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59180
 真情Michelle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情定義大利-典藏十二天~9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情定義大利-典藏十二天~11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情定義大利-典藏十二天~10
作者: 真情Michelle 日期: 2017.08.06  天氣:  心情:

情定義大利-典藏十二天~10

6/12托斯卡尼區-羅馬ROMA(榮耀帝國之都+璀璨永恆之夜)

羅馬(義大利語:Roma;英語:Rome)為義大利首都,也是義大利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為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並保存大量古蹟而被暱稱為「永恆之城」。

羅馬位於義大利中部拉齊奧大區的台伯河平原上,台伯河和阿涅內河在羅馬城外匯合,羅馬地跨在台伯河兩岸,東面是阿布魯佐,東北面是Sabini山脈,南面是Albani山脈。

市中心在距離第勒尼安海約24公里的內陸,但城市向西南一直延伸到僅距離海岸5公里處,海拔高度從13米到120米,平均海拔高度37米,市區總面積約1285平方公里。

古羅馬中心就是沿著台伯河岸發展起來的,台伯河中有一座船形的島嶼,是台伯河自然沖積而成的,在河岸邊有七座山丘:
帕拉提諾(Palatino)、阿文提諾(Aventino)、卡比托利歐(Campidoglio)、奎利那雷(Quirinale)、維米那勒(Viminale)、
埃斯奎利諾(Esquilino)和西里歐(Celio),羅馬因此也被稱為「七丘之城」。

羅馬省的北部與維泰博省和列蒂省、東部與阿布魯佐大區的阿奎拉省、南部與弗羅西諾內省和拉蒂納省接壤。
羅馬同時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樞,擁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城是教宗及聖座的駐地。
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像義大利其他地方一樣,羅馬的主要宗教是天主教會。
全球天主教會的中樞梵蒂岡城即位於羅馬市中心的西部,教宗平時主持禮儀所在的聖伯多祿大殿亦位於梵蒂岡,但羅馬的主教座堂是位於市中心東南側的聖若望拉特朗大殿。

在羅馬共計大約有900座教堂,除了主教座堂,其他最著名的教堂還包括:
聖母大殿、城外聖保祿大殿、聖格來孟大殿、四泉聖嘉祿堂和耶穌教堂。
在城市的地下還有古老的殉道者墓窟。

許多非常重要的宗教教育機構也設在羅馬,如宗座拉特朗大學、宗座聖經學院、宗座額我略大學和宗座東方學院。
由於全球天主教會的管理機構大都位於梵蒂岡以及羅馬市內,使羅馬如同天主教會在世上的首都,因而在華人天主教人士中另有「聖京」之稱號。

梵蒂岡雖然位於羅馬市中心,但並非義大利領土,而是屬於天主教會的最高領導機構——聖座所建立的「梵蒂岡城國」。
其領土是「梵蒂岡山坡」(Mons Vaticanus)和鄰近的昔日的梵蒂岡原野的一部分,那裡有聖伯多祿大殿、宗座宮殿、西斯廷禮拜堂、博物館,以及其他各種建築。

在1929年以前,這一地區屬於羅馬的博爾戈區。
這一地區位於台伯河西岸,與市中心隔開,是教宗利奧四世修築保護羅馬的城牆的突出部分,後來教宗保祿三世、庇護四世和烏爾班八世擴建了目前的城牆。

義大利與聖座在1929年簽訂的《拉特蘭條約》賦予梵蒂岡目前的治權狀態,其領土的邊界大部分由圍牆環繞,但是也有一部分邊境沒有圍牆,而是由一排建築物構成。

梵蒂岡領土還包括聖伯多祿廣場,以廣場邊緣的一條白線標誌與義大利領土的邊界,白線的另一側為庇護十二世廣場(Piazza Pio XII)。
到達聖伯多祿廣場及庇護十二世廣場,需要經過從台伯河延伸到此的協和大道,這條大道在《拉特蘭條約》締結後由時任義大利首相墨索里尼下令興建。

根據《拉特蘭條約》,位於義大利領土內的某些聖座產業,特別是岡多菲堡(教宗夏日別墅)和羅馬市內的特級宗座聖殿,都享有類似於外國使館的治外法權地位。


羅馬市作為歐洲最大的文化城市之一,擁有伊特魯里亞時代至今不計其數的歷史遺蹟,是伊特魯里亞時代王朝和羅馬早期至晚期的歷史見證,羅馬帝國同樣也給這座城市留下了無數珍貴的歷史財富。

