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196300
 莫非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無明】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無從】-夢蝶別章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夢蝶】
作者: 莫非 日期: 2014.06.27  天氣:  心情:

 
 
 
 
 





.
.
.
 
 

 
 
 










.
.
.









.
.
.




彩虹橋 (北歐神話)



本文介紹的是北歐神話中的彩虹橋。關於彩虹橋其他意思,詳見「彩虹橋」。





彩虹橋 / Arthur Rackham畫


彩虹橋(Bifrost,Bifröst,古北歐語:Bilröst),意即「搖晃的天國道路」。在北歐神話中,是連結阿斯嘉特(Asgard)和米德加爾特(中庭/Midgard)的巨大彩虹橋。
阿薩神族(Aesir)的諸神每天都會沿著彩虹橋來到世界之樹(Yggdrasil)旁的兀兒德之泉開會。海姆達爾(Heimdallr)是此橋的守護者,他在此監視巨人國,防止他們對阿斯嘉特(Asgard)的侵擾。海姆達爾的居所「希敏約格」(Himinbjorg)其大廳就位在橋的末端。
在諸神的黃昏中,彩虹橋將被史爾特爾(Surtur)等巨人踐踏而崩塌。
關於彩虹橋的描述,大多出現在《散文埃達》裡,但《詩體埃達》也有提到一些。有些學者認為,原本在《詩體埃達》中,Bifrost指的是「銀河」,而《散文埃達》的作者史洛里·斯圖拉松(Snorri Sturluson)重新詮釋後變成了彩虹。







[隱藏]







北歐神話



 


阿薩神族

奧丁 • 弗麗嘉 • 索爾 • 提爾 • 洛基 • 希芙 • 海姆達爾 • 巴德爾 • 霍德爾 • 布拉基 • 伊登 • 納爾弗 • 海尼爾 • 烏勒爾 • 斯露德 • 維達






雷神之錘



 


華納神族

弗雷 • 弗蕾亞 • 尼奧爾德 • 古爾維格• 那瑟斯



 


未分類神祇

諾倫三女神(烏爾德、薇兒丹蒂、斯庫爾德) • 女武神 • 諾特 • 得林 • 嬌德 • 達古 • 絲卡蒂 • 芬里爾 • 耶夢加得 • 赫爾



 


其他族類

北歐巨人 • 約頓巨人 • 精靈 • 侏儒 • 英靈戰士



 


神話地理

阿斯嘉特 • 彩虹橋 • 金倫加 • 海姆冥界 • 中庭 • 穆斯貝爾海姆 • 尼福爾海姆 • 世界之樹 • 瓦爾哈拉 • 益德偉帝



 


參見

北歐諸神 • 諸神的黃昏 • 芬布爾之冬



 


來源

《埃達》 • 《詩體埃達》 • 《散文埃達》 • 《薩迦》 • 《丹麥人的事蹟》 • 沃爾松格系列 • 提爾峰系列 • 古諾爾斯語 • 正字法



 


起源

日耳曼



 


社會

維京人 • 北歐吟唱詩人 • 渥爾娃女巫 • 迂說修辭 • 指稱隱喻 • 盧恩字母 • 斯堪地那維亞











分類:

北歐神話地理

 
 
 
 
自他交換法








本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2011年6月12日)
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
請協助添加來自可靠來源的引用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被提出異議而移除。



自他交換法(藏文:{{{1}}},威利:gtong len,THL:གཏོང་ལེན་,英語:Tonglen或Tonglin),又稱自他相換法、自他換,大乘佛教術語,是一種修行禪定的方法,起源於寂天菩薩,經由阿底峽大師傳入西藏,在藏傳佛教中極為盛行。


目錄


1 釋義
2 傳承
3 佛教理論
4 修行方法
5 註釋


釋義
在藏文中,Tonglen,是由給與(gtong),以及接受(len)這兩個字所組成。當修行者進行這種禪修時,他會觀想將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施捨給別人,而讓自己接受別人所不想要的一切。
它是慈心觀的一種變化。
傳承
自他交換法,最早起源於寂天《入菩薩行論》中。阿底峽大師,經由他的上師金洲法稱,領受到這種教法,之後傳入西藏。這個教法被認為是阿底峽大師最重要的根本教授。格魯派上師宗喀巴在接受這個教法後,也將它視為最根本的教授而傳授給他的弟子,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加以介紹。
在《修心七要》中,也介紹了這種修行法。
佛教理論
修行方法
根據宗喀巴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的教授,進行自他交換法的修法,首先必須先思維自他交換的道理,了解修行的障礙。之後才進行修法。修法的次第,則分成兩個層次:第一階段為自他平等,第二階段為自他交換。
註釋


