的弟子,要醫治我們凡夫所有的毛病。你看一部梁皇懺,乃至一大藏教,都是講眾生的病根,八萬四千塵勞都是病。佛法八萬四千法門,佛陀不只講你的病,也幫你醫病。只要聽佛陀的教導而奉行,決定離苦得樂。
 


梁武帝是一位仁王,非常護持三寶,是佛教虔誠的大護法。可是皇后郗氐,性情慘毒,損物害人,不但嫉妒、瞋恨三宮六院,連國師…寶誌公禪師,也就是梁武帝師父,她對於這位有德行、有智慧的高僧,也是嫉妒障礙,真是有眼不識菩薩,所以死後墮落蟒身,梁武帝為了救度她,才有這部梁皇寶懺。郗氐生前看到皇帝對誌公禪師虔誠供養,她也要來供養。她真的發善心供養嗎?不是,是以惡心供養…她供的是葷包子。誌公是一位聖僧,有他心通,皇后嫉妒是嫉妒,但是害不了他喔!好像齊天大聖孫猴子翻筋斗,出不了如來佛的手掌心。誌公禪師老早就知道她的用心,便自己準備了素包子去應供。
 


傳說從前海青袖口本來是個大敞口,沒有縫接起來,所以現在的海青袖口都是綘起來的。誌公禪師把皇后供養的葷包子換掉藏起來,把素包子拿出來吃。但郗氐不知道,就同梁武帝說:「誌公禪師有什麼了不起,辦了葷食,他還不是一樣吃?」寶誌公禪師在旁聽了,答道:「你供養的葷包子,我完全沒有動!」就把葷包子掏出來給大家看。

郗氐因為嫉妒、不恭敬三寶而墮為蟒身,大蠎蛇遍身有很多蟲晝夜唼嚙肌肉,如針錐在刺一般的疼痛。她痛苦得沒辦法了,有一天就現身皇宮,求梁武帝度脫她。梁武帝為了救度郗氐,請誌公禪師召集十大高僧,編了這部梁皇寶懺;集大眾僧為郗氐禮拜,懺悔罪愆。由於禮懺的功德,郗氐得以超升天界,並現天女莊嚴之報身來禮謝梁皇,可見拜這部懺的功德之力不可思議!
 


印光祖師在《慈悲道場懺法隨聞錄》序中說:梁武帝要是把拜懺功德回向西方極樂世界,郗氐不但得淨土,且一聞佛乘即得不退轉,證無生忍,現身百界作佛。這功德豈是生天所能相比?生天只比人間多享點福,但還是徹頭徹尾的凡夫,將來免不了要墮落。
 


佛法教我們這樣修行,大家要明白,如果不明白,那是業障重、沒智慧,多多地至心拜懺,終有一天能達到目的。我們在這邊拜懺吃苦,吃得一點都不冤枉喔!大家好好地精進、勇猛!我們現在聽到微妙的梵音,大家聽了是不是感到身心吉祥、安然?世間的情歌,唱你愛我、我愛你的,愛得到死啊!聽了那些靡靡之音,令人想入非非、六神無主,這不是把人搞昏迷了嗎?你要是聽那些,滿腦子只想那些,不但人性尊嚴沒有,也變成獸性了。


現在聽微妙的三寶清淨之音,使我們身心清淨,身心清涼就想到好境界;萬法唯心,心一想到好的境界、佛的境界,就轉變凡心而成佛心。道理就是這樣,有什麼深的?只要至誠地想學佛法,滿容易懂的;就怕你不想修學佛法而好樂世間法,那當然是背覺合塵。印光祖師說過:「一分誠敬得一分感應,十分誠敬得十分感應。」你沒有誠敬就沒有感應。佛法於人有大利益,但要發虔敬心求才能得到。
 


彌勒菩薩現在還沒有成佛,但他已經蒙釋迦佛授記,在當來…就是未來,還要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人壽到八萬四千歲,那時候才來娑婆世界成佛,所以叫「當來下生彌勒尊佛」。現在只能叫「彌勒菩薩」。

我們現在這個國土只有過去佛、未來佛,沒有現在佛喔!這就是無佛的時代;我們生在佛前佛後,就像個孤兒一樣,多麼苦!你想生在佛世,還要等彌勒佛下生人間嗎?我們人命最多活一百年,要經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那要多少世的頭出頭沒呢?難道過去的苦還沒有受夠?那我們求現在佛要到哪裡求呢?
 


