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53809
 思情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幸福的人 散發著溫暖光芒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知足是幸福的起點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人人造福 平安有福
作者: 思情 日期: 2020.11.30  天氣:  心情:
生活能平安,要感恩許多無名英雄默默付出。
人人感恩造福,天下就能平安有福。

六月中旬,在距離菲律賓兩千七百多公里
海面上的輕度颱風「谷超」,
外圍環流為菲律賓南部帶來豪雨,引發大水災,
死亡或失蹤一百多人,
還有一萬六千多人無家可歸。
只是一個外圍環流的效應,
就造成了那麼大的災難;
同一時間在臺灣,特大豪雨也為許多地方
帶來淹水、山區土石流等災情。

常聽到「壯如山」這個形容詞,山,真的很壯嗎?
看,連續豪大雨之後,整個山體滑落、路也斷了;
儘管無路可走,人還是要冒著危險
搬運糧食、用品上山,因為還有人困在山中。

每次災後,
大家關心的是道路什麼時候能「搶通」。
但仔細想想,整片山體都滑動坍塌,
開著重機械在上面工作,
要冒多大危險、付出多少人力,
才能清出一條平坦的道路啊!
即使雨過天晴、路能搶通,回家的路平安,
但是家是不是平安呢?實在讓人擔心。

重享受、頻開發,啟禍端;
守本分,勤付出,得平安。
風雨來時,很多人忙著避難,
社會上卻有許多無名英雄,
默默地為大眾的安全在付出──
道路養護人要冒著大風雨去巡視道路
有沒有崩塌、有沒有落石,
萬一有個閃失,性命就難保了;
災後經常斷電,為了恢復電力,
可知有多少人必須攀山越嶺,
爬到高塔上接通電路?
不只辛苦也很危險。

所以,能走在平坦的路上要時時感恩,
因為寸寸道路都是許多人的血汗、體力開出來的;
還要珍惜每一分電力,
千萬不要一停電就大聲埋怨──
埋怨冰箱裏沒有冰涼的果汁可以喝,
埋怨讓自己損失多少金錢……

生活能平平安安,要時時感恩;
除了感恩心,還要多用心,
戒慎虔誠祈禱風調雨順、天下平安。
只要社會上多數人都有這一念戒慎虔誠心、
多發好願──有願就有力,有好心就有福氣,
有福氣就能破災難,相信一切都能調和、平安。

人人要愛惜大地,
不要一直講求享受,泡溫泉、遊覽……
使業者無度地開挖山林、擴大道路。
可知一次的享受要付出多少代價──
要輾壞多少山地?耗費多少能源?破壞多少生態?
不要認為「不差我一個」,
以為自己的一舉一動不會造成什麼破壞。
事實上任何人的一舉一動,
都會對整個大地跟氣候造成影響;
要時時自我警惕,生活中自律、
自我檢點,好好地知福、感恩。

守好自我本分,
在他人最需要的時候及時送暖,
付出之後相互感恩,
這樣的人生才是真正「平安」──
能天天平安過日子,就是福:
天下人共同造福,才能讓人人平安有福。

求加持、求保佑,非佛法;
如是聽、如是行,真佛法。
慈濟成立至今已邁入第47年,菩薩隊伍浩蕩長;
既投入慈濟宗門,
我期待人人心中有法,以佛心為己心──

佛法不一定是在寺廟裏得,
也不是只有法師說的法才是佛法;
只顧著到寺廟裏唸經、誦懺、做法會,
求佛陀加持、求菩薩保佑,這不是佛法。
其實佛陀不要人拜,只要人尊重──
能接受佛陀教法,就是尊重佛陀所說法。
佛陀如是說,我如是聽、如是行,就是真佛法。

人人都有與佛同等的慈悲、智慧與覺性,
這是與生俱來的清淨本性;
然而一念無明,貪、瞋、癡不斷衍生,
以致愈來愈悖離清淨本性,成為迷茫的凡夫,
與人爭奪、計較,埋下一粒粒惡因,
累生累世橫結惡緣,再複製成為惡果,
以致生生世世苦不堪。

沒有人知道生命有多長,
但生命再長總有限,慧命卻是無窮無盡。
若能接受佛法,轉動無明,走入菩薩世界,
付出無所求且守好戒律,人生就不會迷糊,
要回歸如來本性就不難。

佛法說「大圓鏡智」,
人人與生俱來覺悟的本性,
就像一面清明純淨的大圓鏡。
如果平常有下工夫勤擦拭,
這面大圓鏡就可清楚映照外面的景象,
擦得愈乾淨照得愈明朗;
反之,懶惰不擦它,
那鏡子照出來的景象就會模模糊糊,看不清楚。

還有人故意在鏡面塗上顏色,
不只照不到外物,且被蒙上一層顏色;
就如凡夫將貪、瞋、癡、慢、疑等無明
不斷塗抹在這面鏡子上,
所以犯錯造惡,生生世世輪迴六道,不由自主。

清淨善念不需向外尋覓,
唯有向內修心,才能照見內心風景。
如果空有辯口利詞,
告訴別人要如何消除煩惱、降伏瞋恚,
自己卻做不到,動不動就是瞋容怒目,
這是知識而不是智慧,自己並未受用。

有智慧,才不會造業;
但光知道道理,沒有力行,
如何能「消三障諸煩惱」?
期待人人接受佛法教化,
調整身心、端正人生,為眾生作典範;
自淨淨他,「普願業障悉消除」,
才能走入覺悟的菩提大道。