分類:

佛教修行法門
藏傳佛教
格魯派
噶當派

 
 
 
蝴蝶



關於與「蝴蝶」名稱相近的條目,詳見「蝴蝶 (消歧義)」。





 

蝴蝶
化石時期: 45–0Ma

PreЄ
Є
O
S
D
C
P
T
J
K
Pg
N


從始新世至今



一隻在吸食馬利筋花蜜的玉帶鳳蝶
攝於香港鳳園谷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
昆蟲綱 Insecta



目:
鱗翅目 Lepidoptera



亞目:
錘角亞目 Rhopalocera







多樣性


約28,000種







喜蝶總科 Hedyloidea

喜蝶科 Hedylidae


弄蝶總科 Hesperioidea

弄蝶科 Hesperiidae


鳳蝶總科 Papilionoidea

灰蝶科 Lycaenidae
蛺蝶科 Nymphalidae
鳳蝶科 Papilionidae
粉蝶科 Pieridae
蜆蝶科 Riodinidae







蝴蝶(Butterfly)是錘角亞目中的物種的總稱,或稱蝶、蜨、蛺(現指蝴蝶中的一類)。以美麗的色彩和優美的飛舞姿態著稱。與蛾一同為昆蟲綱鱗翅目之下的一個家族,與其他昆蟲不同的是身上長有大而耀眼的翅膀。蝴蝶翅膀一般色彩鮮豔,有各種花斑,是由翅膀上的鱗片組成。蝴蝶主要在日間活動,休息時四翅合攏豎立在背上,或完全展開平放,弄蝶科蝴蝶又有另類的休息形態。蝴蝶頭部有一對棒狀或錘狀觸角,這是與蛾類的主要區別(蛾的觸角形狀多樣)。全世界大約有28,000種蝴蝶[1],在世界各地除了南極洲等寒冷地帶以外都有分布,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品種最多。
世上最大的蝴蝶——亞歷山大鳥翼鳳蝶展翅可達280毫米,最小褐小灰蝶(Brephidium exilis)只有1.6厘米[1]。有許多蝴蝶的幼蟲以農作物為食物,被視為害蟲。


目錄


1 生命史

1.1 卵
1.2 幼蟲
1.3 蛹
1.4 成蟲


2 身體結構

2.1 頭部

2.1.1 觸角
2.1.2 複眼
2.1.3 下唇鬚
2.1.4 口器


2.2 胸部

2.2.1 足
2.2.2 翅膀


2.3 腹部
2.4 鱗片


3 多型性

3.1 季節異型
3.2 雌雄異型
3.3 兩性體


4 行為

4.1 領域性
4.2 登峰
4.3 求偶
4.4 交配
4.5 遷徙


5 自衛

5.1 身體結構
5.2 翅膀花紋
5.3 生璄


6 天敵

6.1 捕食性
6.2 寄生性
6.3 微生物
6.4 人類


7 觀蝶
8 保育
9 文化

9.1 中國文學


10 分類

10.1 爭議

10.1.1 西方
10.1.2 中國




11 圖集
12 參見

12.1 蝴蝶列表


13 參考文獻
14 外部連結


生命史
蝴蝶是完全變態的昆蟲,即一生會經過四個階段:卵、幼蟲、蛹、成蟲。











帝王斑蝶在其寄主植物馬利筋上產卵









帝王斑蝶的卵









帝王斑蝶的幼蟲









帝王斑蝶的幼蟲準備結蛹









成蛹









帝王斑蝶的羽化過程









一對帝王斑蝶交配









蝴蝶的卵一般為圓形或橢圓形,表面有蠟質殼,防止水分蒸發,一端有細孔,是精子進入的通路。不同品種的蝴蝶,其卵的大小差別很大。蝴蝶成蟲會將卵產於其寄主植物或嫩芽上,即蝴蝶幼蟲會進食的植物,為幼蟲準備好合適的生長地點。
幼蟲
幼蟲的形狀多樣,有肉蟲,也有毛蟲。幼蟲孵化出後,主要就是進食,要吃掉大量植物葉子,有些蝴蝶物種就專吃農業植物,例如菜粉蝶的幼蟲會食十字花科的植物,牠們就成為農夫眼中的害蟲。隨著幼蟲生長,一般要經過4至6次蛻皮,幼蟲每次脫皮為一齡,並把舊外殼吃掉。





