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841957
 ☆傻氣喵喵☆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遊戲神通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不過一碗飯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內心的平靜《慧律法師》
作者: ☆傻氣喵喵☆ 日期: 2013.09.17  天氣:  心情:


台灣近幾年來學佛風氣鼎盛,這對安定人心、淨化社會具有正面的意義,的確是個令人可喜的現象。不過,長久以來民間信仰與佛教混淆,以致造成若干社會大眾依舊「神佛不分」,誤把民間信仰的儀式、內容,冠上佛教的標誌,致使佛教本身蒙受不必要的誤解、批評。進一步說,儘管信佛的人口直線上升,絕大部份的佛教徒仍然缺乏對佛法正確的認識。試想,連佛教徒本身知見都不正確,遑論一般社會大眾。因此,如何以智慧抉擇佛法的真義,成為正信的佛教徒,遂成為每位學佛者的當務之急。
 


很多人都把「信佛」與「拜神」當成同一件事,反正只要燒香拜拜的,就自認為是佛教徒。尤其在填寫資料時,宗教欄下幾乎寫得都是「佛教」,可是,事實上可能信奉的只是神道教的神祇。其實,神與佛之間彼此境界相當懸殊。民間祭拜的神祇,大都因為在生之時忠義凜然,這是屬於正神。另外,有些邪神是依邪法修練成精靈之物,雖有神通,但仍未脫出鬼趣。

總之,神只是福德勝過人間,依舊尚未脫離六道輪迴。而佛是徹悟宇宙人生真理的覺者,超越了煩惱痛苦的束縛,達到身心自在解脫。所以信佛、學佛的目的是追求真理,依照佛陀的教誨做心靈的革新,以期超越內心的煩惱。一般人拜神則是為求神明保平安、賜福報。兩者信仰的動機、修行的結果截然不同。
 


常有信眾問我,幾乎每部經典在流通部份,都會讚揚誦讀該經,具有無量功德利益。可是,為何自己誦經多年,根本沒有感受到甚麼變化。到底問題出在哪裡?想必很多人都有類似的困惑。這都是因為不懂誦經的意義要領,依著自己一廂情願的想法,希望藉此求福免難。這些人以為誦經是誦給佛菩薩聽,認為誦的愈多,功德愈大,於是一天到晚敲木魚念經。誦經,是誦念佛陀的教誨,經典的內容是記載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的垂示,是叫我們以經典所教導的內容,提示自己來開發智慧、解脫煩惱,達到內心的平靜。
 


誦經後還必須將經典的教導,落實到日常生活中以求身心改變。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消災解厄。依我個人的體驗,具體改變的方法,應該由「口業」開始做起。首先,要做到不去攻擊、批評別人。論斷他人時,旁人同樣在評判你的言行。其次,聽經聞法時,專心在佛法上,不去聽一些人我是非,更不要散播是非,所謂「說人是非者,即為是非之人。」建議大家多在慎守口業上用功夫,如果真能做到這點,縱然沒有誦經,自然能夠消災解厄。因為不去批評別人,就不會到處樹立敵人,凡事自會逢凶化吉。
 



談到這裡,順便解釋消災求福的基本原理。依照善惡因果的法則,災禍的發生或福報的來臨,就是因果的酬償。所以,從佛法的觀點來說,最好的消災祈福的方法,便是行善去惡;而消災延福的原理,在於懺悔及發願。「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什麼因就得承受什麼果報,必須勇敢的來承擔。但是,如果能生起懺悔心、願力,則尚未成熟的果報也可能會跟著轉變。


 


這就好比罪犯在受法官審判時,若承認所犯的罪行,並且有意悔改,法庭會減他的刑責一般。自古有所謂戴罪立功、將功贖罪;現今有判緩刑而不收監判刑,不起訴處分,庭外和解等,這都是雖有罪行的因,卻能轉變犯罪果報的實例。其次,祈求消災增福的人,不要一邊祈福,一邊繼續造惡。

須以真誠的懺悔心來誦經、拜懺、布施、供養,這是對淪為鬼神中的宿世冤親債主,用佛法予以開導,使他們心開意解、脫離苦趣,不再來索償舊債。總之,如果不斷造惡,便會和災難的因相應;若是棄惡行善,便能消弭災難的因,而遠離災難。
 


