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385312
 旺旺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富有是一種選擇,而這過程要靠你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不能一直增加,人生要懂得減少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完全沉浸是金錢無法帶來的幸福
作者: 旺旺 日期: 2022.10.21  天氣:  心情:
.......書摘

匈牙利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用「心流」(Flow)一詞,解釋了人們像孩子一樣,沒察覺到時間流逝,完全沉浸於快樂中的狀態。他也提及了「沉浸」與「幸福」之間的關係。

他認為:「人類在『沉浸』時會變得幸福,金錢與物質財富都無法帶來這種幸福,它源於自我調節與控制自我的體驗。」

根據契克森米哈伊所言,人們需要進入沉浸狀態才能變得幸福。也就是說,必須脫離讓自己迷惘與煩惱的工作,擺脫某件事帶來的壓力,全心沉浸在完整的自由時間,去享受樂趣與快樂。

把累委外 專注在有趣的事情上
不管你是上班族、自營業者或自由工作者,長大成人的我們,整天彷彿在轉輪上奔跑著,很難從中找到完整的休息時光。如果你是工作和育兒並行的人,就更難有這種餘裕了。這也是為什麼人們企圖借助機器或服務的力量,確保自己的閒暇時間。可以優化生活品質的代表機器,像是打掃機器人、洗碗機、烘乾機等,還有大受歡迎的自家門口凌晨洗車服務和跑腿服務。

無論是單純求方便或懶得做,現代人著實發揮了「委外」能力,更因此創造出驚人成效。特別是身心疲憊的人,有必要把自己不想做的事,委託給機器或其他人。如果你正處於倦怠或憂鬱狀態,請果敢地將使你不快樂的事委託給別人,專注在你覺得有趣的事上就好了。

做喜歡的事大腦不會累 專心開始一件事吧
我們的大腦很有趣,在我們做感興趣的事時,它不會感到疲憊。所以,盡可能把工作安排得有趣是相當重要的,這包括每天的例行公事在內。

你對什麼事感興趣?寫下你想做的事和覺得有趣的事,舉凡聽音樂、畫畫、閱讀、去咖啡廳、煮飯、編織⋯⋯什麼都可以,看似瑣碎的小事,也能帶給你活力。

你可能因為想做的事太多,覺得自己沒那種心情做這麼多;也可能內心會反抗,不想做以前沒做過的事。但越是如此,就越應該專心致志地「開始」一件事。比方說決定閱讀,就得先從書架上拿出一本看起來最有趣的書,然後坐進沙發裡開始翻閱。

也可能你想進行不會造成壓力的活動,或索性什麼都不做,保障自己擁有真正的休息時光。不過,真正的休息其實是做一些讓自己快樂的事,就像契克森米哈伊所說,沉浸狀態能帶給人們幸福感。

除了有趣、快樂的活動,還有一些事能帶來成就感。像是在忙碌的日常中看完一本書的成就感,或是背起一首自己喜歡的流行歌詞的滿足感。這些看似瑣碎的成就,都能帶來莫大的樂趣。


想培養興趣卻怕花錢與時間 教你快速找出馬上可做的事
一般而言,人們對於必須培養興趣會產生壓力,原因大抵有二:一是時間,一是金錢。我們可以根據時間與金錢,把興趣分成四類:

.花很多時間的興趣
.花很多錢的興趣
.花很多時間和錢的興趣
.不花時間也不花錢,或是能由自己控制時間與金錢的興趣

像這樣加以區分,就能看出哪些興趣不受時間與金錢的限制,能「馬上」進行。反之,如果有些興趣需要花錢花時間,但你又「真的很想做」,那麼還是可以試試看。因為在興趣之上追加渴望進行的意志,必定能帶你進入沉浸狀態。

寫出「想進行的興趣」,並在旁邊加上感興趣程度,最高為5分,最低為1分。
再來是「時間成本」一欄,越需要時間的興趣,分數越高。比方「登山」,你可以評估前往離家不遠的山所需要花費的時間,進而評估「時間成本」,再進行評分即可。切記,不要寫成「預計的時間」。
接著是「金錢成本」,一樣的道理,請評估要負擔的費用會造成你多大的「壓力」,按1到5分來評。如果不花錢就打0分,需要花很多錢就打5分。

以這種評分方式進行,你可以發現所謂「馬上能進行的興趣」,是感興趣分數高於進入障礙分數的項目。舉例來說,「閱讀」(感興趣=4,進入障礙=2=2=1 )、「散步」(感興趣、進入障礙),這兩種就是馬上能夠進行的興趣。

「書法」需要時間與金錢,但感興趣分數卻最高,假設你能確保時間與金錢,那麼它也能成為馬上能進行的興趣。而「自學外文」的感興趣分數雖然低於「書法」,但時間與金錢成本卻比較低,而且是自學,這方面的成本可以自己掌控。

利用這種方式,你能立刻了解哪些是你感興趣的事、哪些是你能馬上進行的興趣。現在,就來進行馬上能做的興趣吧。至於那些需要時間和金錢的興趣,可以仔細思考如何確保兩者的充足,這也能成為你的活力來源
標籤:
瀏覽次數:145    人氣指數:1125    累積鼓勵:4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富有是一種選擇,而這過程要靠你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不能一直增加,人生要懂得減少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