本師釋迦世尊告訴我們:「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又說:「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今現在說法。」阿彌陀佛成佛已經十劫,現在正在西方極樂世界說法。釋尊教我們發心修一切功德回向西方,親近現在無上大慈大悲第一等的阿彌陀佛,所謂「十方三世一切佛,阿彌陀佛最第一」本師釋迦世尊幫我們選了一個最好的歸宿,我們就要聽他的話,大家端秉此一意念,修一切功德回向求生西方,這就和本師釋尊無問自說的徹底悲心相符合。
 


每一卷懺文之初都有禮拜過去佛,這是教我們要憶念過去七佛,尤其更要記住本師釋迦世尊。我們五濁惡世的眾生生在這末法時代,為什麼還能修行得到身心清涼?還能發願求生西方?這都是本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教導我們的。我們念過去佛,也不要忘了釋世尊所教導的,此生決定要聽話,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國。西方極樂世界時時有佛。阿彌陀佛一退位,觀世音菩薩就補位;觀世音菩薩一退位,大勢至菩薩又接著成佛,中間沒有空的。哪像我們這個世界,一空就好長的時間沒有佛。
 


雖然現前我們這世界沒有應化佛,但諸位也不要太失望,諸佛法身常放光明,沒有入滅的時期喔!佛法雖然是過去,那是指佛的應化身已入滅,他的法身還是在常寂光土,仍然是大慈大悲不捨一切眾生,常寂光遍法界度眾生無有終止。我們只要至誠地念、至誠地拜,還是如佛在世一樣。諸佛的功德都是如此,之所以說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這是約化道才這樣說。
 


諸佛光明常照,我們只要心一靜下來,就能合著佛的光明;這就好像一碗水清淨不動,日月就影現其中。如何使身不亂、心不動?一定要依佛法修持,依凡情只是愈亂愈昏沉。尤其現在拜梁皇懺,懺文中有佛、有法、有僧,好好求三寶加被我們業障消除,使功德增長。大家聽到這些話要發歡喜心、勇猛心,精進學佛道。

剛才念到「南無懺摩會上佛菩薩」,接著念「開經偈」等開經偈念完,就正式入於慈悲道場懺法之內了,「我們拜懺,怎麼不是念開懺偈,而是念開經偈呢?」因為這些懺文都是從經中擷錄出來,實實在在來講,整部懺文都是經文。經文是佛口所親宣,所以大家拜懺也確乎是拜經。
 


什麼是發菩提心?你看懺文:「凡所修福,不無自身」,凡夫一切都是為己,菩薩不同的就是一切都不為自己。你為自己只能得到自己安樂;你一切都是為人,所得的果報是將來人家都會回報你。佛陀告訴我們「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又說「人命無常呼吸間」。要覺悟這個世間無常,不是永久的。

我們的身體是四大幻形假合而成,念念變遷不能久住,不是千年萬年的。青年不會永遠是青年,不要依恃著現在容顏好而作諸惡業,應該要知道「萬物無常,皆當歸死;天上天下,誰能留著」?萬法無常,人到最後皆歸於死,即使你在天上也不免有五衰,誰能留住青春不變呢?
 


年輕時雖然顏色鮮澤,轉眼間也難免雞皮鶴髮,這都是不能保住的。青年人在這地方就要覺悟,容顏好、身體壯,都是不可恃的。因緣會合,人才有生。嬰兒出娘胎是很歡喜的事;但人生無常,一旦到了臨終時,與家人分散的時候,才覺得人生好悽慘!即使讓你活一百歲,終歸要磨滅。

生、老、病、死四大苦,當這些苦來時並沒有一定之期,隨時都會有的。過去我們無限的時間都在輪迴六道輾轉受苦,今生不學佛法就永遠沒有解脫之時。我們有一口氣在,總想怎樣把身體打理得乾淨,其實哪裡能乾淨?根本乾淨不了!這是講你身不可能洗得乾淨,尤其心是污濁邋遢。我們要求其身心清淨,就不要再有這個身、不要再有凡夫心,要轉凡心為佛心,以這不淨之身來求清淨之身。一切皆無常,唯有佛法是「亙古今而不變,歷萬劫以常存」。
 


