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841957
 ☆傻氣喵喵☆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誰能降伏自己(道證法師)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懺文舉處罪花飛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前生今世
作者: ☆傻氣喵喵☆ 日期: 2013.09.16  天氣:  心情:



早餐後,我拿著吃過木瓜,蘋果到道場的停車場,把水果放在樹下,學小鳥,松鼠的叫聲,呼喚牠們來吃。我就一邊跑香,一邊思惟;過去有一個年輕的學僧,每次開示,講經時,都沒有什麼人來聽;他非常懊惱!老禪師就教他到後院的樹林下去餵小鳥,和小鳥說法。


十幾年後,他講經時,很奇怪就有一群年輕人來聽經。老禪師告訴他:這些都是你餵的小鳥,因為你的佈施結緣,他們聽聞佛法,這輩子轉世為人,來護持你。
 


以前沒學佛時,常不解自己為什麼會生在這個世界、這個家庭,和這些人成為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有時會覺得這個地方好像來過,這個人好面熟,但就是想不起來在那裡看過!
 


我記得第一次到基隆極樂寺,那是個日式古舊的小廟,加上基隆幾乎終年下雨,照理說,我是不會喜歡那種陰陰、冷冷、濕濕的感覺,可是很奇怪,當我和師父們在一起時,我卻非常歡喜自在。以致日後我思念甚深,要求師父讓我和他們住,雖然日子刻苦、簡單,我卻安之若素,才覺得是回到我自己的地方。而寺廟上上下下、大大小小對我這年輕女子也似他們的一份子,不以為意。
 


那年中秋,月分外明,我和住持一僧一俗,坐在斑駁的大殿前的石階上,天南地北暢談。我忽然有種感覺;上輩子我們一定是師兄弟,而我不用功故墮紅塵。雖浪跡天涯,還有點善根,所以第一次上佛光山讀佛學院時失之交臂,也被家裡帶回去,但流浪苦海,業力牽引,卻在最北的雨都相遇,一見如故,再度我回山。
 


初入佛學院,因是插班生,沒受過新生訓練,第一次做「香燈」(佛門用語:早上四點三十分起床後,要到各寮口打板、到佛殿準備供水、香燭、排拜殿、敲鐘鼓),學長說:「你看起來就像佛門裡的人。」一年後如願出家,長老師兄一見我就說:「你看起來就像老參,不像才剛出家。」
 


我絶對相信輪迴,轉世、前世今生之說。只是為什麼一般人都不再記得過去種種?據中國民間的傳說,人在投胎前,一喝了「孟婆湯」就忘了過去。哲學家柏拉圖認為靈魂投胎前要經過酷熱的沙漠,口渴難忍,看到「莫愁河」的清涼水,一喝就忘了過去。羅馬人也相信人在投胎時會經過一個「奈思河」,喝了這河水,過去一切都再也記不起來了。
 


佛教的說法是:人會忘掉過去,乃因「隔陰之迷」。即人死後再投胎前的這段時間,稱「中陰身」。中陰身有神通,去來迅速,七日為一期,死而後生,短則二七、三七就去輪迴,長則七七四十九天。由於「中陰身」的隔離,使我們忘記前生的種種造作。
 


在佛教的經典裡,有很多談到前世今生的故事。尤其是佛陀的本生譚, 講到佛陀過去在修行時曾為六道裡各種不同的化身,最美麗的傳說是在《修行本起經》裡的記載:那是在燃燈佛住世的時候,有一個在森林裡隱居修行的少年,叫無垢光,當他辭別師父下山,到了提和衛國,看到國人皆歡欣踴躍,街道散花燒香,就問行人為什麼?行人告之,因燃燈佛來行他,國王下令全國施設供養。

