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568541
 鋒裡月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逗得大家開心的日記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被愛妄想症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哲學諮詢師
作者: 鋒裡月 日期: 2018.12.25  天氣:  心情:
我記得一個關於人性的笑話,是說當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如果突然看到對方的臉上有髒污,直覺性第一個反應,並非告訴對方、或幫對方抹乾淨,而是下意識趕快摸自己的臉,看看自己的臉是不是也髒了。

「別人是我們的一面鏡子」,這句話一點也不假。應用在哲學諮商的時候,更是千真萬確。

在進行哲學諮商的時候,我發現諮商師通常可以分成兩種心態,一種諮商師會迫不及待想要「幫對方解決問題」,另外一種則是「引導對方思考」。

大多數的人都覺得,既然別人有問題要來「諮商」(而且搞不好還有付錢),當然就要幫人家「解決問題」,這樣才是盡責的表現。但有趣的是,這樣的諮商結果通常都不太成功。

不成功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給別人建議,是一件很主觀的事情。但就像教我哲學諮商的法國哲學家奧斯卡 . 伯尼菲說的:「在諮商的時候,哲學諮商師並不存在。」他又說:「我們只是當別人的一面鏡子,讓對方可以澄澈的看見自己。」

哲學諮商師的使命,就是讓對方看見自己
也就是說,哲學諮商師自己怎麼想,個人信念如何,有什麼樣的道德標準,或是處理事情的態度,其實一點都不重要,因為我並不是為了告訴別人他「應該」怎麼想,或是告訴別人換成我會怎麼做,而是讓接受哲學諮商的客戶,在「照鏡子」的過程當中,發現自己說得信誓旦旦時其實眼神閃爍,甚至看見自己一提到特定人事物時,眼神裡流露出的厭惡神色,在在都背叛了我們希望別人眼中看到的自己,或是我們自己心目當中理想的自己。

只有在我們誠實地看著鏡子時,才知道自己是誰,察覺到我們這樣的想法,問題出在哪裡。我們最不需要的,就是童話裡面那個一直說話、而且主觀的意見很多的魔鏡。

「鏡子啊鏡子,誰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當壞皇后這麼問的時候,鏡子如果不說謊,可能會遭到被砸碎的命運。

這就是為什麼我沒有辦法想像自己成為另外一個人的「閨密」。因為從我觀察的女性友誼中,「彼此說謊」似乎是成為閨中密友的必要條件。

「說假話」只會帶來表面的友誼
當閨密說:「我最近真的好胖喔!」你的答案必須是:「不會啊!我覺得你稍微有點肉比較好看,之前那樣太瘦了。」絕對不可以是:「又來了!又來了!你又貪吃又不愛運動,只會一直抱怨,根本胖死活該。」

如果閨密說:「為什麼我這麼倒霉,永遠會遇到豬隊友!」這時,你只能一直安慰他,「這就水逆啊!沒辦法。」或是「我看你要去安太歲,最近你真的太衰了!」雖然你心裡真正想的是:「如果無論跟任何人工作都會出問題,你難道不覺得很明顯,最大的問題就是你自己嗎?你才是那個豬隊友吧?還好我不用跟你同事,否則不知道會被你說得多難聽!」

所以當「說謊」(或是婉轉一點,我們稱之為「不能說實話」),成為閨密的前提條件時,這樣的友誼根本沒有價值,因為我們沒有辦法扮演鏡子的角色,讓朋友能夠看到真實的自己。一旦變成固定模式,當我們真正想要知道誠實的意見時,根本沒有辦法相信相濡以沫的「閨密」。這是為什麼當許多人雖然有5,000個臉友跟IG上100,000個追蹤者,一旦遇到問題時,卻突然發現自己「連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也沒有」。

10種面對朋友抱怨的提問法
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打破這種惡性循環,把自己的主觀想法放在一邊,學習當一面鏡子,才有可能建立起真正的友誼。這時候,就要有意識地使用一些提問的技巧。

根據奧斯卡,當別人遇到問題來找你的時候,至少有10種方式,可以透過提問的藝術,幫助我們成為一面好鏡子:

1.了解動機:

當一個人問「為什麼人活在世界上這麼累!」的時候,通常不是在感嘆世人,而是在講自己。所以你可以問「你有這方面的問題嗎?」或當對方問「你會不會覺得活那麼久沒什麼意思?」你就可以反問:「你為什麼會這樣問?」 讓對方意識到他自己會這麼說背後的動機是什麼。