誦經求福相關連的一件事,是在家學佛應當如何做早晚課誦的問題。每個人走入佛門,一定有一個基本的動機。依我個人的觀察,許多人會信佛,是因為對現狀感到困惑,覺得需要解決這些疑問,才尋求宗教的慰藉。處在現今的社會,大家都很忙。即便是佛教徒也得面臨各式各樣的社會活動,這些活動的內容,會對佛弟子的身心現狀,造成影響,甚至引發相當程度的壓力。所以,必須藉修行讓我們在現實人生活動之中,過得安然自在。而做早晚課的目的,正是達成上述目標的一種方法。
 


一般佛教徒做定課常犯的毛病:
 


一、匆匆了事;因為每天都很忙,自己所訂的功課,彷彿是固定的儀式,一定要匆匆把它做完,做完好像就對佛菩薩可以交待。可是,這麼一來,根本無法發揮自我教育的功能,因此效用很低。

二、本末倒置:有的一下子誦好幾部經典,早晚課下來,花上一、二小時,這種方式或許家庭主婦比較合適。
 


問題是否做完冗長的定課就是功德無量?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因為往往只是簡單誦過,並沒有吸收經典裡面的精神,將之運用於人格的反省。照這種方式做定課,儘量修個二、三十年,只怕教育功能依然效果不彰。時下的社會,人人都可受到媒體的魅力,它能製造輿論,發揮力量。佛教由於較以往普遍,也漸漸得到媒體的青睞,但是媒體從業人員對佛教缺正確的認識,以致產生偏頗的報導,造成社會大眾對佛教有許多誤解。另外,有些人冒充出家法師化緣、騙財、騙色更使得佛門形象蒙上負面的色彩。
 


例如有人認為出家人都是因為生意失敗、失戀或是人生遭逢重大挫折後無可奈何的選擇,結果讓一般人對出家眾沒有恭敬心。對此,我覺得有必要予以澄清。有些人不反對佛教,卻認為出家人不事生產,是社會的寄生蟲。其實早在佛陀時代就有人提出類似的質疑。有一次佛陀出外托鉢,遇到一名農夫問他:「沙門啊!我是依靠耕田、播種才獲得食物,你為何不自己下田耕種,而向人托鉢化緣?」這時佛陀立刻回答他:「長者啊!我也是耕耘的。」


農夫又問佛陀:「你是農夫嗎?你的牛、種子和田地在哪裡呀!」佛陀向他解釋:「眾生的心地就是我的田地、八正道是我的種子。精進是我的耕牛,眾生的心地撒下八正道的種子。我勤力耕耘他們的心地,使他們拔除煩惱,得到安樂。」農夫聽了,明白過來,立刻懺悔,把上好的奶飯供養佛陀,他說道:「佛陀,請接受我的供養吧!你已經耕耘我的心田,播下善良的種子,我將有幸福的收穫。」
 


我曾遇過一名大學生,問我說出家人住在寺院裡面,無須工作,坐享清福實在太享受了。當時我也不跟他辯論,只請他在寺中住一個禮拜,體驗出家的生活。結果住了兩天,他就跑來告訴我要求下山。因為他每天跟我們一起生活,一大早就起來做早課,做完早課又得出坡作務;緊接著又是大堆事要做,到了晚上等作完晚課後,又要自己利用時間看經、拜佛;兩天下來,他就大呼受不了。

由此可見,出家人不是沒事可做。絶大部份的出家眾都是過著清苦的生活、勇猛精進。他們所做的除了自利之外,更導人向善,重德行、修持,使得自己的人格一天天提昇,來修行了生死,使社會、國家、整個世界獲得極大的利益,這怎能說是社會的寄生蟲,所以,不了解佛法的人說出家人清閒,寄生社會在消費,都是一種偏見。
 


很多人都誤以為信仰佛教後一定得出家,因而裹足不前。出家是源自印度佛教的制度,我國社會深愛儒家思想影響,對此誤解極深。譬如:有時聽人說起,如果每個人都學佛,則人類不就要滅種了。因為他認為學佛就是大家都去出家,沒有夫婦兒女,社會豈不瓦解?這實在是一個很嚴重的誤會。

佛弟子可略分為出家弟子與在家弟子。出家、在家都可以學佛修行了脫生死,並非學佛的人一定都得出家,絶不會因為大家學佛,就破壞了人類社會,不過或許大家會問:既然在家、出家都可以修行了生死,又何必有出家制度的存在?這是因為要弘揚佛教,推動佛教,推動佛教有賴一些專業人員。