人間父母對兒女的慈愛是沒有條件的,佛陀的大慈大悲又是怎樣呢?即使是逆惡眾生,只要他一念想生西方,佛陀都會來接引;所以印光祖師讚嘆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度眾生,逆惡皈心也來迎」,逆惡就是五逆十惡之人。
或許有人想:「這樣不是濫嗎?」不是濫!所謂「非是度生無揀擇,憐彼是佛尚未成」。

雖然他造惡業,但本性還是佛,他還是有一念的善根。你不度脫他,他在人間沒有好人來帶他,沒有慈悲的人來領導他,還是會幹壞事害人。佛陀念他還有一點善根,所以接引他到西方。但逆惡之人回心懺悔,生到西方是下品下生,要在蓮花苞裡消罪業,同時長養善根、聖胎,經過十二大劫才能出來。就好像我們在媽媽肚子裡十個月,漸漸長成嬰兒,然後出世。世間法你明白,佛法你就懂得一半。

一切都是緣起法,不過染淨不同就是了;造染業就輪迴六道,造清淨之業就在四聖。念佛往生西方是佛法特別的法門,所以逆惡皈心都能往生,這有它殊勝的道理在。
 


父母對子女的慈悲,還是有個限度,有個憎愛,佛陀就沒有。經上提到;有一個人拿香來供佛,另一個人拿刀在佛陀身上挖肉。在一般的常情來說,你拿香供養我,我當然會對你好;你拿刀在我身上挖肉。我就對你有瞋恨。但佛陀佛沒有喔!「念一切眾生,猶如一子;大慈大悲,常無懈倦」。照這樣講,不就賞罰不分明了嗎?他恭敬我,我當然愛護他;不恭敬我的,是個壞孩子嘛!我怎麼能愛護他?要知道,佛陀斷德究竟,已經沒有瞋恨了,他看一切人都是好的。
 


香港有一對夫婦,這個做母親的教兒女非常嚴格,而做父親的看兒女都是好。做母親的教兒女教得太辛苦了,就對先生起了瞋恨,她說:「小孩子怎麼就是我在教,你好像一點事都沒有!」夫婦兩個見到我就訴苦,她那個先生說:「我太太都罵我不教導孩子,可以我看孩子沒什麼不好的嘛!就算他們有不對的時候,我心裡也沒有火氣,你叫我瞋恨,我嗔恨不起來;你叫我打他,我打不下手嘛!」一個罵人、打人,甚至殺人,都是因為他動了瞋恨心,起了不如法的念頭,才有這個惡行為。
 


所以佛陀要我們斷憎愛兩種煩惱,憎就是瞋心,愛就是貪欲。佛法講到最高的境界、究竟之處,就是空…空我執、空法執、我法二執空了,連空空也要空。空到究竟,凡情盡,聖智亡,那才是佛的境界。
 


我們這個人生確確實實是苦海,所謂「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若不回頭,就像不聽父母話的孩子,不聽老師教導的學生一樣,離了家庭、學校而在社會上漂流,你看那漂流的生活多麼苦!等他有一天覺悟想回家了,家裡還要有慈愛的父母;否則一個沒有父母的家庭,回去又有什麼依靠與溫暖呢?

我們現在生在佛前佛後的時代,若是沒遇到善知識,又有什麼可依靠的呢?所以懺文開始就說到皈依三寶,有了三寶加被就有所依賴。一般人只知道世間上善男信女初入佛門,叫做皈依三寶。其實三寶不但日日要皈依,時時都要皈依;因為我們念念難免造惡業,想要惡業消除,就要皈依三寶。皈者歸投,你能歸投就有所依賴;想要有所依賴,也有它必然的種種因緣…要多多執持、稱讚、禮拜諸佛名號。
 


