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207055
 雪中的紅楓葉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懷孕前兆多久會出現?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懷孕禁忌-2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懷孕禁忌-1
作者: 雪中的紅楓葉 日期: 2013.06.04  天氣:  心情:
懷孕媽媽生活起居篇
Q:孕婦不可以將手高舉過肩或攀高?
傳統說法:林茂賢教授解釋,這是因為傳統認為,媽咪身上有一條乳腺接到寶寶的嘴巴,供給寶寶營養,若將手舉過高,恐怕這條線會斷掉,導致寶寶夭折、流產,因此孕婦手不可高舉過肩。
現代說法: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暨生殖醫學中心主治醫師王瑞生表示,孕婦因體型改變,重心也比較容易不穩,以致跌倒,因此應盡量避免拿高處的東西;還有民間傳說明確禁止孕媽咪「曬衣服」,認為也會造成流產,其實這些無非是希望孕媽咪避免做些舉高手臂、踮腳尖等動作。他也建議,最好能將家中常用的物品,放置在與孕婦肩膀同高的高度,以免發生跌倒的意外。
Q:孕婦不可搬重物?
傳統說法:民間認為在胎神進駐後,孕婦便不宜隨意搬動家具,若搬家、移動床位、衣櫃等,都可能會觸犯胎神,動到胎氣而造成胎兒流產。林茂賢教授則表示,因為胎神每天所在的位置不同,民俗上的習慣是,若非要移動家具,通常會先翻閱農民曆,避開當日胎神的方位,以免觸犯胎神;民間也有一說是買把新的掃把,在柄和頭交界處綁上一塊紅色的布,先用這把掃把掃一掃再搬。不過此舉最終的用意則是減少孕婦的勞動量,讓孕婦多多休息。
用的物品,放置在與孕婦肩膀同高的高度,以免發生跌倒的意外。
※ 胎神是什麼?
民間普遍相信,婦女自受孕之初,周圍便有了胎神的存在,所謂胎神,就是附在胎兒之魂上的神,而胎神有二意,一指的是胎兒的元神,與胎兒靈魂相連;另外一個則是指控制與支配胎兒的神,可以保護胎兒,也可能傷害胎兒。民間相信,從孕婦懷孕開始到生產以後的百日之內,都有胎神常在左右;祂可能在孕婦房間,也可能在週遭的任何器物上。所以孕婦的家中,不可隨便穿鑿釘補或搬動家中任何物品,孕婦本人更是不可移動任何東西,不可以整理粉刷房舍內外,不可以釘鐵丁,否則不是流產、難產,就是可能會生下有殘疾的嬰兒,因為那些舉動可能驚動或觸犯了胎神。
現代說法:其實,以現代的科學角度來說,無論是搬動家具,或是房屋裝修,都會付出更多的勞動力及心力,且需要搬動重物。王瑞生醫師提醒,對重心不穩的孕婦來說,當孕媽咪搬動重物時,可能會造成下腹部用力,子宮肌肉收縮而影響胎兒,若不小心碰撞到腹部,還可能導致出血或胎盤早期剝離,因此孕媽咪最好避免搬重物。
Q:孕婦不能縫針線,動剪刀?
傳統說法:傳統男耕女織的社會裡,女性最主要的工作便是縫紉、織布,因此為讓懷孕的女性多休息,不要從事過量的工作,因此才會勸孕媽咪不能縫針線、動剪刀,以免過度勞累,容易動了胎氣,造成流產。
現代說法:王瑞生醫師表示,這個說法本來是希望減少孕婦的勞動量,讓孕婦多休息,但對於剪刀這類尖銳的物品,孕婦也最好少拿,以免發生意外。此外,他也提醒孕媽咪,懷孕的前三個月,因胚胎著床尚不穩定,最好還是多休息;不過這並不是要孕媽咪一懷孕便完全躺著不動,四個多月之後,便可從事一些輕度運動如走路、游泳等,幫助增加骨盆肌肉耐力,也可控制體重的增加,讓懷孕及生產過程更加順利。
Q:孕婦不可以摸棺材?
