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584500
 ♥加LINE遇見美好幸福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七月份慈濟靜思書軒免費演講活動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7/10《活力陽光 經典傳唱》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七月三日起每週推出《大唐西域記
作者: ♥加LINE遇見美好幸福 日期: 2010.07.06  天氣:  心情:

走入大唐西域記 尋訪一代宗師卓絕的身影

大愛電視台將在七月三日起每週六下午六點推出十三集《大唐西域記》;為了融會貫通《瑜珈師地論》義理,玄奘法師西刑求法取經歷十九載,大愛台《大唐西域記》節目團隊也耗費多年時間,希望重現法師當年西行的歷程與艱苦卓絕的求道精神與人格典範。大愛電視台將在七月三日起每週六下午六點推出十三集《大唐西域記》尋訪一代宗師的卓絕典範。














「若不至天竺,終不東歸一步。」26歲的玄奘法師發下這樣的誓願後,離開長安城,從此西行十九載,以超乎常人的意志力,接受嚴寒冰原和酷熱沙漠的考驗,甚至遭逢強盜賊人威脅性命,多次遭遇死劫,依然不退縮,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抵達印度那爛陀寺,完成了赴印度取經的「不可能的任務」。

玄奘法師不只是中國佛教史上偉大的人物之一,他的故事也寫在印度的教科書裡,因為古代中國到印度求法的人很多,但不幸死在中途的比成功到達的多太多了,玄奘法師能成功到達目的地,必有其難得之處。

從玄奘法師口述,其弟子撰寫的《大唐西域記》,人們可知玄奘法師來回走了兩萬五千公里左右,經過一百多個城邦,現代史學家讚嘆他若沒有堅定的信念和十足的智慧,很難完成這趟求知之路。

這部鉅著也成為許多考古學家、地理學家、歷史學家的瑰寶,例如印度考古調查團第一任團長康寧漢爵士研究中古世紀的印度地理,《大唐西域記》就是其中重要的文獻。近年來,台大學者和日本團隊合作探討唐代滅亡的原因應是氣候變遷所致,《大唐西域記》中關於第七世紀新疆和中亞的氣候和地理的記載,也成為推斷千年來氣候變遷的極佳佐證。

因此,大愛台用紀錄片的方式,帶觀眾走入《大唐西域記》,跟隨玄奘法師踽踽獨行的身影,進入歷史長河,了解一位僧人求法的決心,了解第七世紀的地理、歷史、宗教和文化。 


「章回小說中的唐三藏是膽小懦弱的角色,證嚴上人希望還原玄奘法師偉大的人格和堅毅取經的情操,這是製作這個節目的緣起。」《大唐西域記》製作人謝元凱說。真實的唐三藏──玄奘法師並不懦弱膽小,他是具有大勇氣大智慧大辯才的一代高僧,身兼宗教家、探險家、外交家、學術思想家、語言學家、翻譯家等身份和才能於一身。



「三藏法師」是第七世紀佛教勝地印度那爛陀寺對精通百部經律論的大和尚所用的尊稱。玄奘法師進入那爛陀寺學習之後,因對佛法博學深究,受封為第十位三藏法師,後來玄奘法師在印度的聲譽達到巔峰之際,他帶著六百七十五部經典返回中國。玄奘法師受到唐太宗的尊崇,並支持法師譯經和講經的志業,影響所及,佛教成為唐代最主要的信仰之ㄧ,中國佛教也鼎盛發展。

走過萬里紅塵 呈現書中旅程

2002年,大愛電視台開始製作《大唐西域記》,書中玄奘法師走過的古道多早已湮沒,取景過程中,讓人們又見證到佛教遺跡被摧毀的無常。

「玄奘大師到巴米揚訪問的時候,佛教還非常興盛,巴米揚石窟非常壯觀,一尊五十三公尺高和一尊三十五公尺高的大佛,是最明顯的地標。」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張文玲說明。但這兩尊佛像因塔利班軍隊佔領當地,而遭到破壞。

在節目中,完整的大佛矗立在石窟內,接著炸藥轟的一聲炸毀了大佛,大佛灰飛煙滅的景象在世人面前上演,最終留下了空蕩蕩的石窟,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被無情的毀壞,彷彿示現「無常」的道理,令人唏噓。

而玄奘法師所攀越的奇險地形,在節目中也一一呈現:冰河遍佈的凌山、「世界屋脊」帕米爾高原、熱旱的流沙地、寬五百公里的克吉爾庫姆沙漠……這些古代軍隊或現代探險家都難以征服的地域,玄奘法師都歷經九死一生而艱辛的通過障礙。

《大唐西域記》也呈現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面貌,如近來中國大陸學界熱烈探討的粟特文化、犍陀羅、秣菟羅等佛教文化的造像藝術,節目中也有詳細的呈現。

標籤:
瀏覽次數:122    人氣指數:322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七月份慈濟靜思書軒免費演講活動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7/10《活力陽光 經典傳唱》
 
住戶回應
 
時間:2010-07-06 10:07
她, 99歲,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