佛法是真真實實的,從佛陀出世到現在三千多年,經過多少福德智慧的人看了,他們都沒有疑惑,你怎麼還生疑惑?這是你善根太少了!佛法的真理不是佛在世才有,佛未出世真理就存在,真理是常存、永遠不變的!「疑」之中最嚴重的,是懷疑、不信因果。

講到因果,不但一般世俗人感覺到奇怪,連我們佛弟子也會有這個疑惑,就是善人招惡報,惡人還快樂。世人不明白三世因果,往往憤憤不平地說:「噢!那個大強盜怎麼過得一切都很快樂,而那個大善人卻終生潦倒?」說得好像天都沒眼的樣子。其實這是各有前因,大強盜現在造惡還享善報,那是前生的善業所感;善人今生修善還沒有得到好報,那是前生的惡業所感。因果不同的,比如春天種了穀,要等到秋天才能收成;今年種果樹,要五、六年以得才收成呢!
 


有人來朝山後出了車禍,就想:「來朝山拜菩薩,菩薩都不保佑,還讓我出車禍!」你不來朝山,難道就沒有車禍?要知道,你雖然出了車禍,但只是受點皮肉之傷,就算你不幸被撞死了,憑朝山的功德也能往生西方喔!為什麼?還債嘛!横死這個債還了,那你不就解脫了?這是重報轉輕受。

佛法講因果,你遭禍,是因為你朝山才有這禍的嗎?不是!那是因為你過去種下了惡因,現在感果的時間到了,就有這惡報。還未感果以前,你沒有化解,求佛陀保佑也要有保佑的條件,你要至誠修功德才能解決,並不是你起個什麼好心,馬上就能化解。好因歸好因,惡果歸惡果,善惡因果要分明。
 


我們讀懺文把這些疑惑釋除了,今生你修善還得到不好的果報,自己就會明白:「這是前生的惡業所感,今生雖然修善,但善業的力量還不夠。」這樣受苦就不會怨天尤人。凡是都有次弟,必須依著因果必然的道理而行。

有的人罪業還沒有消,今天供佛一香一花,就想:「菩薩!你要保佑我啊!…」他所求的沒有達到,就抱怨:「佛法不靈哪!」如果照他所求的能達到,那才真是沒有了因果。佛法要怎樣才靈呢?不能違反因果。在世間上做事也要順著法律來走,不要鑽法律漏洞。依著因果做事,自然就能獲得無量的快樂。照這樣講,那凡夫俗子向佛獻花、燒香、禮拜,不就沒用了嗎?不是這樣的!法華經上說:一舉手、一低頭,乃至獻一香一花,或童子獻沙,不但有福報,還是成佛的種子呢!
 


俗語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不是屠夫一旦不殺豬,馬上就能成佛?有沒有這種事實呢?也有!這個人善業修圓滿了,雖然還有惡業,但只要惡業一斷除,他一覺悟、一回心就立即成佛,這是有可能的,罪性本空嘛!當然這是大乘根性之人。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另一種含義,是因中說果。佛者覺也,你放下屠刀,不願再造惡,自然就修善,將來必能成佛道,就如千步萬步到家也是不離一個起步。這其中意義要分清楚,要是籠統了,往往就顛倒因果。
又有一種大心凡夫,往昔多生多劫廣修福慧,於諸佛前多修供養。雖然他生死沒了,但遇的佛多、聞的法多,這樣累積功德,就有力量來斷惡、有福慧來修善。等他善業圓滿、惡業障清淨,當然也能圓滿福慧而成佛。
 


我們無始劫來所造的罪業無量無邊,如普賢菩薩所說,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不能容受。修行人還有病痛,那是在消過去的惡業;如果今生不修行,那病痛、災障不知會怎麼樣大!就像金剛經說的:本當要墮惡道的,你今生修行被人輕賤,這惡業障就消滅了。受了惡報,惡業障解除了,你再修善,就容易解脫。否則你惡業障不消,即使修善業也不能感到福報。
 