傳統說法:棺材總是有種不吉利的象徵,而孕婦在懷孕期間也最好不要觀看喪禮或摸棺材,以免沖煞,或過度傷心。民間也相信,如果孕婦整日愁眉苦臉或心神不寧,則將來所生的子女也必定眉目緊蹙,會有勞碌苦悶的命運。
現代說法:王瑞生醫師表示,懷孕七個月大之後,胎兒的聽力會快速發育,但因為隔著羊水,因此最清楚的聲音就是媽咪的心跳;如果媽咪的情緒穩定,心跳也會跟著穩定,血管收縮正常,寶寶也比較不容易躁動。這便是為什麼醫師多建議孕媽咪保持愉快的心情,以免自己的情緒影響到胎兒。
Q:孕婦不可以看布袋戲或傀儡戲?
傳統說法:由於布袋木偶身體中空,由手掌控制,因此傳統相信,如果孕婦看了木偶戲,生出來的孩子會無骨或軟骨;而傀儡木偶的關節則必須用線牽引才能行動,意味著生出來的孩子將如木偶一般被動或受人操縱。
現代說法:基本上,這樣的說法在現代科學眼中是沒有根據的。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演戲多半是用來酬謝神明,場面並定人馬雜沓、鑼鼓喧天,孕媽咪參加這些場合,受到碰撞而動到胎氣的機會無形中增加許多,因此的確不適合此活動。王瑞生醫師進一步指出,根據科學研究報告,音樂的確能刺激寶寶的腦部發展,不過律動性太強的音樂,譬如搖滾樂、電子音樂等節奏快的音樂,會刺激孕媽咪與胎兒的情緒,影響兩人的心跳,使胎兒興奮、緊張、不舒服。因此他建議,最好能選擇大自然的音樂,以輕柔旋律為主較佳。
Q:不可以拍孕婦肩膀?
傳統說法:民間認為人有三把火,分別在頭部及肩膀,孕婦如果突然被拍一下肩膀,可能會受驚嚇,以致元神不穩;再加上若體質虛弱,便容易導致流產。而且也有傳說因為肩膀處有個穴道叫「肩井穴」,若力道太強的話,會使孕婦流產,因此許多老一輩的也都告誡孕婦不要按摩。
現代說法:王瑞生醫師提醒,的確有些孕婦本身體質虛弱,很容易受驚嚇而導致子宮收縮,輕則發生出血的狀況,重則可能流產;尤其是前三個月胚胎狀況仍不穩定,還是避免對孕婦做出刺激性或大幅度的動作為佳。
除此之外,孕媽咪最好避免情緒緊張、或產生心理壓力。王瑞生醫師解釋,當孕媽咪情緒穩定時,腎上腺素及不利的荷爾蒙便不會分泌過多,此時的血管也呈現放鬆狀態,血流量增加,往子宮回流的血液補給便能較充足,而增加胎兒的舒適感。
至於不要按摩的說法,王瑞生醫師則表示,按摩可幫助孕媽咪肌肉放鬆,尤其到了懷孕後期,孕媽咪肚子越來越大,腰部、下背肌及肩膀的肌肉容易緊繃、僵直,按摩或熱敷都可以幫助舒緩酸痛,因此並非絕對禁忌。
不過他也提醒孕媽咪,如果想藉熱敷或SPA、泡澡、泡溫泉等來舒緩不適症狀,還是要注意水溫及SPA水柱的壓力;第一孕期(懷孕前三個月)最好避免長時間泡在超過體溫,甚至是超過40°C的熱水中,且要適時地補充水分,避免因流汗過多而脫水;到了第三孕期(懷孕後期三個月),則要避免SPA的高壓水柱打在腹部上,刺激子宮收縮。另外,若有早產、出血狀況的孕婦,也應避免從事這些活動。
Q:孕婦不可以綁東西?