無垢光童子一聽,覺得真是難遭難遇,即遍尋可供養的資具,卻早被請購一空。
童子很難過,踽踽獨行時,燃燈佛知其心意,正好有一女子拿著瓶蓮花,燃燈佛就放光使瓶琉璃光照。童子被光吸引走向女子,拿出身上所有錢財,請求割愛五莖蓮花。美麗的女子頗為疑惑:「此花不過幾元錢,為何不惜一切要買?」童子答:「為供佛。」並苦苦哀求,告之日後修行成佛將度十方眾生。
 


女子說:「你所求一定如願,願我未來也能作你妻,我與兒都會護持你。你若答應,這花就送你,不答應,這錢就還你。」童子非常為難,入定觀其宿命,過去五百世即曾互為夫妻,只好答應。
 


童子得了花欲至佛前,時群眾已重重圍在燃燈佛,佛即降甘露,人群四散,自然讓出一條路,地上泥濘,童子散花,布髮著地,請佛踏髮而過。佛即時放光,微笑對眾人言:「你們看到的這少年,他在無數劫已修學清淨,今天才能如願。」燃燈佛又轉向無垢光童子說:「你將在百劫後成佛,名釋迦牟尼,世界是娑婆,父淨飯,母摩耶,妻耶輸陀羅,子羅睺羅…。」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生故事。
 


佛門裡有一句話說:「欲為佛門龍象,先作眾生馬牛」,這個典故可說是溈山靈佑禪師輪迴最佳寫照。溈山靈佑禪師將圓寂時,弟子依依不捨問他:「師父,以您的修持道行,涅槃之後欲將往生何處?」禪師泰然,肯定的說:「老僧百年後要到山下農家去出生,做一頭老牯牛。」「師父,您這麼有修行,怎麼會投胎做畜生呢?」
「你們不相信,可以在那頭水牯牛的左脅下找到「溈山靈佑僧」五個字,那就是我。」
 


後來弟子們果然在山下農莊發現一頭初生的牛,有「溈山靈佑」的名字。弟子看到師父轉世的水牛在烈日下犁田,非常不忍,就花錢買回來,每天拿上好的素草餵食,說也奇怪,牛卻寸草不進、滴水不喝,沒辦法,只好送回農家,工作後才又快樂的吃草。

一般人乍聽這故事,不但覺得不可思議、不能了解,也不願接受。但像禪師這種慈悲的示現才是真正了脫輪迴的菩薩。
 


現代的理學家王陽明,到金山寺去朝拜時,覺得寺中景物似曾相識,便信步瀏覽。當他走到一間關房前,門口貼了一張封條,愈看愈熟悉,乃央請知客師打開關房讓他看一看。知客師致歉:「這是我們一位祖師五十年前圓寂的地方,裡面供奉著他的全身舍利,不能隨便開啓。」經王陽明一再請求,最後只好破例開關房。怎知王陽明一看,端坐在蒲團圓寂的老和尚好像另一個自己,牆上還留下一首詩:「五十年後王陽明,開門猶是閉門人;精靈閉後還歸復,始信禪門不壞身。」
 


原來王陽明的前身就是這位坐化的老和尚。為紀念這件事,王陽明也在金山寺留下一首詩:「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陽水底天;閒依妙高台上月,玉簫吹徹洞龍眠。」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師父五祖弘忍也有一段轉世因緣。弘忍的前生是一栽松老者,仰慕四祖道信禪師,希望能和他出家。當時道信覺得他年紀已老,便安慰他:「如果你去投胎再來,我也許可以住世等你幾年。」
老人拜別四祖,走到溪邊,剛好看到一浣紗姑娘,就請求說:「姑娘,我可否借你家一住?」
 


這姑娘見天色已晚,老人家求宿,一念慈悲便點頭答應。沒想到不久這未出嫁的姑娘竟莫名其妙懷孕,並生下一個白胖的男嬰、這位不幸的母親因親人、鄰裡的唾棄,視此孩兒不祥,將之丟棄河中。孩子竟然逆流而上,只好還是撫養他成人。因不知父親來歷,大家都叫他「無姓兒」。