孔雀蛺蝶化蛹的情況






銀紋紅毒蝶的蛹


幼蟲完全成長後便會停止進食,到處爬行著尋找一個適合的結蛹地方。蛺蝶科的蝴蝶(包括眼蝶、斑蝶、閃蝶等)的蛹是頭下尾上的懸吊著,稱為懸蛹;鳳蝶和粉蝶的 則頭上尾下,稱縊蛹。牠們會把身體拉長量度周圍的空間是否足夠破蛹羽化時順利展開翅膀。當找到結蛹的地方時,蝴蝶會在該處吐絲,將身體末端固定在絲上,蛺 蝶幼蟲會在葉子背面隱蔽的地方結蛹,然後逐漸變硬,成為前蛹。 約一天後,前蛹脫去幼蟲外皮,露出蝶蛹。蛹內幼蟲的器具會逐漸分解,然後重新組成蝴蝶的身體。
成蟲
成蟲性成熟後,在蛹中沿著頭和胸破殼鑽出,剛羽化的蝴蝶翅膀皺褶和腹部膨脹,有些蝴蝶會走到葉底把體液流到翅脈撐起翅膀,這時的蝴蝶無法躲避天敵, 假如蝴蝶掉在地上或未能順利展翅,翅膀會變得畸型,可能會失去飛行能力,只能坐以待斃。翅膀展開後,蝴蝶就可以飛翔了,蝴蝶的前後翅不同步扇動,因此蝴蝶 飛翔時波動很大,姿勢優美,所謂「翩翩」起舞,來源於蝴蝶的飛翔。成蟲以花蜜為食物,有的品種也吸食樹汁、水中溶解的礦物質等。一般蝴蝶成蟲交配產卵後就 在冬季到來之前死亡,但也有的品種會遷徙到南方過冬,遷徙的蝴蝶群非常壯觀。目前比較聞名的蝴蝶越冬地點是美洲的墨西哥和東亞。
身體結構
主條目:鱗翅目術語表




蝴蝶成蟲的身體結構圖


蝴蝶的身體都擁有昆蟲綱的一般特徵,身體分為三部分:頭部、胸部及腹部,又有外生殖器。
頭部
頭部長了一對觸角、一對複眼和口器。
觸角
主條目:觸角
長在前額上方,複眼內側,佈滿了感覺器官,主要負責平衡及嗅覺,觸角由柄節、梗節和鞭節組成。柄節呈圓球狀,嵌在頭內觸角窩裡,可轉動;梗節呈棒狀;鞭節末端膨大呈球狀或鉤狀(鍾角亞目因而得名,亦用來分辨蛾類)。 不同蝴蝶的觸角長度、未端形狀、基部距離亦有異,是蝴蝶分類的一個重要特徵。
複眼
主條目:複眼
呈半球形,每個複眼由數千個六角形的小眼所構成。每個小眼只能看到物體的部份影像,有如拼圖般,小眼合在一起,才能組成完整的影像。
下唇鬚
生在頭的下方,向前伸出或彎上上方突出,不同蝴蝶會有不同型狀,也是蝴蝶分類的一個重要特徵。
口器
口器或稱虹吸管、吸管,是蝴蝶的進食器官,也是鱗翅目的特有結構。口器為兩根黏在一起的長吸管,平時捲曲縮藏在下唇鬚間,吸食時會伸出,呈長管狀。
胸部
胸部由四塊骨片組成,分別有一塊背板,一塊腹板和兩塊側板。胸部可分成三節,有前胸、中胸和後胸,中胸和後胸大而發達,各有一對翅膀,分為前翅和後翅各一對,使蝴蝶飛行。

