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357027
 千年之祈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就愛碎碎念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就愛碎碎念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就愛碎碎念
作者: 千年之祈 日期: 2013.04.09  天氣:  心情:
「這是婚姻的殘酷面:約束你我的誓言,讓我們變成最糟的自己!扔盤子、甩門、臉部扭曲等等,都是這合約的一部份。……沒人告訴我們世上唯一無條件的愛是親子之間的愛,而男女之間的愛是有限的,如果它可以維持1千天,就算你走運了。」(摘自丹妮‧夏彼洛(Dani Shapiro),《想像沈沒》(Picturing the Wreck))

我們無法抗拒地走向婚姻,是想找什麼?在我的新書《不管怎樣,一定要幸福》裡,我提到這牽涉到我們成長到大對婚姻產生的預期。我們預期找到一個共結連理以享有各種利益(從節稅到分工,以便扶養孩子更加容易)。對很多人來說,婚姻也代表漫長的搜尋就此結束,從此離開充滿不安與拒絕的單身領域。

刻意忽視婚前疑慮 導致雙輸的離婚

當我們終於決定結婚時,每個人都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搭上婚禮快車,讓它送我們直達人生最盛大(也最貴)的一天。我聽過很多人在面臨分居或離婚之苦時,談到當初婚禮接近時內心產生的疑慮,那些疑慮在家人一心一意想把整件大事辦完之下,全都擱在一邊。我常聽到他們以「喜帖發了」或「鮮花的錢付了」為由,不去聆聽那內心疑惑所發出的微弱、細小聲音。

內心充滿不確定的新娘和新郎就這樣步向了禮堂,之後有一半的人發現,他們結婚的對象後來都逐漸變成了另一個人,一個他們不再愛的人。是什麼讓他們有這樣的領悟?背叛、辱罵,有時則只是厭倦了對方而已,他們說:「我們漸行漸遠」、「我找到別人了」、「我再也受不了爭執」。當我問他們爭執什麼時,問題總是一樣:孩子、金錢、性愛、姻親,這些東西在兩人不再相愛時,便吞噬了婚姻。失敗的婚姻就像走味的一餐:想要的東西太少,痛恨的東西太多。

接著是痛苦的離婚,雙方各聘代理人打一場雙輸的法律戰。終於,兩個原本相愛的人離婚了,準備好再次展開尋找心靈伴侶的冒險。從二度婚姻的離婚率更高可以看出,大家從這整個痛苦的流程中顯然沒記取很多教訓。

佳偶變怨偶 為錯誤付出代價

每次聽到有人一再抱怨配偶變得多糟時,我常說:「我想他變成你從來沒料到的樣子。」對方通常會回應:「沒錯,就是那樣。」於是我說:「好吧,那叫『錯誤』。人生有一項規矩就是,我們通常得為錯誤付出代價,你當下的感覺就是你付出的代價。」

這樣的對話並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當一個人在抱怨錯在別人時,你提醒他這個人是他當初千挑萬選出來的配偶,會讓他覺得很不好受。為這個決定負責,是接納這段關係後來狀況的第一步。雖然人都會犯錯,都必須寬恕自己的錯誤,並從中記取教訓,不過找錯對象結婚感覺比多數錯誤的影響更大。

結婚停看聽 衡量愛情正確性

以下是判斷我們是否已經做好婚姻準備的根本問題:我們可能愛他像愛自己一樣多嗎?我們真的可以永遠不刻意做出傷害對方的事嗎?這個人讓我們自我感覺如何?你和他在一起時是展現最佳的自我嗎?

接著是衡量對方愛人的能力。這裡我們要找的關鍵特質是「良善」和「願意奉獻」。表面上這能力似乎和「犧牲」同義,但是在真正相愛的關係中,施與受之間的界線會模糊化,對方的需求與渴望會變得跟我們的需求和渴望一樣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數婚姻中,被當成理所當然的東西其實比較像合約。在那合約中,我們付出的意願和我們覺得由對方那兒獲得多少有關,那種算法需要將生活無時無刻做成記錄,例如上次我去買菜,這次換你了。當你們之間出現這種感受時,就表示關係出問題了。同理,如果你們對性愛的頻率或方式也談不攏,那問題就更大了。有一項基本原則永遠適用:我們有資格獲得的東西,只和我們願意付出的一樣多。

選對人 婚姻可以不辛苦



標籤:
瀏覽次數:80    人氣指數:1080    累積鼓勵:5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就愛碎碎念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就愛碎碎念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