2.將主體「概念化」:

如果對方說「為什麼人活在世界上這麼累!」這時,你可以透過反問:「你認為什麼樣的人會這樣說(問)? 」讓對方用一個精準的詞說出這個人究竟在想什麼,因為一個「厭世」的人或是一個「不喜歡負責任」的人,都有可能說出同樣的這句話,但是背後的概念卻是完全不一樣的。

3.論點:

當一個人問「你會不會覺得活那麼久沒什麼意思?」這時並不應該用自己的觀點去回答這個假問題,因為對方並沒有真的想要知道你怎麼想,而是在爭取認同,希望你能夠同意他覺得正確的觀點,這時候你可以問「你為什麼會這樣說?」或是不想活那麼久的「原因是什麼?」才能幫助對方說出自己的論點,也才能開始真誠的對話。

4.邏輯或是結論推導的「問題化」:

當對方說「為什麼我這麼倒霉,永遠會遇到豬隊友!」這時與其去贊同或是反對對方的觀點,不如問「你覺得你這個說法有沒有問題?」或是「你有看到自我矛盾的地方嗎?」要不然「你認為別人會如何反駁你的這個觀點?」都有可能讓對方意識到,如果「永遠」都會遇到豬隊友,問題可能出在自己身上。

5.訴諸「常識」:

繼續用「為什麼我這麼倒霉,永遠會遇到豬隊友!」為例,如果能夠用「你覺得路人甲面對同樣情形會怎麼樣?」或是「就常識來說,應該是如何?」就可以幫助對方退後一步,跳脫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的主觀情境,用不相干的第三者來看這個問題,取得一個比較客觀的視角。

6.訴諸「經驗」:

當一個人說「為什麼我這麼倒霉,永遠會遇到豬隊友!」的時候,可以藉著「你有沒有遇過……?」來提醒對方,其實他正在抱怨的那個人,也有不是豬隊友的時候,然後接著問「你還記不記得……?」或是「你能不能舉一個具體的例子?」 來引導出,什麼樣的情境下,讓同一個人可以不是豬隊友,那麼他就可以有意識的去重建那個正面的情境。

7.鼓勵對方做決定:

有些人很愛用「要看情形」、「不一定」、「有時候」這種不確定的詞語,來讓自己一直陷在膠著當中,這時候,可以透過問他:「如果一定要在是、不是當中選一個,你會選哪一個?」或是「你想接受現狀,還是想要改變? 」鼓勵對方做一個明快的決定,從「鬼打牆」中走出來。

8.鼓勵對方想方法:

與其給予建議,告訴對方應該怎麼辦,不如問他「你要怎麼面對這情形?」或是「你要怎麼改變?」來得有效。因為你不是他,只有他自己想出來的方法,才有可能會被確實的執行。

9.別人的反饋:

如果一個人總是愛抱怨,與其直接了當地打斷對方說「你不要再抱怨了!」還不如用很真誠的語氣問對方:「有沒有人說過你很愛抱怨?」讓對方去回想著別人給過自己的評價,雖然別人不一定是對的,但是如果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候都說過類似的話,那麼表示確實有一個模式在那兒,只是自己沒意識到罷了。

10.鼓勵對方做結論:

當一個人說得很長又很沒重點的時候,等對方宣洩到一個段落之後,問對方:「你想要說的重點是什麼?」或是「你能只用一句話把剛剛說的總結一下嗎?」可以幫助對方去釐清自己混亂的思考,把整個事件的重點抓出來,另外,「如果要用一個概念來包含你說的,那會是什麼?」或是「你剛才描述的現象,帶給你主要的想法/感受是什麼?」也會達到同樣的好效果。

哲學諮商中非常關鍵的專業提問技巧,應用在人與人之間的日常應對,也會非常有用,讓我們能夠當一面鏡子,讓對方看清自己,當我們需要看清自己的時候,也可以信任對方能夠當我們的鏡子。至於互相說著對方想聽的話的閨密,還是留給怕被砸碎的魔鏡,或是沒有安全感的青少女們吧!
標籤:
瀏覽次數:271    人氣指數:1671    累積鼓勵:7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逗得大家開心的日記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被愛妄想症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