這些専業人員最好是出家人,他們沒有家庭負擔,又不用做其他種種工作,正好全心全意修行,努力弘法。佛教要在這個世間存在,一定要有這種人來推動,因而有了出家制度。佛經中雖然讚歎出家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可是不能出家的人,不必勉強;勉強出家有時如不能法修持,那還不如在家比較好。出家的功德殊勝,但稍不留神,墮落的更厲害。要能真切發心,認真修行;肯為佛教犠牲自己,努力弘揚佛法,才不愧出家。
 


古人說:「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將相所能為。」有的人一學佛就出家,以為學佛就非出家不可;這不但是自己誤,也害別人不敢來學佛。其實,學佛應認識到出家的不易,先做一個良好的在家居士,為法修學,自利利他。外教徒批佛教徒入寺禮佛,拿香、花、燈燭供佛,認為這是迷信,搞崇拜偶像。


這是似是而非的論調,與事實正好相反;佛教才是最不崇拜偶像的宗教,《心經》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金剛經》也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這些經文都在證明,佛教是不執著外在的形象。問題是一般人無法當下了解:「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祇在汝心頭」的道理,因為,如果沒有具體的形象,大部份人是不肯禮拜的。所以,有些佛門祖遂運用善巧方便,雕刻莊嚴的佛像,讓人們看到佛像自然升起恭敬心來,這是方便的接引法門。對於已經悟道的人而言,佛就在心中,不必刻意向外尋求。
 


佛是佛教的創始者,是由人修行而成為圓滿究竟的聖者。他是每個佛教徒的典範,是我們尊崇的對象。尊重佛當然會有所表示,好像孝敬父母,必須有禮貌一樣。佛在世的時候,可以直接對他表達恭敬。可是,現在釋迦佛已入涅槃;還有他方世界的佛,並不在我們這個世界,不得不用紙畫、泥塑、木頭、石塊來雕刻他們的形像,以作為尊崇的對象,這樣的禮拜,並非因為他是紙土木石。好比我們敬愛國家,要表示尊敬,就向國旗及國父遺像行禮,這難道是迷信的行為。天主教也有耶穌、聖母瑪利亞像。基督教也以十字架作為恭敬的對象,有的還跪下來禱告,這與拜佛又有什麼差別?外教說禮佛是崇拜偶像,這實在是很大的謬解。
 


依照佛教之觀點,生命乃是輪迴不息的一種狀態。一般人在生命剛結束之後,神識(第八意識)還沒有脫離身體,仍然有知覺,必須經過一段時間,全身冷卻,神識也出離了,才算真正死亡,並非只如醫學的觀點,如心臟、呼吸停止或呈腦死的狀況,即宣判死亡。所以,當人在斷氣之後,神識尚未離去之前,心靈是最痛苦的時刻,剎那剎那,一生的經歷如電影般;有人會因貪戀世間情愛、錢財而難割難捨糾纏矛盾,有人因為心願未了,而卻將遽然離去或到悲傷苦惱,也有人因冤屈未伸,而不甘願瞑目而去。


此時此刻正是悲苦交集之際,倘若聽聞哭聲或見到喜歡與討厭的人,或被搬動及錯誤的觸摸,勢必對即將出離身體的心靈,造成莫大的打擊與傷害。一般人,只要亡者一斷氣,隨侍在旁的人馬上會悲哀啼泣,或撫摟亡者嚎啕大哭,或任意搬動強令正寢,或趁身體未冷時為之沐浴穿衣,或注射強心針,或才斷氣立刻被送入太平間冷凍庫,或當天即被轉送殯儀館而兩三天後即舉行火葬。這些行為對神識來去仍有知覺的亡者而言,算是極為殘忍的一種虐待舉動。家屬所行所為,實貽害亡者不淺!
 


例如:有一次,我幫一位醫生的母親助念;由於這位醫生在北部上班,母親在高雄,當他得知母親病危而無法及時趕回高雄時,便請我先為他母親助念。當我到達現場時,臨場實際經驗告訴我,她確實已經往生了;可是,當這位醫生趕到時,並不相信母親已經走了,硬是要為她急救,打針。結果,經過一番折騰,死者雙目怒現,全身散發惡臭,嘴巴一直張開,久久無法合攏起來。

舉出以上例子,無非想要呼籲大家,一般人在氣絶之後,神識仍然是有所感受的,我們千萬勿將一些往昔一直習以為常的處理方式及錯誤舉動,加諸在亡者身上,致令他們痛苦異常,若讓臨終者升起無可抑止的瞋心怒火,將可能導致亡者墮落到悲苦難忍的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之中,因此,不可不知錯誤處理之嚴重性。
 