傳統說法:民間認為,如果孕婦在室內綁東西,就會生出十指不能伸直的孩子。
現代說法:林茂賢教授解釋,其實這種說法也是避免孕媽咪過度勞累。而王瑞生醫師則說,胎兒手部畸形的發生率並不高,僅約0.7%左右,常見的狀況有曲指畸形(camptodactyly)、併指畸形(syndactyly)以及多指(趾)畸形(polydactyly)等。他進一步說明,胚胎的四肢發育是發生於妊娠3~8週之間,在這段時間內,許多內在或是外在的因素,都可能會影響其正常發育;內在因素包括遺傳因素,或是胚胎本身染色體異常,而外在因素則包括有:(1)羊水腔內羊膜帶(amniotic band)的影響、(2)孕期中有病毒感染,例如弓形體(Toxoplasmosis)、德國麻疹病毒(Rubella)、鉅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單純皰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3)使用藥物如:沙利竇邁(thalidomide)、抗凝血藥(Warfarin)、抗癲癇藥(Phenytoin)及(4)酗酒等。此外,有5%左右的手部畸形是屬於其他胎兒多重器官畸形中的一部分症狀。
懷孕媽媽飲食調理篇
Q:孕婦懷孕期間不能吃芒果?
傳統說法:民間普遍認為芒果有毒,而且若孕婦多吃有顏色的水果,例如木瓜、胡蘿蔔、芒果等,之後生出來的寶寶皮膚會變黃。
現代說法:王瑞生醫師解釋,一般人過量攝取紅色與黃色的蔬菜、水果,如胡蘿蔔、木瓜、橘子、柳丁、柿子、芒果等,基本上就會使血中的胡蘿蔔素及維生素A含量升高,當胡蘿蔔素過量沈積於皮膚時,的確可能使皮膚變黃,但只要停用或減量攝取,膚色便會慢慢回復正常狀態。
另一方面,他也提醒孕媽咪,攝取太多的維生素A,會導致早產和胎兒發育不健全,因此每日只建議攝取400~1250微克的維生素A,而像豬肝這種富含維生素命A的食物,孕婦切忌過量進食。
而根據中醫食療性味的分析,芒果屬性平味甘、解渴生津的果品。生食能止嘔,治暈船浪,效用與酸話梅一樣,因此孕媽咪懷孕期間若有作悶作嘔,也可吃芒果肉或以芒果煎水進食。唯一要注意的是,芒果性質帶濕毒,若本身患有皮膚病或腫瘤,應緊記避免進食。
除此之外,有些傳聞還認為,吃木瓜的寶寶會得黃疸,王瑞生醫師便表示,寶寶會得黃疸主要是因血中膽紅素升高,及在膽汁代謝的過程中,導致眼球鞏膜(眼白部分)與皮膚泛黃;但臨床上並無任何確實案例顯示孕婦因食用木瓜或這類顏色的蔬果,會引發新生兒黃疸的發生。木瓜的食用與黃疸的發生並無關連。
Q:孕婦懷孕期間不能吃鴨肉?
傳統說法:民間同樣認為鴨肉有毒,因此禁止孕婦食用鴨肉。
現代說法:根據本草綱目記載,鴨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但容易滯氣滑腸,因而對於腸胃功能不好的人不適合多吃;而雖然鴨肉有利水消腫的功效,但對於緩解懷孕期間的水腫狀況,成效並不彰。而且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廖麗蘭表示,基本上,鴨肉、芒果、蛋白類、蝦、蟹等都屬於致過敏原,或稱「發物」,若孕媽咪本身有過敏性鼻炎、濕疹等過敏症狀,懷孕期間又常攝取這類食物,那麼寶寶同樣為過敏體質的機率也很高;假使孕媽咪過敏發作,肚子裡的胎兒經誘發過敏的機會也相對提高。
不過她也強調,鴨肉在中醫觀點中,是屬涼性食物,一般孕媽咪在懷孕期間會有些躁熱,若經醫師診斷為具躁熱體質的孕媽咪,懷孕期吃點鴨肉解熱也未嘗不可。
Q:孕婦懷孕期間不要吃太多醬油?