有一天道信禪師弘化到此地,當時已七歲、聰明活潑的無姓兒親熱地拉著禪師不放,要求度他出家。道信一看這稚齡孩童,摸摸他的頭說:「你還太小,怎麼能出家呢?」
 


「師父,過去你嫌我太老,現在又嫌我太小,到底什麼時候才肯度我出家呢?」無姓兒宛如大人的口氣質問禪師。

道信一聽,忽有感悟,問他:「小孩童,你姓什麼,叫什麼?家住那裡?」

「我叫無姓兒,家住十里巷。」

「人人都有姓氐,你怎麼說自己無姓呢?你究竟姓什麼?」

「我以佛性為姓,所以無姓。」

道信一聽,這孩兒小小年紀就有如此口氣,日後必為佛門龍象,便非常歡喜收他他為徒。後來果將衣缽傳給了他,成為禪宗第五祖。
 


發生在清朝順治皇帝時的一個真實故事,也是後來出版的《玉琳國師》一書,幾年前搬上螢幕成為排行榜連續劇的「再世情緣」。當時宰相府的千金小姐到崇恩寺去進香,當她看到大殿裡負責「香燈」的玉琳師父莊嚴俊秀的面容,立時被懾住驚愕不已,回家後就害起了相思病,終日昏睡在床,總是作著同一個夢,而於夢中恍惚記起了廿年前自己和玉琳的前世。
 


那時,玉琳是一個寺院裡的書記師。王小姐生在一個信仰佛教的富貴人家。她隨母親去寺院參加水陸法會,由於平日受父親薰陶,也是一愛詩文書畫、寫得一手好字的才女。當她看到榜文上的一筆俊字,從欣賞字不覺聯想寫字的人,很想一睹廬山真面目,就和母親商量,要佈施全寺的師父。只要來領錢就簽上名字,這樣她就可以看到這位師父。但當全寺師父都簽了名領了錢去,小姐還是沒看到像榜文上的字就詢問知客師。知客師答:「我們的書記師父一向就不大出他的寮房,更不肯接見不認識的客人,我們還是不要勉強吧!」

而書記師實在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想到他自己的容貌頭上是癩子,臉上是麻子,嘴歪、齒露、眼凹,這麼一個十不全的人,怎麼去見小姐呢?但當知客師來告訴他,小姐非要他親自去領不可,他終於鼓起勇氣去了。
 


這一見嚇得小姐如見夜叉,差點昏倒。很多人就你一言、我一句的罵他,使他自覺罪惡深重,生起自殺的念頭。當他正要上吊時,住持出現了,給他開示:「人生的美醜和前世都脫不了關係,你可以多禮拜藥師琉璃光如來,就能求得相好圓滿的面容。」
 


玉琳的前世便是那個十不全的書記,因禮拜藥師佛而求得今生面如水月,身如琉璃。王小姐的前世便是那個愛字的小姐,因信佛、到處做功德,求得人天福報而投生作了宰相府的千金。後來玉琳以智慧度了小姐出家,自己也做了順治皇帝的國師。
 


諸如此類可考據的輪迴、轉世的故事真是不勝枚舉,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很多人喜歡藉由算命、卜卦、催眠等方,式探知過去、未來。

但,知道了又如何?正好給自己仗勢欺人(因為以前是將軍嘛!)坐吃山空(因為以後會發大財嘛!)最好的藉口。
從小我們就讀「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命是定的,運卻操之在我!過去不可得,未來不敢說,雖有認清現狀,活在當下,多布施、結緣,改善人我關係、周遭環境、誰能說你我不是擦身而過的玄奘大師?不是未來的諸佛菩薩呢?
 



標籤:
瀏覽次數:85    人氣指數:885    累積鼓勵:4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誰能降伏自己(道證法師)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懺文舉處罪花飛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