不但世俗人毀謗佛法,如果修道人不能讚歎人家的善,只知指責人家的短,造這種惡業就障礙人家的道心,所謂「寧動千江水,莫擾道人心」。尤其四眾弟子一定要和合,不要見對方有一點不是,就把人家的是完全抹煞了;這樣你看他不是,他看你不對,我們佛教不能團結就糟糕!大家同在一個道場修道,要做到和合僧和合共住,你讚歎我,我讚歎你,互相增進道業。但凡夫習氣總改不了,好話不會說,說壞話倒頭頭是道;正念思惟沒有邪思惟那樣大。
 


我們眾生的病:「云何今日,於諸善法,多有留難?禪定不能習,智慧不能修;少時禮拜,已這大苦;暫執經卷,復生厭怠。」這是我們無始以來的業障,好像世間那些壞孩子,做好事沒有,做壞事滿鬼的聰明的。
 


「終日勞擾,起諸惡業;使此身形,不得解脫。如蠶作繭、自縈自縛;如蛾赴火,長夜焦然。」我們凡夫終日無明覆心、煩惱顛倒,以三毒之絲自作罪繭、自縛法身;對於五欲火坑、名利險道捨命追求,如蛾赴火,自取焦然。如此無量罪業,障敝我們善法不能起修。如何使善業精進,惡業遠離呢?這就要惟願諸佛慈悲加被了。
 


諸位往昔在三寶門種過善根,所以在現今這個五欲充滿、邪說遍熾的時代,還能遇到佛法,又能修持,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諸位對佛法要有難遭遇的心,要斷疑生信,先把信心建立起來。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有人找你做大總統你也不會做的。
 


皇懺一開始要我們皈依三寶,但是一些業障的人就想:「皈依三寶真的有這樣大的好處嗎?」所以接著叫我們要斷疑,仰求三寶加持我們,能有金剛智斷疑惑心,將疑惑斷盡才有正知見,有了正知見就不被邪見所動搖。也有一些業障深重的人,雖然有正知見,想修行卻修不了,所以就是要懺悔業障。皈依了三寶,應該要斷惑,再要懺悔,才能得到皈依三寶的真實功德。
 


大家從社會上來,當然眼所見、耳所聞,都是不健康的毒素,把我們清淨之心染污了;現在拜懺,這些染污要洗除清淨。我們看這部梁皇懺文就像照一面鏡子,鏡子一照就知道面孔上有沒有灰塵、自己長得莊不莊嚴。真正說來,梁皇懺文是一面照妖鏡,把眾生所有的劣根顯露無遺。我們一讀懺文就知道:「啊!過去多無知,造了這些惡業,不應該造的嘛!」那麼已經造了,有什麼補救的辦法呢?就是要懺悔。好像身體髒了就要洗嘛!所以現在要以拜懺的功德,來消滅我們過去所造的罪業。
 


一個有善根、有慚愧心的人,有時惡業障重了,在社會上難免會造業。造了罪以後,心裡非常後悔,那就要懺悔,一懺罪業就消滅,懺悔即安樂嘛!過去就過去了,不要老是存著後悔的心。這個「悔」字,說好當然是好,說不好影響也是很大。你只要真心懺過就清淨了,老是把過去的錯放在心裡,就妨礙自己再進步。好像藥是除病的,病好了就不用再服藥;或者這藥是敷在身上的,你老是不拿掉,那皮膚不是會壞了?
 


要發道心,不要時常回憶過去做錯的事,總感到慚愧得抬不起頭來,而妨礙自己念佛、念法、念僧之心。你只要精進,一燈之照能破千年幽暗。發露懺悔,懺悔即清淨,這就要打起精神發菩提心。唯有發菩提心修菩薩道,才能不蹈覆轍,這才是懺悔的意義。
 


諸位菩薩們,你們聽說過「獅子乳非琉璃瓶不能裝」嗎?用一般的瓶子來裝獅子乳,瓶馬上就爆裂,這是比喻非高貴之器不能承受高貴之法。說簡單一點,碗筷不清潔、有毒素,色香美味的飲食倒在裡頭,也變成毒藥了。
大家要是發了菩提心,怎麼還不能修菩提行?修了菩提行怎麼不能結菩提果?這就是因沒有種得好。所以我們要先懺悔,懺悔清淨就像碗筷清潔了,可以裝美妙飲食;又像普通瓶變成琉璃瓶,就可以裝獅子乳。這意思是說,懺悔清淨再發菩提心才有力量喔!
 