胸部的三節各有一對腳,名前足,中足和後足,但有些蝴蝶如蛺蝶、眼蝶和斑蝶等蝴蝶,前腳已退化縮在胸前,只用其他四隻腳來活動,沒有步行能力。足由基節、轉節、腿節、脛節和跗節5部分組成。跗節端部常有爪兩枚。
翅膀
蝴蝶有前翅和後翅各一對,翅膀上佈滿了翅脈和鱗片。翅脈排列的方式,稱為「脈相」,蝴蝶前翅一般有15條翅脈,後翅則有10條,翅脈間的區域叫翅室。 脈相的結構和鱗片的色彩斑紋是區分蝴蝶種類的重要依據。
腹部
腹部有十節,內有神經、循環、消化、生殖、呼吸等器官。
鱗片
各種蝴蝶的特徵主要是翅膀上不同的鱗片,牠們五彩繽紛的翅膀就是靠無數極細小的鱗片造成。這些鱗片就是有反射出黑色和棕色的黑色素,而藍色、綠色、紅色或閃耀的一般是由鱗片的微觀結構造成,其光子晶體的性質經過光的散射出現不同的顏色。[2][3][4]
鱗片鬆散地附在翅膀上,就算沒有損害蝴蝶它們都可能會自然脫落。











一隻孔雀蛺蝶









近距離看其翅膀,會見到不同顏色的鱗片,再組成不同圖案,例如圖中藍色的眼斑









在光學顯微鏡下看到翅膀上鱗片









電子顯微鏡下的鱗片
(x50)









(x200)









一塊鱗片










鱗片的微觀結構










另外這隻寬紋黑脈綃蝶的部分翅室沒有鱗片,成為透明








多型性
同一種蝴蝶,不論性別,只要出現兩種或以上的型態,便稱為多型性。與個體差異不同,多型性的型態差異較大,各型態亦恆常發現。
季節異型
有些蝴蝶品種會在不同季節出現不同型態,就是季節異型。一般分為濕季型及旱季型。濕季型一般顏色較為鮮豔,翅膀上的圖案清晰;旱季型則變得暗淡,圖案模糊。
雌雄異型
主條目:兩性異形
有些蝴蝶品種兩性會出現不同型態,就是雌雄異型。通常出現於鳳蝶科、灰蝶科和蛺蝶科。
兩性體
又稱陰陽蝶或第二性徵,顧名思義就是同一隻蝴蝶擁有兩性的性器官,左右翅膀的花紋都不一樣,甚至形狀不同。此異形十分罕見。







一隻兩性體安鳳蝶標本(Papilio androgeus)
左雌右雄









一隻兩性體的伊眼灰蝶左雄右雌




行為
領域性
部分灰蝶科和蛺蝶科蝴蝶的雄蝶都具有很強的領域性,牠們會站在樹上的葉片或曠地上守衛著,當有雌蝶闖入,便會進行求偶,希望進行交配。若果飛入的是雄蝶,便會互相追逐,直至入侵者離開其領域範圍。
登峰
很多蝴蝶都有登峰的習性,牠們會一大清早從低地飛到山頂,雄蝶會尋找自己的領域範圍,找一個有利位置待雌蝶上山並交配。若成功交配,雌蝶會飛回山下產卵。
求偶
主條目:求偶
雄蝴蝶會用跳舞來吸引雌蝴蝶。
交配
主條目:交配
蝴蝶交配的行為又叫作交尾,顧名思義牠們交配時尾部貼著,互相背向。
遷徙




一隻於香港深水灣捕獲的並發現是由日本和歌山縣遷徙到港的大絹斑蝶


維基新聞相關報導:
大絹斑蝶飛越千里從日本抵港




帝王斑蝶和大絹斑蝶兩種較爲出名的品種都會進行長距離遷徙。
自衛




旖斑蝶,有毒,捕食者不敢獵食






大斑鳳蝶,無毒,花紋模仿有毒的旖斑蝶






紅斑脈蛺蝶,無毒,都是模仿旖斑蝶


身體結構
蝴蝶身上的細毛和翅膀上的鱗片容易脫落,令捕食者難以抓住。
翅膀花紋

保護色
主條目:保護色


很多蝴蝶(尤其蛺蝶科的蝴蝶)會偽裝成枯葉使捕食者難以發現。有些蝴蝶的幼蟲會偽裝作樹枝或樹莖,作用同上。

警告色

斑蝶科的蝴蝶有毒,很多斑蝶幼蟲和成蟲都有鮮豔的顏色,警告天敵他們有毒。

模仿
主條目:擬態

米氏擬態:有毒的斑蝶互相模仿,捕食者嘗過一次苦頭後便會對蝴蝶的食慾大減。
貝氏擬態:無毒的蝴蝶模仿有毒的蝴蝶,使因吃過有毒蝴蝶的捕食者對外貌相似的模仿者(無毒的蝴蝶)都不敢吃。