傳統說法:老一輩的人都深信,孕婦在懷孕過程中,若吃太多的醬油,到時候生出來的寶寶就會是個黑寶寶。
現代觀點:其實就現今的科學來看,胎兒的膚色是決定於爸媽的遺傳因子,與吃下的醬油並無關係。但王瑞生醫師提醒孕媽咪,懷孕期間仍要少量攝取醬油,以避免攝取過量鹽分,造成水腫,增加腎臟負擔,對胎兒同樣有不好的影響;而本身若有妊娠毒血的孕媽咪,攝取過多鹽分,高血壓及水腫的症狀恐怕加遽,因此要更加注意。
而談到寶寶的膚色問題,民間也多流傳孕媽咪服用珍珠粉,寶寶的皮膚就會「白泡泡、幼咪咪」,廖麗蘭醫師則表示,這是有可能的,若孕媽咪火氣較大,寶寶的皮膚也可能比較黑;而珍珠粉,或是粉光參在中醫來看,因其走肺經,具有潤肺、清肺、清心火的功效,所以有滋潤皮膚的作用。一般而言,其屬涼補,因而較適用於不太虛寒的體質,即沒有手腳冰冷、頭暈、心悸等症狀的孕媽咪,可幫助降火氣;不過,她也提醒,有早產徵兆者不宜服用。
王瑞生醫師則提醒孕媽咪,市售珍珠粉有良窳之分,萬一是劣質的珍珠粉,恐有重金屬殘留,對寶寶反而有傷害,因此若要食用,還是得多留意品質,最好不要隨意購買。
Q:吃黃連可以退胎火嗎?
廖麗蘭醫師表示,黃連在中藥上是屬於苦寒藥,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能,原則上,若孕媽咪有口乾舌燥、多汗、失眠等症狀,即屬燥熱體質,才適合以黃連稍降火氣;不過她也提醒孕媽咪,每個人的體質不盡相同,燥熱的程度也各有差異,這都會影響量的攝取,若過服或服用太久,容易傷胃氣,因此還是請醫師診斷後再服用,比較安全。
但是,某些妊娠惡阻(妊娠嘔吐)如果是因胃熱所引起的,臨床上也是會使用黃連來治療。
基本上,廖麗蘭醫師並不建議在懷孕初期的三個月間做任何藥物進補,因為此時胚胎器官都還在發育中,只要掌握均衡飲食的大原則即可。而之後若要進補調理,她也認為應先讓中醫師診斷過後,再決定如何進補,以免孕媽咪隨便亂補,反而傷身。
例如像螃蟹屬寒性食材,具化瘀效果,容易導致流產;薏仁則利水滲濕,一般中醫認為會影響羊水量的不足,或促使子宮早期收縮,也易致流產,除非有特殊情況如濕疹,否則最好不要食用;此外如杏仁也有所謂滑胎的效果,在服用這些食材時,最好聽從中醫師的指示用藥,比較安全。
Q:孕婦吃人蔘可以養胎?
中醫一般建議在「氣虛」的情形下才使用人蔘,可以補氣並具有安胎的效果;不過廖麗蘭醫師特別強調,對於某些實熱體質,或懷孕後體質偏熱的孕媽咪來說,並不建議服用人蔘、桂圓、鹿茸等溫燥性補品,可能助火動胎,加重懷孕的不適。門診中,她也碰過不少孕媽咪在懷孕七個月左右,開始有過敏性紅疹,被長輩說是「胎毒」引起,但她表示,那其實就是補得太過頭,引發血熱,才會出現這個症狀。
此外,有的孕媽咪服用過多人蔘,還會抑制分泌前列腺素而不利生產;而且人參還有退乳的作用,產後做月子期間有哺乳的媽咪,也不宜服用。其實,人參種類甚多,如高麗參、吉林參、黨參、粉光參、太子參等,有溫補、平補或涼補的不同,因此還是與醫師討論後再服用,才是最好的進補方式。
標籤:
瀏覽次數:352    人氣指數:952    累積鼓勵: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懷孕前兆多久會出現?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懷孕禁忌-2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