我們往昔無知做了害人的事,這些惡業要如何去除?最好的方法就是禮佛求懺悔,仰仗十方諸佛無量的功德,消除我們無邊的業障。

《梁皇寶懺》是高僧大德特別為我們這些苦惱罪業眾生而做的,使我們能依文而懺悔。我們本來與佛平等一體,無量諸佛早已成佛得解脫了,我們還在做苦惱子,有種種束縛,所以要生慚愧。又要慶幸什麼呢?在這三界無安的娑婆世界裡,我們不但聞到佛法,還能修持佛法。
 


在佛家講,要發堅固誓願自修度眾生。浮浮泛泛的志願,一受挫折就退墮了;大家要發一個風吹不入、雨打不濕的堅固之願,一定要做到!發堅固的菩提心,心如金剛之堅,就不為一切事物所動搖;不發堅固的菩提心,就以種種理由來推諉因循。今生不發心,今生就空過。時間沒有好好利用,就在怠惰中漏盡。大家要知道,時間就是我們寶貴的命光,決定不能蹉跎。
 


孔老夫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孔夫子說的是人間道,那我們學佛道要怎麼呢?今天聞、今天修行都已經嫌遲了,所謂「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事事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像這樣石火電光的人生,你有多少時間去等待呢?若把時間空過,將來後悔莫及!一定要好好把握時間自利、利他,今此生道業成就;否則不但自己苦沒辦法解除。歷劫的冤親等待你度脫,也不知道要等到何時!
 


大家平時少讀經文,又沒有聽聞真正善知識教導,所以這些道理都不明白。為什麼聞不到佛法,聽不到善知識聞導?因為你世間的事業心重,背覺而合塵嘛!到了道場才能聞到正法,才有因緣啟發你的菩提心喔!否則你那個菩提心,好像一塊金子掉到糞坑裡,被屎尿淹沒了,你看多麼可憐!

大家都想在世間上求寶,人海沙灘裡能求到什麼寶?即使求到了也得不償失。告訴諸位!佛海之中才真有無量之寶,俯拾即是,寶太多太多了。
 


我們決定做一件事情,就要發一個誓,不能半途而廢。你看誓願的「誓」,上面是「折」字,底下是「言」。我們平時講說話算數,叫做「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古來的大將身上都有佩帶箭,有時說一句話之後把箭折斷,這箭就不能再用了。意思是說:我今天說了這句話,就決定不會反悔。「誓」就是決定,能有這個決定才能不退還喔!否則浮浮泛泛的,遇到小小障礙就退還。
 


我們平時聽到「諸佛以苦師」,佛陀是怎麼成佛的?哪個是佛的老師?就是「苦」之一字。這是勉勵我們學佛要以苦為師,佛陀怎麼做,我們就應該怎麼行。不要以學道為苦,應該以學道為樂,苦盡甘來嘛!古來的讀書人,「十年寒窗無人曉,一舉成名天下知」,那是學文;現代的人在國際體育界想揚名,那平時要吃苦鍛鍊,功夫準備好了,然後參加世界級的比賽,才能得到第一名。你不吃苦,功夫怎麼能成就?要成為世間的文武之才,都要下一番苦功夫,便何況想成為出世間的上上之尊。
 


你們現在發心拜懺,在各人所在地、所居處該求什麼呢?不是為自己求福!還要為十方眾生求。十方眾生也包括你自己的父母在內,你不要只為自己父母而忘記了十方眾生;十方眾生都要有福有慧,你父母才安樂喔!

