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185683
 Q-BE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大聲公的一段話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武俠人物英文名字 Kuso 版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五分埔
作者: Q-BE 日期: 2010.09.30  天氣:  心情:









1.五分埔:
一如台灣其他平原地區,五分埔原為平埔族原住民的生活空間,
一直是「錫口」﹝松山舊名﹞鎮街的郊區旱田,直到清代中期,
才由五名漢族移民,合資向平埔族購下大片土地,開始種稻,
耕作水田,舊名沿用「五分埔」至今。五分埔在光復以後的十三年內,
一直還是一片農村景象,民國四十七年發生「八七水災」,
台北市幾乎淹沒在水裡,為了安置台北後車站部分流離失所的榮民,
台灣省政府撥出五分埔學產地,由國防部退輔會出資,
蓋了一千兩百間坪數在六至八坪不等「一樓半」房屋﹝矮厝仔﹞,
讓榮民暫時棲息。










2.六、七十年代以後......
有更多彰化芳苑人獲知台北的錢比較好賺,紛紛到台北打天下,
後來的人相繼租下榮民的房子做成衣加工,二樓當作住家和加工場所,
不出數年榮民逐漸將各人的房舍出讓,淡出五分埔,而芳苑人相繼北上,
在五分埔落腳賣成衣,形成五分埔特別的成衣加工集中地,
至今當地雖仍以彰化人居多,但是因各人際遇不同,大部分店面都易主多次。
唯因市集具備傳統風格,北市各區有照或流動攤販,
如想賣成衣,大都仍以五分埔為主要貨品供應地。










3.五分埔成衣加工區,從無到有......

可說是臺灣經濟奇蹟的一個微小縮影。
五分埔成衣加工區成為批發商家集中的批發中心,
且擴展快速的原因,有下列幾點:





    1. 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 :
      五分埔位大都市近郊,接近大都市龐大的消費群,容易掌握消費流行的趨勢。

       



    2. 交通運輸的助長 :
      松山新站於民國七十年後,各級列車幾乎均在此停靠,對於零售批發商的吸引力是相當大。
      其次,鄰近道路的修建拓寬(如松隆路原是下水道涵溝),使貨物的進出方便許多。

       



    3. 規模經濟與聚集經濟的利益,導致此區快速發展 :
      同一類的產品(成衣) ,生產較多單位時,可預期到每單位成本之減低,這就是外部規模經濟。
      由於店家多,貨品繁多,零售批發商容易選比,在較經濟的時間內,便完成大量採購,也減少了人事費用的成本,這就是聚集經濟。
      在這兩種經濟利益的交互作用下,本地成衣售價低廉,
      吸引了批發商到此,本區也發展快素,近乎 1000家之多了。

       



    4. 台北地區其他批發市場的衰退,間接助長 :
      西園路(萬華)中盤批發市場衰退(店家被光復橋的高架路面分隔,
      較難〝結市〞) ,另一台北後車站的中盤批發商店,
      因道路交通量大,且不如松山五分埔集中,二來停車困難,雖品質較高,但量仍不如五分埔大。













4.集貨圈及散貨圈的消長:
以75年為前後期的分隔,五分埔由於歷史因素,
成就了今傳統小規模的服飾批發。隨著時間的演進,中盤批發及零售的比例,
漸趨接近。
店面的裝潢更講究,批售的貨品也漸多樣化。
除了成衣,和服飾有關的店(如皮件),也紛紛加入,使五分埔更趨五彩多姿,
儘管店租和工資節節高漲,台灣人〝肯打拼,就有成就的機會〞,
在此可找到見證。




















.\|/. 75年之前 75年之後
集貨圈 本地加工居。 全省各地、韓、泰、港。甚至歐日。
散貨圈 內銷:台北都會區為主,

南洋、大陸(香港轉口) 。

外銷:美、阿拉伯。
內銷:全省各地、金馬。


以上資訊轉載自 永吉國中 顏桂英老師
松山慈佑宮及五分埔成衣加工區鄉土地理實察地理教學資料一文
標籤:
瀏覽次數:167    人氣指數:2767    累積鼓勵:1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大聲公的一段話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武俠人物英文名字 Kuso 版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