人剛斷氣,雖然看起來好像已經死亡,但是,一般人神識尚未完全離開身體,因為其往生之處尚未決定,所以在這個時候為他念佛助他一臂之力,有很殊勝的功用。然而如何助念?又該留意什麼呢?首先,在我們發現此人脈搏、呼吸已經漸弱的時候,就可以開始為他助念。再者,人在臨命終時,已經相當痛苦,為避免無謂的噪音﹐助念時應該使用引磬而不要用木魚,誦經也可以省略。

助念時只要念四字佛號(「阿彌陀佛」即可,因命終之人氣息孱弱,心念不易集中,故字數愈少愈好。速度音調緩急高低得宜,應避免咳嗽、噴嚏等雜音,如沒辦法控制,請到命終之人聽不到的地方去咳嗽、噴嚏。

助念以十二小時以上為最佳,最好廿四小時《斷氣時算起》。

助念應知:

(一)病者臨時若神識昏亂,可用棉花蘸大悲水塗嘴唇,令神識清明。

(二)氣絶後二小時或一個半小時應該簡單扼要開導亡者生西信願,再行助念。

(三)臨終極度痛苦,乃至掙扎嘶喊,此係冤親債主纏身,令自他兩利,應先取小木魚持往生咒一O八遍。

(四)生前惡業深重、誹謗三寶、障人修行等,死相難看,助念時須先為其三皈依,令求懺悔。此時,先在亡者面前,告知皈依三寶可種下善根,獲無量福報,故欲代其在佛前皈依。

以下在佛前念;我弟子XXX代為亡者XXX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三稱)復念;我弟子xxx代念為亡者XXX在佛前求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懺悔。」(三稱)


(五)臨終疼痛難當,可注射止痛劑、鎮靜劑(以不傷害腦部清醒為原則),以利攝心念佛。


在這裡我要特別交待清楚,在病人快要斷氣之前,這時不要誦地藏菩薩本願經,我告訴各位正確的方法:在病重時,這時可以誦地藏菩薩本願經,但如果醫生宣佈無效了,這時一定要開始念佛了,為什麼呢?因為人將要死時,聽覺是最後喪失的《楞嚴經》內有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是以病危之際,以助念佛號,最能令病者安詳往生,若是病人平日是念佛的人。亦須仗善友助念,方能相繼長念,平時若是不念佛的人,眾人異口同音,一句佛號充塞於耳,耳聞佛名,心緣佛境,自可與佛感應道交,蒙佛接生,往生蓮邦。
 


臨終助念,不唯利益亡者,兼且自利。

一者,增長善根功德;

二者,由茲獲眾多閱歷,以為自身法戒;

三者,我為人助念,來曰,他人亦為我助念;

四者,他因助念而往生西方,以此善緣,他曰,他亦隨佛前來接引。


所以,若聽到有人需要助念,應該發心參加。印光大師說:「臨終助念,譬如怯夫上山,自力不足,幸有前牽後堆,左右夫掖之力,便可登峰造極。」
 


為什麼助念祗要念一句佛號,而不誦經持咒或稱觀音名號?因為梵語「阿彌陀」,就是「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光即消災,無量壽即延壽,如果虔誠唱誦,求佛力加被,若壽未盡,自可消災延壽,病體痊癒;若壽已盡,當蒙佛接引,若念觀音名號,則無求往生之心,故臨終助念,當以「阿彌陀佛」四字佛號,最為簡便易行。

且命終之人氣息孱弱,心念不易集中,故字數愈少愈好,有一次我到加護病房看到一位老阿伯,我請他念「阿彌陀佛」,他念不出來,他祗念「阿、阿」我幫他加一句「彌陀佛」,老阿伯說:「師父,我很痛苦。」


我回答老阿伯說:「我很痛苦,也是四字,阿彌陀佛也是四字,為什麼我很痛苦,你說得出來,阿彌陀佛你就說不出來。」由於可見,人一生重病,說四個字都很困難,何況說六個字、助念時應高低快慢得宜,念佛時太高則傷氣,難以持久;太低恐病人聽不清楚。因人臨終氣息急促,心跳加速,助念速度稍快。此時耳根還聽得到,但意識卻漸漸渙散,若速度過慢,難收實效。太快則恐臨時終的人氣弱,無法跟念。
 