凡夫一切都以自身為主,若能不為自身,那是菩薩發心。世間人如果不為自身,就什麼都不做了;菩薩即使不為自身,這非常積極地求無上道,有好多人你講正法他聽不進,一遇到邪法倒信得非常之積極,這樣的眾生多麼可憐!我們現在發心度眾生,就是要度「愚癡黑暗,不識正法,起諸異見」的這般苦惱眾生,這是沒有聞到佛法的眾生。
 


見到人家好事情要隨喜讚歎;千萬不要人家發好心、發勇猛心在做事,你還潑冷水,說人家事情做得怎樣不好。一言能蕔勵人家好事成就,一言也能敗壞人家好事,所以說「一言興邦,一言喪國」。自古以來,發心菩薩維護三寶的很多,大家做、做、做,因為意見不同,事情就做得半途而廢。這就是不隨喜的心,固執己見,以自己為勝。這些決定要改,口要會讚歎,縱然心有嫉妒、無明貢高,也要把口收起來。
 


你供養三寶,三寶才有度生的力量。諸位現在已經學佛了,你工作賺的錢,除了家裡用,把你應做的事情做好外,再有多餘的,應該要拿來護持三寶。世間的慈善事業大有人做,佛教的事業做的人少喔!大家身為佛教徒,要全心全力擁護佛法,唯有護持三寶才能夠救世。三寶者,黑暗中之明燈、饑饉中之稻糧、苦難中之施大無畏者;大家要同心協力把三寶的利益弘揚出去,也藉這個因緣,好好地修布施波羅蜜。
 


世間上的侵略戰當然萬萬戰不得,但是保衛戰…為了保衛國家、維護世界和平,不能不戰喔!侵犯人家固然不可以,但是敵人來侵犯,我們不能不抵抗。現在正是發菩提心自利利他的時候,如果被敵人障礙,這一切就沒希望了。我們學道,什麼是敵人?懈怠就是敵人,打不起精神就是敵人。所以大家要勇敢,勇敢才能戰勝;你不勇敢、懈懈怠怠的,那就等著敵人來侵略好了。
 


大家要發虔誠心,佛法到底有沒有感應,就要問你有沒有虔誠;有虔誠心必有感應,沒虔誠心你得不到感應,這並不是佛法不靈。比如煮飯,有米有水,但你不懂得方法,還是煮不好飯。眾生最苦惱的,這是遇到不如意就怨天尤人,從不反省自己;現在懺文就是叫你要反省,離愚癡之因而得福慧果報。
 


又一眾生,熾然鐵丸,從身上入,從身下出;乘虛而行,苦痛難忍。目連問佛:此何等罪,今受此苦?佛答目連:此人往昔,作沙彌子;盜眾園中,果子七枚。死入地獄,受無量苦。餘業未盡,故獲斯罪。

有一沙彌盜果子七枚,感得熱鐵丸從身上出入之報。另有一沙彌盜取些許石蜜,感招吞熱鐵丸之苦。他們造的罪因並不怎麼大喔!只是貪幾個果子、貪一點糖,卻招來墮地獄那麼大的苦報!我們心裡稍微動一下瞋恨,經上說:「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這只是一念哪!那麼你一念善心起,不是八萬四千功德門都開了嗎?這就是在反掌之間、順與顛倒之間,但看你怎麼用心了。
 


佛言;得此報者,皆由眾生,惡口粗強;宣傳彼,鬥亂兩家。死入地獄,獄卒燒熱鐵鎞,表裡洞赤,以烙其舌;復燒復鐵鉤,鉤有三刃,利如鋒鋩,以斷其舌;復以牛犁,耕破其舌;復燒鐵杵,刺其咽中。數手萬劫,罪畢乃出,生鳥獸中。佛言:若有眾生,論說君主、父母、師長,其罪過是。

「惡口粗強;宣傳彼此,鬥亂兩家」,這是兩舌…兩邊搬弄是非,離間彼此,經你一挑撥,把雙方搞得鬥爭到死都有分。山上的住眾!大家好心來出家,雖是入山修行,但修行功夫尚未得力,在家壞習氣一時改不了,亂說話,大聲、粗聲妨礙人家用功,這樣你得不到好處,反而得到罪障,何苦?決定要改!不怕你有過,但怕你不改。
 


世間人想研究宇宙人生的真理,但他有什麼辦法研究?沒那個資料嘛!但這些在佛家隨處都有提到,尤其在楞嚴經裡講得更是完整。到底人生從哪裡來,死往哪裡去、天地如何形成,你們想明白嗎?好好用個三五年的時間研究楞嚴經,那你就不愧萬物之靈。你有這個靈嘛!當然能接受這些知識。不要糊糊塗塗的,把自己的靈搞得沒有用。做起事來盡是神魂顛倒。

佛法不但要你成佛,現前還叫你要孝敬父母。貢獻國家,乃至如何使世界大同。要想達到世界和平,沒有佛學思想、沒有大悲心怎麼能達到?想求人間淨土,大家好好在經教上研究,要奉行佛法。
 


一般世人對佛法不了解,見到親友學佛就說:「人只要心好就好了嘛!學佛幹什麼?迷信!」這當然是他們愚蠢,可是我們自己也要覺得慚愧,為什麼沒有把佛法推廣到世界各個角落,令世人都知道。慚愧之餘,還是求三世諸佛加被我們!
 