心知足,身儉約,度貧海;
發大願,利眾生,最大富。
無窮無盡的來生,
是不是永遠能保持人身?很難說;
即使生在人道,是富是貧?是健康還是殘缺?
一切都要看各人所造的業。

得人身不容易,有緣生在人間,
且有餘力幫助別人,實在有福。
慈濟人無論過去的人生如何,
累生累世一定都曾結過好緣,
這一生中因緣會合,所以聽到慈濟能起歡喜心,
志同道合、彼此勉勵,同心一志走在菩薩道上,
共同為普天下眾生付出。

臺北慈濟委員嚴黃靜貽,
早年為了要當觀世音菩薩的義女而吃素,
多年勤跑道場參加法會,但她的內心很納悶:
「修行難道只是拜拜、念經嗎?」

認識慈濟時,她聽到師父說:
「拜佛的功德在於淨化心靈。
人生莫為利益而忙碌,也不要為生死而煩惱,
要心念蒼生,走入貧苦處救濟苦難人。」
她心生感動,開始為慈濟募款,
並與先生 嚴一輝 居士一起發願捐榮董。

為了節省開支、圓滿心願,
嚴黃靜貽在黃昏市場撿拾菜葉、惜福解決三餐;
嚴居士也兼差多份工作。
夫妻倆在1993年發願,
僅僅一年半就圓滿兩個榮董,
之後又發願這輩子要捐出千萬善款,
在2007年已經達成。

這對夫妻志同道合,不追求物欲,
清貧度日,克勤克儉生活,
將點點滴滴匯入功德海、利益眾生,
真是名副其實的菩薩伴侶,心靈多麼富裕!

反觀社會上有些人富有錢財,心靈卻很苦──
事業愈大,責任愈重,煩惱就愈多;
患得患失、有一缺九,不如生活簡單安穩,
「八分飽,兩分助人好」。

生活品質不是擁有得多,而是要有「愛」;
人人互愛、護持,就能提升人生的「幸福感」,
讓心靈豐盈富足。

昨日因,今日果,難自主;
遠離惡,親近善,護身心。
一位七十多歲的印尼華僑,出生在富裕家庭,
年輕時來臺灣留學,擁有很好的學歷,
畢業後到香港發展,事業有成,也結婚生子,
卻因一時迷失造成夫妻離異。

離婚後,他隻身回到臺灣,生活落魄且疾病纏身;
慈濟人前往關懷,陪伴他接受治療、輔導他的心靈,
且安排他住進安養院。
經過多年相處,志工問他:
「這一生中最大的願望是什麼?」
他說,最期待能看到他的三個孩子。

當年他離開家庭時,
最大的孩子僅五、六歲,最小的才兩歲多;
37年過去了,彼此音訊全無,尋親談何容易?

但透過各種管道尋找,他終於和孩子取得聯繫;
六月十八日 ,在即將啟程到香港與孩子見面前,
他專程前來感恩慈濟人的關懷。
但願他們父子相見後,能重拾親情、闔家團圓。

世人多懵懂,無法掌握自己的人生,
才會在迷茫中造業,這也是眾生苦難的根源。

凡夫身處滾滾紅塵,心念易受環境影響而起伏,
煩惱如滾雪球般,愈滾愈大──
昨天的事、前天的事、大前天的事……
習氣不斷累積,煩惱愈來愈多;
光是這一生所累積的都難以盡除,何況累生累世?

佛陀教導,「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諸惡莫做」,自然能避開造惡因、結惡緣的果報;
「眾善奉行」,遠離迷途人生,
而能從覺悟中付出造福。

期待人人了知「因、緣、果、報」之理,
以正法護心念、解除迷茫之苦,
才不會沈淪無明煩惱河中,求出無門。

行菩薩道,不一定要到寺廟拜求,
人間就是最好的道場。
期待人人見苦知福、惜福造福,
不只自己幫助別人,還要帶動人人付出──
一個人只有一雙手,五百個人就有一千隻手,
千手萬萬手同心協力,
就如觀世音菩薩的「千手千眼」,
能發揮聞聲救苦、及時解難的良能。


佛陀曾經問弟子:供養已經修成四果阿羅漢的人,
和去幫助一個乞丐,到底哪一個功德大?
有弟子說:「供養有修行的人,功德很大,
何況是已經修成四果羅漢,
應該比幫助乞丐的功德大吧?」

佛陀教導,若認為供養有修行的人,
對方會為自己加持,這就是分別心,也是貪功德;
有求回報的心,功德就有限。
反之,幫助一個窮困、飢餓中的人,
絕對不是希望他能回饋什麼,
只是因為起憐憫心,也就是大慈悲心,
因為愛而付出;
既無所求,所以功德無量。

慈濟人也是如此,
無論是否有功德,付出無所求、不執著。
看到他人受苦難,合心協力幫助他度過難關,
對方平安了,自己的心就輕安了,
不會想要得到什麼;
這就是無所求的付出、無私的大愛。
心淨如琉璃、無所求,即是「立體琉璃同心圓」。

佛陀能覺悟,是因為他的心如琉璃。
慈濟人以佛心為己心,不只淨如琉璃,還要立體——
把大家點滴的愛會合起來,
進而努力播撒清淨的菩提種子,
讓人人都成為「覺有情」,
以這片淨如琉璃的大愛,為天下苦難人付出;
當整個地球成為菩提林,人間就是淨土。
請大家多用心!
標籤:
瀏覽次數:152    人氣指數:952    累積鼓勵:4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幸福的人 散發著溫暖光芒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知足是幸福的起點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