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說,
「上兵伐謀, 其次伐交, 其次伐兵, 其下攻城」
也就是說, 要優先選擇以謀略或是交際的手段達到不戰而勝.
非不得已的時候, 才會硬碰硬, 讓兩軍交戰.
不論如何絕對不會輕易攻城.
因為一旦兩軍交戰, 就不可避免損傷.
更不用說攻城的時候, 通常已方可能還必須付出更大的代價.
= = =
兵法中有個被大部分人所誤用的地方...
「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
最重要的不是被誤傳的百戰百勝, 而是百戰不殆.
因為就算你百戰百勝, 可能是付出不知多少的代價才獲得最終勝利.
但是如果能做到百戰不殆, 不論經過多少次戰鬥, 都不會有什麼損傷.
如果你跟對手打到最後, 你把所有物資都用光了, 人員都死光了才獲勝,
這個勝利有意義嗎?
如果你跟對手作戰, 雖然輸了, 可是沒什麼損傷, 這真的輸了嗎?
如果上述的戰局之後, 立刻接著下一場,
試問結果誰會勝?誰會敗?
= = =
兵法中還提到,
「先為不可勝, 以待敵之可勝, 不可勝在己, 可勝在敵」
就是說, 要先確認自己沒有弱點, 等待對手露出弱點.
你會不會輸, 要看你有沒有弱點,
你能不能贏, 要看對手有沒有弱點.
如果不管自己準備好了沒, 只想急著衝出去表現,
尤其是在不了解對手的情況下, 那就只是去送死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