眼斑

即「假眼」,許多眼蝶亞科、眼蛺蝶屬等蝴蝶的翅膀上都有大眼斑,恐嚇天敵以為自己是一隻較龐大的生物,不敢捕食。很多灰蝶科的蝴蝶後翅翅基都有眼斑,跟幼幼的翅尾配起來就像另一個頭(翅尾就像觸角)。使捕食者感到混亂,若捕食者被騙並只咬去「假頭」,灰蝶就保住了性命。一些鳳蝶的幼蟲亦有些大眼斑,同樣是要嚇怕天敵而不敢捕食。

臭味

一些鳳蝶幼蟲受到騷擾時,頭部會伸出一條叉開的「臭角」,配上牠身上的眼斑就像是一條小蛇,不敢捕食。珍蝶屬的蝴蝶更會分泌出有毒的臭液,用途同上。
生璄




一隻看似飛蛾的擬蛾小灰蝶(Liphyra brassolis)成蟲



共生

主條目:共生
灰蝶科的蝴蝶幼蟲會跟螞蟻發生共生關係。幼蟲會分泌汁液給螞蟻吸食,螞蟻亦會保護幼蟲。不過在對於其他蝴蝶,螞蟻是捕食者。除了擬蛾小灰蝶(Liphyra brassolis)的幼蟲捕食木蟻幼蟲之外。

群居

很多蝴蝶幼蟲都有群居的習性,令捕食者難以集中捕食,增加存活的機會。

葉包

很多蝴蝶幼蟲會把寄主植物的葉片接疊成「葉包」,減少天敵發現的機會。
天敵
捕食性




節尾猴咬住一隻蛺蝶


簡單說就是所有以昆蟲為食的動物都是蝴蝶的天敵。

青蛙、蜥蜴、螳螂等就趁蝴蝶在訪花或睡覺時捕捉。
鳥類、蜘蛛等就捕捉飛行中的蝴蝶。
螞蟻會食蝴蝶幼蟲和卵。

寄生性

寄生蠅和寄生蜂體型細小,會把卵產在蝴蝶的卵、幼蟲或蛹上,孵化成幼蟲後便會以寄主(即蝴蝶不同型態)為食。

微生物

細菌、病毒和真菌都會使蝴蝶生病。

人類

捕捉作為標本、棲息地的破壞,會導致蝴蝶絕種

觀蝶
觀蝶就是觀察蝴蝶自然生態的活動,可以到郊外或蝴蝶園進行。觀蝶時要注意安全,不要搔擾、攻擊野生動物,更不可採捕蝴蝶的任何階段,以免擾亂生態。觀蝶時可攜帶當地的蝴蝶圖鑑、記錄表和相機,方便作記錄。
保育
文化




中國五代時期著名花鳥畫家徐熙筆下的蝴蝶和紫藤



大型蝴蝶非常引人注意,有人專門收集各種蝴蝶標本,在美洲和東亞的「觀蝶」遷徙和「觀鳥」一樣成為一種活動,吸引許多自然愛好者和攝影者參與。
愛爾蘭的傳統民族相信人死後會化成蝴蝶[5]。

中國文學

中國傳說《梁山伯與祝英台》當中,男女主人雙雙殉情後,靈魂化為蝴蝶。蝴蝶在當中成為追求自由與愛情的象徵。

分類






[隱藏]







蝴蝶分類


亞目
總科

亞科


錘角亞目
(Rhopalocera)


喜蝶總科
(Hedyloidea)
喜蝶科
(Hedylidae)

-
喜蝶屬(Macrosoma)



弄蝶總科
(Hesperioidea)
弄蝶科
(Hesperiidae)

豎翅弄蝶亞科
(Coeliadinae)


繮蝶亞科
(Euschemoninae)

(Eudaminae)




弄蝶亞科(包括大弄蝶)
(Hesperiinae)
鏈弄蝶亞科
(Heteropterinae)
花弄蝶亞科
(Pyrginae)