應令佛號字字分明,句句清楚,使病者聲聲入耳,字字經心,病者可隨自己力量,小聲隨念或攝耳諦聽,心中默持。若助念人數少,可播放錄音帶或念佛機以輔助,但不可僅播放錄音帶,而不參與助念。錄音帶之作用在伴念,令助念者及病(亡)者起正念。因活人具陽氣,有心力、念力及光明,念佛時能放光、加持、避邪,而機器音聲,鬼神不怕,必以活人助念,方可感得佛菩薩前來。助念者多,往生機會較高。所以平日應多與法師、蓮友結善緣,臨終才不會沒人來助念。又有令病者使用耳機,聽聞佛號者,此舉甚是不當。助念音量視亡者臉色而調整,使用耳機,音量不易控制。助念若有感應,亡者臉色必轉慈和。
 


一般而言,斷氣後應持續助念八小時,但為確保無虞,可延至十六小時,甚至二十四小時更佳。最正確者為,助念至遺體冰冷、毫無體溫,方表神識已完全脫離。若未足十六至二十四小時,即倉促蓋棺,倘有回陽現象,豈非於無知之下,置人於死地。撿骨時,偶值屍骨為俯臥者,即因回陽時掙扎所致。為免此悲劇,切勿急忙蓋棺、安葬。或以為既已斷氣即告死亡,諸根不再作用,有亡者氣絶多時,遇親人趕到也會流眼淚,我們看是死了,實則仍在彌留狀態。我有一個學生的弟弟因意外喪生,死了三曰他的未婚妻前來,原已如木的亡者竟七孔流血,可見亡者並非毫無知覺,斷氣後應持續助念,必有利於亡者。
 


我曾經看到一位比丘尼錯誤的處理,我想她可能沒有看過印光大師全集,人生最大的一件事及飭終津梁,為什麼我知道呢?因為有人剛往生,她去到那裡,馬上念彌陀經,不是說念彌陀經不好,或是不對,絶對不是,如果剛往生就要幫他誦彌陀經,亡者應該是高僧大德,他修行已經修到蓮花現前,這時誦隬陀經,沒有關係。


以前有一位祖師大德,在臨命終時,請他徒弟幫他誦彌陀經,當誦到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帀圍繞,池中蓮花青色青光,黃色黃光…他一直點頭,太好了,都跟經典講的一模一樣,但是對一個凡夫俗子,他平常也沒有學佛,也沒有修行,也沒有發願要往生西方,陽氣一退,意識就散亂了,這時幫亡者誦彌陀經,他那會知道彌陀經在誦什麼呢?誦彌陀佛經是要助念二十四小時以後,亡者身邊要放念佛機念佛號,其他的人再到西方三聖前誦念彌陀經。
 


為人助念,喪家所備茶水,可以飲用,但三餐自行解決,不可以增添家屬困擾。助念完喪家結緣之毛巾、肥皂等可接受,若自覺福德不夠,可轉供養出家眾。紅包則萬不可收,因為在家眾,無法念眾生種福田。助念畢,返家後應沐浴、洗頭、全身衣服換過,方可在佛前做功德。助念時,不必一定要穿海青。若是穿海青,可準備二件,一件為拜佛,做功德用,一件為助念専用,可免時常洗。
 


佛前誦經,其目的有二:

一者,猶如親聆佛教導,以鑑察自身思想行為。二者,代佛說法。
 


六道眾生皆有佛性,誠敬専一誦持佛經,可感得各道眾生聽聞信受,為亡誦經,因為人死後靈性較高,或可得度,據《地藏菩薩本願經》所載,地藏菩薩本願生生世世救度其母,故此經又名孝經。家屬可於頭七、二七、三七誦《地藏經》回向亡者。死亡乃生命必經之歷程,亦可謂生命現象之部分。


達賴喇嘛說過,忽略死亡抑或正視死亡,皆不能克服死亡,以其為必然發生之事實。吾人每每為諸事預做準備,雖未知死神何時降臨,但知其終必來訪,怎能不於事前妥帖預備?無常隨時會來臨。縱今日不修行,明日仍須修行,此生不修行,來生仍須修行。今既聞佛法,應透視人生,作心理準備,當知一切法不可得,世間無一物為我所有。應將金錢化為功德,切莫將之化為惡業。
 


地藏菩薩對大辯長者言:「未來現在善男女等,聞健自修,分分已獲。」是以布施放生、印經造像、供養三寶、做諸功德,應趁生前及時行之,倘身後由家屬代作,所得利益,七分之中乃獲其一,此尚屬不幸之中大幸。如家屬不具正信,枉做種種無益舖排,而未能如法利益亡者,豈非徒然!
 


