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958326
 庭萱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孩子,請你搬走吧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大病之前的先兆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教育孩子只做三件事
作者: 庭萱 日期: 2013.09.29  天氣:  心情:
【傑出父母教育孩子只做三件事】一起來補充^o^
父母對待孩子無外乎三種情況:一是事事管、時時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卻不好;
二是什麽都不管,什麽都不做,放任自流,不聞不問,結果更不好;
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長一帆風順。

顯然,“什麽都做”和“什麽都不做”都過於極端,失之偏頗,並不可取。
傑出的父母從來都選擇“有所爲有所不爲”,更明確地說,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
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父母什麽時候與孩子關係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
什麽時候與孩子關係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其關鍵在於“定位”:

◆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



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瞭解其內心世界便無從談起。
而瞭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爲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對待孩子,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瞭解其內心需求,並始終以維護其合法權利爲惟一宗旨。

◆ 2、不當“裁判”,學做“啦啦隊”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也不該自作主張去當“裁判”,
而應該給予孩子一種保持良好競技狀態的力量,即“啦啦隊”的力量。
這樣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

父母做孩子的“啦啦隊”,既要善於發現和讚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友。

◆ 3、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
孩子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勝自己,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他人的反饋來認識自己,
這時父母的“反饋”作用即鏡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馴獸師”,學做“鏡子”,才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識,
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權威”,轉而和父母溝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們被蚊子叮一下,
不管它,很快就會沒事,若總去撓,卻要很長時間才能好。
原因就是人體有一定的自我治癒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會好,施加外力只會適得其反。

教育也是這個道理。停下來,等一等,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和孩子有效地溝通,不用教育就能解決問題。


【第二件事: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麽比習慣養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

◆ 1、一切從習慣培養開始
養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爲習慣,素質教育更加體現在人的細小的行爲上。

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開始。

◆ 2、習慣養成絕非一日之功
習慣是個大問題,是大智慧。良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
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

習慣養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成中發揮主人作用。

◆ 3、通過習慣培養鑄造品格
教育猶如海上行船,必須按正確的航線行駛,否則,船越大越有觸礁沈沒的危險。

人的品質,決定了人的發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孩子成爲一個真正的人。
但人格的培養問題通常很難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來。
不過,研究者發現,習慣與人格相輔相成,習慣影響人格,人格更會影響習慣。
正派、誠實、責任心、愛心、合作精神、講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過習慣培養來鑄造。


【第三件事:引導孩子學會學習】
吸引孩子熱愛學習、引導孩子學會學習是父母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 1、孩子厭學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瀟灑;亂管瞎管,種瓜得豆;嘮叨數落,肆意打罵;代替包辦,製造“機器”……
父母若採取如此種種不明智的做法,只會使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

孩子不愛學習只是表面現象,背後一定有原因: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是沒有找到孩子最擅長的方面?是沒有科學用腦?是父母阻礙了孩子的“玩中學”的天性?
是孩子沒有意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後的原因,才可能幫助孩子走出厭學的陰影。

◆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學習潛能是可以激發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響或者嚴格要求不夠,而是阻塞了孩子的興趣。

興趣(好奇心)、夢想、成就感、質疑、感恩、發奮、發憤等都是疏通和啓發孩子求知欲的通道。
而對於孩子來說,所謂競爭優勢就是潛能得到有效的開發而已。
心情、開竅、暗示、遐想、砥礪、計劃是激發孩子學習潛能的六大原則。

潛能開發雖沒有絕對的“時間表”,但也有步驟,比如建立目標、控制情緒、磨礪意志、專注於一點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愛學”是“會學”的前提,而“會學”是“愛學”的保證,“會學”才能“學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須要掌握一些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計劃完成、認真寫字、
慢慢看課本、整理錯題、隨手筆記、無私幫助同學、高效率考試、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現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步入了一個新的誤區,即盲信盲從甚至癡迷于所謂成功教子的家教經驗,
但這些經驗聽著容易,做起來難。因爲它們沒有“可遷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
不但不能落實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鄲學步”,適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東西是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提煉的。教育孩子並沒有父母想像的那樣複雜,
抓好了親子關係、習慣培養、學習這三件大事,父母成爲傑出的父母,孩子成爲傑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遙遠的夢幻了。






【 鑽石與木炭的對話! 】

在一個富翁的桌上擺著一塊鑽石,光彩奪目地閃爍著,牆角的火爐邊並放有一些煤炭。
煤炭們哀聲嘆氣:「唉!為什麼我們天生身體黑?天生沒價值?天生這副德性?唉~!」

鑽石聽了很不忍,便開口安慰道:「同胞們,別難過了嘛!」
煤炭們一聽,七嘴八舌地回答:「同胞?不會吧!我們是同胞?」

「我們可不像你天生好命,材質非凡呢!別挖苦我們了!」「就是說啊,我們怎麼可能是同胞!」

鑽石回答:「真的,我沒騙你們,我們可是遠房親戚呢!咱們的成份都是『碳』,
難道不是同胞嗎?」煤炭們嘆惋道:「天啊!老天真是不公平!為什麼我們的命運差那麼多?」

鑽石慢慢地說:「這是因為----我在地底時承受到了很大的壓力,
再者,我沒有像各位那麼早出土,我選擇在地下多待了好幾千年,所以我們後來的樣子會不同。」

同樣都是碳構成的,差異卻如此之大!

在這則故事的最後,鑽石所告訴煤炭親戚們的話,也教導了我們兩個重要的人生功課:

第一、要能受得住壓力,否則不易成功。

第二、人要懂得「該出頭時再出頭」,

不要浮躁、冒失地強出頭,太急於表現,太急於出土,慣於太早提出自己不成熟的意見、表現…..,

將來您的價值不過是塊「煤炭」;在土裡多待一會兒,學習穩重一點,
內斂一點,謹慎一點,該出頭時再出頭,該發言時再發言,該表現時再表現,則將來您的價值有可能是塊「鑽石」。

人生要多學習「穩重」的功課。

其人不穩重,其未來的路也不會穩!

您人生的價值會是「煤炭」抑或「鑽石」?

在於您如何面對壓力,以及能否不毛躁、不冒進。
標籤:
瀏覽次數:48    人氣指數:2108    累積鼓勵:103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孩子,請你搬走吧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大病之前的先兆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