梯弄蝶亞科
(Trapezitinae)




爭議顯示▼




鳳蝶總科
(Papilionoidea)
鳳蝶科
(Papilionidae)


寶鳳蝶亞科
(Baroniinae)


鳳蝶亞科
(Papilioninae)


絹蝶亞科
(Parnassiinae)




爭議顯示▼




粉蝶科
(Pieridae)


黃粉蝶亞科
(Coliadinae)
袖粉蝶亞科
(Dismorphiinae)


粉蝶亞科
(Pierinae)


藍粉蝶亞科
(Pseudopontiinae)


灰蝶科
(Lycaenidae)
銀灰蝶亞科
(Curetinae)
灰蝶亞科
(Lycaeninae)
雲灰蝶亞科
(Miletinae)




眼灰蝶亞科
(Polyommatinae)
圓灰蝶亞科
(Poritiinae)
線灰蝶亞科
(Theclinae)




爭議顯示▼




蜆蝶科
(Riodinidae)
優蜆蝶亞科
(Euselasiinae)
古蜆蝶亞科
(Nemeobiinae)
蜆蝶亞科
(Riodininae)




爭議顯示▼




蛺蝶科
(Nymphalidae)
閃蛺蝶亞科
(Apaturinae)
苾蛺蝶亞科
(Biblidinae)
絹蛺蝶亞科
(Calinaginae)


螯蛺蝶亞科
(Charaxinae)
絲蛺蝶亞科
(Cyrestinae)


斑蝶亞科(包括綃蝶)
(Danainae)


釉蛺蝶亞科(包括袖蝶; 珍蝶)
(Heliconiinae)


喙蝶亞科
(Libytheinae)
線蛺蝶亞科
(Limenitidinae)




閃蝶亞科(包括環蝶; 貓頭鷹蝶)
(Morphinae)


蛺蝶亞科
(Nymphalinae)


眼蝶亞科
(Satyrinae)




爭議顯示▼




地位未定



爭議
世界各地的學者對蝴蝶的分類有不同看法,以下列出蝴蝶的各種分類。
西方




1. P. R. Ehrlich(1958)從比較形態學和系統發育出發把全球蝴蝶分為2個總科;6個科,即:



弄蝶總科







弄蝶科















鳳蝶總科







鳳蝶科










粉蝶科










灰蝶科










蛺蝶科










喙蝶科
















2. P. Smart (1989) 從形態學、生態學出發,把全球蝴蝶分為2個總科;15個科,即:



弄蝶總科







弄蝶科















鳳蝶總科







鳳蝶科










粉蝶科










灰蝶科










蜆蝶科










蛺蝶科










眼蝶科










閃蝶科










大翅環蝶科










環蝶科










斑蝶科










綃蝶科










袖蝶科










珍蝶科










喙蝶科
















3. M. J.Scoble(1992) 從支序分析出發,認為由於支序分類的發展,蝴蝶分類已不只重視外形差異,而更重視演化及親緣關係,由於喜蝶科比弄蝶更接近鳳蝶,因此應當被視為蝶類,儘管喜蝶有許多蛾狀特徵,但一些證據表明牠是弄蝶科和鳳蝶科的姐妹群,或者是鳳蝶總科的姐妹群。他把全球蝴蝶分為3個總科;6個科,即:



喜蝶總科







喜蝶科















弄蝶總科







弄蝶科















鳳蝶總科







鳳蝶科










粉蝶科










灰蝶科










蛺蝶科


















4. R.De Jong et al.(1996)通過系統發育分析,把全球蝴蝶分為2總科5科,即:



弄蝶總科







弄蝶科















鳳蝶總科







鳳蝶科










粉蝶科










灰蝶科










蛺蝶科
















5. J. B.Heppner(1998)通過形態和系統發育綜合分析,把全球蝴蝶分為鳳蝶組(Papilionoidea):包括2種類型(弄蝶型Hesperiiformes和鳳蝶型Papiliniformes),下設7科,即:



鳳蝶組 (Papilionoidea)




弄蝶型 (Hesperiiformes)







弄蝶科















鳳蝶型 (Papiliniformes)