從幾乎保存完好的萬神廟(始建於公元前27年,118年至128年重建)——地中海古代文明唯一保留下來的園頂建築,到宏偉的羅馬鬥獸場(完工於80年)——古代最大的圓形露天劇場,是角鬥士角斗和其他表演的舞台,整個城市到處可見由著名藝術家建造的宏偉歷史建築、廣場、噴泉和方尖碑。


萬神廟(Pantheon)是前27年的羅馬共和國時期,屋大維的副手阿格裡帕為了紀念打敗安東尼和「埃及豔后」克利奧帕特拉而建造的。
這座廟宇在80年被大火焚毀,直到公元125年由哈德良皇帝下令重建。

609年拜占庭皇帝將萬神廟獻給羅馬教宗卜尼法斯四世,後者將它更名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這也是今天萬神廟的正式名稱。
萬神廟至今還是一個教堂,這裡會定期舉行彌撒以及婚禮慶典,同時也是世界各國觀光客們競相參觀的地方。


羅馬競技場(Colosseo)由維斯帕先皇帝下令興建,於80年建成大圓形的競技場。
當時稱能容納5萬人在這裡觀賞猛獸與鬥獸士或者鬥獸士之間淒慘悲壯的角鬥,中場休息時間則安排處死人犯,而這樣殘忍的大眾娛樂活動到523年才被完全禁止,最後共約有七十萬人死於競技場。

442508年發生的兩次強烈地震對競技場結構本身造成了嚴重的損壞,加上15世紀時教廷為了建造教堂和樞密院,竟然拆除了競技場的部分石料,所以形成現在殘缺的模樣。


羅馬國家博物館(Museo Nazionale Romano)是由米開朗基羅在可同時容納3000多人入浴的4世紀的蒂奧庫勒茲阿諾浴場(Terme di Diocleziano)的遺跡上所建造的,因此別名又叫特魯美(浴場)博物館。

這裡陳列著從浴場遺跡出土的文物,希臘、羅馬時代的雕刻、鑲嵌物,都是古代藝術的世界級珍品。現在管藏除了浴場原址之外,還分別收藏在Crypta Balbi、Palazzo Altemps與Palazzo Massimo alle Terme等三個地方。


在羅馬城內除了古城牆,還遺留下來多座凱旋門、城堡宮殿、大型廣場和教堂。

羅馬的提圖斯凱旋門(義大利文:Arco di Tito):
高14。4米,寬13。3米,深6米,上面裝飾有浮雕。
是紀念羅馬帝國的提圖斯皇帝(又譯提圖皇帝),於公元70年,鎮壓猶太人的勝利而興建的凱旋門,亦是現存於羅馬最古老的凱旋門。
興建年份約為公元81年,是提圖斯皇帝駕崩後,由羅馬帝國元老院所興建的。

羅馬的塞維魯凱旋門(義大利文:Arco di Septimius Severus):
羅馬帝國塞維魯皇帝,為了慶祝羅馬帝國戰勝帕提亞人,於公元203年興建,其跨越之道路稱為「聖道」。

羅馬的君士坦丁凱旋門(義大利文:Arco di Costantino):
高21米,寬25。7米,是古羅馬時代最大型的凱旋門,聳立於羅馬競技場與古羅馬城之間的大道上。
是君士坦丁大帝為了紀念他於公元312年擊敗馬克森提烏斯(四奧古斯都之一),奪回帝位的勝利而於公元315年建造的。


古羅馬廣場(Roman Forum)曾是古代羅馬城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生活的中心,羅馬城和羅馬帝國政治權力的中心,是世界最古老的一座議事廣場,反映了整個羅馬歷史的面貌;帝國議事廣場是羅馬論壇的一系列擴展建築,建成於羅馬共和國末期和羅馬帝國早期,君士坦丁凱旋門(Arco di Costantino)位於其間。

可以容納約2000人的卡拉卡拉浴場(建於212年至217年)除了洗浴池外,同時擁有花園、健身房、會議廳、圖書館和理髮店等服務設施,是個古代的公共娛樂場所,它的供水排水系統和中央供暖系統的技術問題在當時都被完美地解決了,現在的卡拉卡拉浴場仍用於夏季歌劇演出。
聖天使城堡(Castel Sant Angelo)曾是羅馬帝國皇帝哈德良的陵墓,中世紀時改建成一座城堡。

其他著名的建築還有許願池和它的18世紀巴洛克噴泉特雷維噴泉(Fontana di Trevi,建於1732年至1762年),高約26米,寬約20米,是羅馬最大的噴泉,也是全世界最受歡迎和最著名的噴泉之一,傳說閉著眼睛背對著許願池投硬幣,願望就會成真,因此吸引了眾多遊客紛紛向池內投硬幣許願。