在這地方千萬不能自暴自棄,一個人自尊自貴、我慢貢高固然要不得,可是你自輕自賤、看不起自己,也是不可以。要盡自己的本分,就算你是一根小草,也要點一滴露水珠。只要你來到天地之間,就受天地長養之恩惠、受一切眾生之協助,我們該如何回報;如果你不知回報,就是沒良心!這才是正智正慧的觀念。
 


做兒女的,當然無條件的要孝順父母,但孝順也不要湮沒了真理。沒有聞到佛法不說,現在你聞到佛法,知道佛法的真理,就不能以世情而阻礙了真理。講孝道的兒女當然聽父母的話,可是父母使你在追求真理的路上阻住、不能前進,試問你這樣依從父母,於你於父母有什麼好處?這是孝順父母嗎?以真理來說,你父母沒智慧,你也沒智慧,甚至邪知見,這樣一家人怎麼安樂?又怎能得到清淨解脫呢?
 


情與理相交會,就要依理而斬情。情只是一世,真理乃萬世解脫之方,這要分清楚。你為報答萬世父母之恩,這個時候就要依理,依理當然就要違反人情。但是你以智慧想想;到底人情究竟,還是真理究竟?在這地方摻雜不得一點點情感在裡頭,因為情感總是誤人害人的。
 


很多人雖然學佛,慳貪的習氣還是難改,有功德仍是不回向,「回向」二字就是要你佈施,將所有的功德回轉向於他人;說明白點,回向就是自己的功德要與大眾共享。世間君子是有福大家享,行菩薩道是一切功德與一切眾生共有,希望人人皆能同得解脫。如果學了佛,還帶著世間的慳貪,不願意布施,這樣不可以喔!
 


在佛法裡,即使一微塵的功德,你能回向與眾生同享,那功德等同法界喔!從開始拜懺以來,懺文講的都不是為自己在拜;如果只為自己拜,功德這麼多,就等於我們發了財都是自己享用。但你用不了那麼多,太多太多了嘛!何必要做個守財奴守得那麼樣辛苦!乃至我們學佛,有了修行佛法的功德,本來可以解脫自在,卻因為執著功德,而影響你不能解脫。

希望大家明白回向的意義,往後修一切功德要與眾生共有;這樣我們現前雖然是凡夫,但有了佛心佛慧,不折不扣就是在行菩薩道。我們的心與佛的本性是同等喔!只要發出合乎佛法的思想,那一切行為都是修佛因而感佛果。
 


聽到這地方應該好歡喜吧!「原來回向有這樣的功德,那我們跪得膝蓋疼、拜得腰酸、念得口乾舌燥,有這樣大的利益也不虧我們了,疼得有價值」所謂「諸佛以苦為師」,世間的苦我們不要吃。因為吃得冤枉;行菩薩道這些苦是正業之苦,要多多地吃。你們在這裡吃苦有這樣的價值!身為現代的人,哪裡要穿起草鞋東奔西跑地參訪善知識;你把經典所說的看好了、讀好了,看不懂再請問善知識,這樣所用的功夫小,所得的利益大。
 


如果你看不懂,又無處可請問,那就多誦經、多禮拜、只要你多下功夫,自自然然就會明白,而且還能真正地發心行菩薩道。人都有無師智嘛!無師智就是我們寶貴的佛性。佛性中具足了智慧、福德,只要假諸因緣,福慧就會顯現。
 


標籤:
瀏覽次數:42    人氣指數:842    累積鼓勵:4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禮佛一聲,可滅八十億劫的罪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幸福在這裡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