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524526
 ☆ஐღ幸運草☆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正妹牆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日內瓦鐘表展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安全用藥,健康自我照護
作者: ☆ஐღ幸運草☆ 日期: 2009.03.01  天氣:  心情:
正確用藥,健康自我照護

藥與毒是一體兩面:有必要才服藥;需要服藥時,就要吃對藥。

就常用胃藥、止咳化痰及皮膚用藥等三種藥物,說明自我照護技巧,提昇病人用藥安全。

(一)胃藥

一般民眾所謂的胃藥正確名稱是制酸劑,顧名思義就是抵制胃酸、中和胃酸。所以,凡是與胃酸分泌有關的疾病,大抵上都可以使用制酸劑來解除症狀。制酸劑的好壞,胃酸中和能力是很重要的指標之一。但是,制酸劑通常也是金屬鹽類,很容易與其他藥品結合,發生交互作用。所以是否有必要服用、服藥的時機、應該間隔多少時間,都應該請教醫師或藥師,或是仔細閱讀藥盒上的標示或藥品說明書。以下是與胃藥有關的迷思或重要提示:

1.「西藥傷胃」:藥品不一定會傷胃,即使部分會傷胃,原因大多與胃酸無關。

2.為了擔心藥品傷胃而服用胃藥,多數時候是沒有幫助的,甚至可能因此妨礙了原本用藥的療效。

3.如果沒有醫師、藥師指示,民眾使用下列藥品時,最好不要自行購買胃藥服用,例如同屬抗生素的四環黴素(tetracycline)、較新一類的氟化蔥菎類(fluoroquinolone)、Clindamycin與抗肺結核用藥等。

4.某些不宜但又無法避免服用胃藥的情況下,用藥的次序與間隔十分重要,例如先吃主要用藥後吃胃藥,並且錯開至少2小時。

(二)止咳化痰類藥物

咳嗽或喉嚨感覺有痰,是感冒常會出現的症狀,許多民眾會期待使用止咳化痰藥來緩解症狀。多數綜合感冒藥都含有止咳袪痰成分,雖然不需醫師處方即可購買服用,但是必須注意以下幾件事:

1.依照藥品標示上的用法用量服藥。

2.如果同時使用其他疾病用藥,應該向社區藥師或家庭醫師請教,以避免藥物之間交互作用,影響療效或安全性。

3.不需醫師處方的藥品雖然安全性較高,但是無法完全避免副作用,例如有些成分會引起輕微的暈眩與嗜睡,服藥期間應避免開車或從事需要高度警覺的工作,例如操作危險性儀器。必要時請教藥師協助選擇其他藥品。

4.若有以下情形應儘速就醫治療:

(1)用藥後數天症狀未好轉反而繼續惡化。

(2)出現劇痛情形,例如耳痛、扁桃腺腫、鼻竇痛、肺痛或胸痛。

(3)吞嚥困難、氣喘或呼吸短促等。

(三)皮膚用藥

皮膚外用藥種類繁多,常見的包括潤滑保護劑、止痛劑、止癢劑、抗皮脂漏劑(治療青春痘等)、寄生性皮膚病治療劑(治療疥瘡與蝨病等)、抗黴菌感染劑(治療癬病,如香港腳與灰指甲)、去角質劑、類固醇與消毒劑等。使用皮膚外用藥應注意以下幾件事:

1.治療皮膚感染症的首要原則是完成全程治療,不可自覺症狀好轉而隨意停藥。例如股圓癬、體癬、足癬療程二至四星期不等,如果療程結束仍未有改善,應就醫治療。

2.使用藥品治療青春痘時需注意:

(1)避免藥品接觸眼、口、鼻內及黏膜。

(2)若有皮膚發紅或不適,應減少藥量或暫時停藥。

3.使用藥品治療皮膚寄生蟲感染時需注意:

(1)用藥前先將患處洗淨,再塗抹薄層。

(2)洗劑用前振搖,避免接觸眼及嘴,不要擦在發炎的皮膚上。

(3)如果有過敏或局部刺激性反應,應停藥並尋求醫師診治。

(4)治療香港腳、灰指甲與其他癬症的藥品,不可用在眼睛。

(5)如果病情持續或惡化,或有刺激性(燒灼感、刺痛感、紅腫、搔癢),應該停藥並尋求醫師診治。

4.廣泛用來治療各種皮膚疾病的類固醇外用藥,使用時需注意:

(1)用藥前先洗淨患部。

(2)避免長期使用,尤其眼部、臉部、生殖器官、肛門附近與皮膚皺摺處。

(3)如果患部惡化、灼痛或有感染,應停藥並尋求醫師診治。

病人應建立尋求家庭藥師,提供藥事服務觀念

使用藥物本身即具有風險性,藥物與疾病,藥物與藥物,甚至藥物與食品之間,都可能產生複雜的交互作用,因此不適當的用藥或選擇不當,不但無法如預期控制疾病,可能還會影響健康。所以,應當鼓勵「家庭藥師」觀念,讓與民眾處處為鄰的社區藥師來協助民眾建立家庭成員用藥史,並隨時提供用藥諮詢服務,以保障維護用藥安全。
標籤:
瀏覽次數:13    人氣指數:213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正妹牆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日內瓦鐘表展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