除此之外還有納沃納廣場(Piazza Navona)和威尼斯廣場等多座大型廣場,18世紀的西班牙廣場(Piazza di Spagna)和廣場上的西班牙階梯曾是電影《羅馬假期》的經典取景地。


納沃納廣場(義大利語:Piazza Navona)是義大利羅馬的一個廣場。
此處原是公元1世紀古羅馬圖密善競技場[1],15世紀末闢為市場。
納沃納廣場以巴洛克藝術著稱。

濟安·貝尼尼設計了廣場中間著名的四河噴泉(1651年);伯羅米尼和拉依納爾迪設計了聖依搦斯蒙難堂(Sant Agnese in Agone);科爾托納的彼得羅設計了潘菲利宮(Palazzo Pamphilj)的畫廊。

在丹·布朗於2000年出版的小說《天使與魔鬼》中,將四河噴泉列為「科學祭壇」之一。2008年6月,朗·霍華在此拍攝同名電影。


威尼斯廣場(義大利語:Piazza Venezia)是位於義大利羅馬的一個廣場,因為附近的威尼斯宮(Palazzo Venezia)而得名。
威尼斯廣場位於卡比托利歐山的山腳,維克多艾曼紐二世紀念堂對面,並靠近古羅馬廣場(Roman Forum)。


西班牙廣場(義大利語:Piazza di Spagna)是位在義大利羅馬的廣場,旁有羅馬地鐵的同名車站。
山上天主聖三教堂(Trinità dei Monti,由法國波旁王朝的國王所資助建造)就位在與西班牙廣場相接的西班牙階梯
(義大利語:Scalinata della Trinità dei Monti)頂端。
西班牙廣場也曾經出現在電影《羅馬假期》的場景中。

西班牙廣場上有一個巴洛克藝術的噴泉,被稱為破船噴泉(La Fontana della Barcaccia)。
是由義大利雕塑家濟安·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的父親彼得·貝尼尼(Pietro Bernini)所設計,於1627年-1629年間建造完成。
彼得·貝尼尼於1623年起成為特雷維噴泉(Acqua Vergine)的主建築師。
根據一個不太可信的傳聞,教皇伍朋八世因為在臺伯河水災中對一艘被沖到此地的船有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此建造了破船噴泉。

在西班牙廣場與西班牙階梯相接的右側,有一棟黃白色的建築曾經是詩人約翰·濟慈的住所,1821年濟慈也在這裡去世。
而現在這棟黃白色濟慈生前的住所變成博物館,來紀念濟慈。
同樣在西班牙階梯的右側,15世紀的樞機主教Lorenzo Cybo de Mari的宅邸也座落在此。



羅馬是天主教中心,天主教建築遍布整個城市,最重要和最中心的是羅馬的城中之國梵蒂岡和全世界最大的教堂聖伯多祿教堂。
羅馬的其他教堂也大都建築雄偉,藏有價值連城的藝術品。

現代羅馬的大部分著名建築都位於城市的外圍,如196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場館等,城市西部的10層居住樓Corviale(建於1972年至1982年)是全歐洲最長的高層建築。


羅馬的飲食文化具有相當的多樣性,從世界頂尖水平的廚藝,到典型的羅馬餐飲,有猶太人的貝殼水產、拉齊奧的特產和美味的魚宴。

羅馬餐桌上最典型的菜餚有「coda alla vaccinara」(浸在葡萄酒中的牛尾巴肉,用西紅柿和辣椒燉)、「pajata」(小牛腸配西紅柿醬)、
「abbacchio alla scottadito」(牛奶燒小羊肋排)和「trippa alla romana」(牛肚配西紅柿薄荷醬),都是羅馬的特色。

此外還有「Supplì al Telefono」(奶酪炸凍丸子),莫薩里拉乾酪丸子,西葫蘆花,烤白麵包片配大蒜、橄欖油或西紅柿,大蒜和薄荷蒸嫩朝鮮薊,還有猶太式的鱈魚片「Baccalà」。

義大利麵在羅馬也相當受歡迎,比較著名的有「bucatini all』amatriciana」(帶一個孔的粗麵,配培根和西紅柿醬),
「spaghetti alla carbonara」(培根蛋麵)。

2017。08。06。20:46

[;-)]
標籤:
瀏覽次數:271    人氣指數:1271    累積鼓勵:5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情定義大利-典藏十二天~9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情定義大利-典藏十二天~11
 
住戶回應
 
時間:2017-08-07 00:27
她, 61歲,Los Angeles,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