鳳蝶科










粉蝶科










灰蝶科










蛺蝶科










喙蝶科
























6. B.D』Abrera(2001) 通過翅脈、翅形、斑紋等特徵,把全球蝴蝶分為14科(弄蝶總科除外);基本和P.Smart(1989) 把全球蝴蝶分為2總科15科的分類方法相一致。
中國
7. 中國學者吸收了國內外不同學派的合理部分,總結了蝶類系統學、分類學的最新觀點,依據蝴蝶的特徵、親緣關係(系統發育)及進化程度,提出4個總科;17個科的分類系統,即:

弄蝶總科——最原始系統:物種二觸角基部遠離,前翅中室外脈紋無分叉。分類包括:

韁蝶科
大弄蝶科
弄蝶科


鳳蝶總科——原始系統:物種二觸角基部接近,前翅中室外的脈紋有分叉,雌雄蝶前足發達。分類包括:

鳳蝶科
絹蝶科
粉蝶科


灰蝶總科——進化系統:雌蝶前足正常,或無爪,後翅肩脈無或有。分類包括:

灰蝶科
蜆蝶科
喙蝶科。


蛺蝶總科——最進化系統:雌蝶前足退化,無爪,後翅有肩脈。分類包括:

斑蝶科
綃蝶科
眼蝶科
環蝶科
閃蝶科
蛺蝶科
珍蝶科
袖蝶科







圖集







蝴蝶的頭(帕眼蝶)









顯微鏡下的複眼及口器









近觀蝴蝶上的鱗片(非洲達摩鳳蝶)









蝴蝶的香鱗(偏瞳蔽眼蝶)













弄蝶的模式種,弄蝶









鳳蝶的模式種,金鳳蝶









粉蝶的模式種,歐洲粉蝶









蛺蝶的模式種榆蛺蝶









閃蝶的模式種雙列閃蝶









世上體型最大的蝴蝶,亞歷山大鳥翼鳳蝶,圖為雌蝶









世上體型最小的蝴蝶之一是褐小灰蝶













在吸水的蝴蝶









在吸糞的蝴蝶(柳紫閃蛺蝶)









蝴蝶排尿(紅綬綠鳳蝶)









蝴蝶交尾(琺蛺蝶,左雄右雌)









大量帝王斑蝶遷徙




參見


蝴蝶園

蝴蝶列表

香港蝴蝶列表
台灣蝴蝶列表
日本蝴蝶列表

參考文獻

^ 1.0 1.1 http://butterflywebsite.com/faq.cfm#q14 (英文)
^ Mason, C. W.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1927, 31 (3): 321. doi:10.1021/j150273a001.(英文)
^ Vukusic, P., J. R. Sambles, and H. Ghiradella (2000) Optical Classification of Microstructure in Butterfly Wing-scales. Photonics Science News, 6, 61-66, EX.ac.uk(英文)
^ Prum, Ro; Quinn, T; Torres, Rh. Anatomically diverse butterfly scales all produce structural colours by coherent scattering (Free full text). 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006.Feb, 209 (Pt 4): 748–65. doi:10.1242/jeb.02051. ISSN 0022-0949. PMID 16449568.(英文)
^ 寄藤文平, 梁桂慈譯(2010):《死的型錄:鬼才插畫家筆下的生命終點》,圓神出版社有限公司

6.壽建新, 周堯, 李宇飛. 《世界蝴蝶分類名錄》. 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6. ISBN 7536936761.
7.壽建新. 我國最小蝶種的發現過程[J]. 大自然CHINA NATURE,2008年(5):50-51.
外部連結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蝴蝶





維基物種中的分類信息:
弄蝶總科




維基物種中的分類信息:
鳳蝶總科




維基詞典上的詞義解釋:
蝴蝶




維基詞典上的詞義解釋:





維基詞典上的詞義解釋:




香港鱗翅目學會(繁體中文)
漁農自然護理署 香港生物多樣性網頁(繁體中文)
蝴蝶生態面面觀(正體中文)
蝶——圖像式檢索(正體中文)
Tree Of Life 錘角亞目分類樹(英文)
蝴蝶保護(英文)
荷蘭蝴蝶和蛾(英文)
歐洲和北非的蝴蝶和蛾(英文)
蝴蝶網(英文)




分類:

蝴蝶
鱗翅目

 
 
 
......









標籤:
瀏覽次數:550    人氣指數:1150    累積鼓勵: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無明】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無從】-夢蝶別章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