有一位比丘自覺業障深重,無福消受十方供養,所以想還俗,老和尚告訴他說;「你今年四十五,若以享年七十歲,僅餘二十五年,以二十五年賭注極樂世界,供養以二十五元賭注一千億,為何不敢下注?」這位比丘就打消還俗的念頭,精進念佛,用功經教,臨命終時蒙佛來接引,以五十四歲那年往生,還好有聽老和尚的話,辛苦九年即得豐碩成果。

設若有人生重病,自知死期不遠,就要摒除諸緣,謝絶親朋好友探訪,關起門來,専心持念四字佛號,並播放「阿彌陀佛」錄音帶(或念佛機),二十四小時毫不間斷。若有人前來,亦告以念佛。因為探視無助於了生死,反而增添眷戀不捨,不如念佛,於己更有實益,能身心放下。如照這樣做,此人必可贏得極樂世界。
 


有一次,我應邀為一位老菩薩助念。良久,老菩薩仍未斷氣,搖手表示:「太熱!」又經數小時,我又問:「是否已見佛?」他點頭示意。又問「佛在何處。」答:「外面。」將往生的時候,右手頻指腳底。家屬問:「是否腳癢?」老菩薩搖搖頭否認。那時已呈昏迷狀態,口不能言,唯指腳底,忽然間,他清醒過來,我問:「菩薩,為什麼沒往生?你難道沒有見到阿彌陀佛?」

答「佛身碩偉,在門外放光,但因我的子孫拜腳尾飯,阻擋出路,我無法邁步向前。」拜腳尾飯的由來,是在明朝,有一犯人的太太攜飯一碗、雞蛋一個、筷子一雙前去探望。到刑場,她的丈夫已遭處決。因未備香爐,遂以飯碗為爐,以筷子為香,於腳尾祭拜,告慰亡夫。後世遂有拜腳尾飯的風俗。由此可知,拜腳尾飯對往生沒有利益,可能反而成為障礙。
 


如何利益亡者;

(一)七七算法:應自往生當日起算,第七天為頭七,第十四天為二七,依此類推。

(二)因每一動點皆有可能投胎,故作七宜提前一日作,並每日為其念佛迴向。

(三)七七期間,家屬宜茹素、斷淫。祭祀、待客應以素代葷,禁絶酒肉,因祭掉而殺生之罪業,將由亡者承擔,不可不慎。

(四)參加誦經、拜懺、打佛七(或地藏七)、水陸法會、放焰口等,將功德迴向亡者。

(五)家屬應虔誠參與超度法事,不可委之法師而置身事外。除作七及參加諸法會之外,家屬每日亦應念佛、誦經、並將功德迴向給亡者。
 


助念通告
 


一、來訪親友及眷屬,請遵下列事項:

(一)務必節哀,萬不可在病(亡)人面前哭泣、流淚,與其交談或觸摸其身體、更衣等,以免其割捨不下,無法安心而去,或因疼痛而生瞋恨。

(二)此刻最能表達孝思,於病(亡)人最有利者,即是念佛,令其安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三)助念時,聲調高低,速度快慢應得宜,避免咳嗽、噴嚏或其它雜音,以求専一。若未諳助令者,亦請小聲隨念。

(四)念佛時請保持肅靜,禁止閒談,欲談論他事,請至他處。

(五)勿焚燒冥紙,往生錢,或抽煙,以免污染空氣,影響念佛。
 


二、迴向文
願以此功德,迴向XXX(亡者姓名)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人死最好火葬,有人說人死了已經很痛苦了,還要再死一 遍,這是邪知邪見,如果埋在墳場,蟲一樣把你吃光了,因為以前沒有瓦斯,有人到墳場割草回來燒,現沒人割草了,草長得多又長很亂,清明節去掃墓,也找不到墓牌,如果真有靈魂在那裡,墳上草又長得很長,蓋住墳墓,非常的寂寞,要是我們用火葬,骨灰放在寺裡「進塔」每天出家師父有作早晚課及二臨齋出食,一天吃三餐,如果土葬,祇有清明節吃一餐及在家裡作忌日,一年中祇能吃到兩餐,而且在寺廟還可聽經聞法,比在墳墓那裡寂寞好。


 



標籤:
瀏覽次數:125    人氣指數:725    累積鼓勵: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遊戲神通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不過一碗飯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