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492565
 十二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封城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人謀不臧 尸位素餐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鮭氣兮兮
作者: 十二 日期: 2021.03.23  天氣:  心情:
「鮭魚之亂」的隱憂 反啟蒙世代 娛樂至死

聯合報 邱天助/世新大學客座教授(新北市)


最近,「鮭魚之亂」引起許多爭論與非議。反對者認為,只為吃鮭魚壽司就輕易改名,這種貪小便宜的舉動,不但拉低了「台灣價值」,讓日本人取笑,甚至指責這種貪婪的行徑簡直是「台灣之恥」。

也有人認為,名字涉及符號意義與身分認同。取一個合適的名字,不但具有「印象整飾」效果,顯現自己某種形象,也象徵家族世代的傳承;在「姓名學」的分析中,名字更承載著一輩子的命運,命名豈可不慎。所以,父母為孩子取名字無不用盡心思。由於名字如此的重要,民法也將「姓名權」視為「人格權」的一部分,並明文規定禁止「姓名權」的侵害。

然而,支持者認為,改名沒什麼大不了,為吃鮭魚壽司而改名,只是好玩罷了。「人不輕狂枉少年」,人生何妨為自己開個玩笑。這種不傷及他人的行為,甚至還可成為少年輕狂的珍貴回憶。

還有人主張「改名」是取回「命名權」的主體行動。人一生下來,都由父母依其意志命名,孩子並無同意權。「姓名決定權」是自然人決定自己姓名的權利,藉由改名,可以展現自己對名字的自主權。不過,有這種想法的人恐怕不多。更何況,這種選擇並非自由意志、自我主張的表現,而是受到商業行銷的驅使。

許多人對這種「吃鮭改名」的行為無法苟同,認為是非不分、價值偏差;不但作賤自己,更是離經叛道。然而,你的是非不是他的是非,你的價值也不是他的價值。「吃鮭改名」的爭議,正是「三觀不合」所引起。

據報導所顯示的資料,改名者的年紀大約落在十八至廿三歲之間,這是需要特別去理解的世代。與其指責,不如去正視這些年輕人的思維模式和生存心態。

這些被稱為「鮭魚世代」的年輕人,大都有下列行為特徵:淺層思考,人生不做長久規畫,行事不會觀前顧後;喜歡即興式的演出,獲得意外的效果。拒絕道德綁架,不談忠孝仁愛,不說禮義廉恥,只要我喜歡有何不可;反抗威權與傳統,將叛逆視為成長的動力。低慾望、低抱負,不求功成名就,只求一時歡樂;喜新厭舊,很容易厭倦,普遍缺乏情感的忠誠度。生活娛樂化,用娛樂來界定生活;人生不需要大道理,好玩才是王道。

這些行為傾向可視為一種世代特性,或許無關是非對錯;這些人也並非「怪胎」,而是當代社會教育文化下的產物,行為中往往透露出解放與壓仰的成分。因此,我們不應只是偏執的看成偏差或病態,所要擔心的是,如果年輕人越來越不喜歡思考,只追求從「快閃」中所帶來的短暫刺激和娛樂,從而導致面對現實的道德冷漠,屈從於商業利益下的廣告行銷。這種「反啟蒙」失去主體性的行為,會不會對未來的生活造成慌亂與虛無。






當「鮭族」孕育自政府的怠惰

聯合報 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新北市)


「鮭魚之亂」落幕,年輕「當鮭族」賺吃賺錢兩天後,都能順利改回原名。可見他們並無改名的真實意圖,只因了解政府放任改名的作業,提供了兒戲的好機會。據聞龍蝦、牛排、鮪魚或披薩等正蓄勢待發,期待他們真能造成改名的大亂之勢,或許標榜會做事的政府才願意積極地做些事?

政府呼籲不要輕率改名浪費行政資源,但當鮭族卻是政府所孕育。一堆荒誕不經甚至長達三、五十字的鮭魚名,主管機關以大法官釋字第三九九號解釋揭示「姓名權為人格權之一種,人之姓名為其人格之表現,故如何命名為人民之自由,應為憲法第二十二條所保障」為由,即使顯非《姓名條例》第一條所定「國民使用姓名之習慣」,也無須審查而一概許可。

三九九號解釋肇因於近三十年前,十歲的黃志成由家長以其名與同村較長者相同,申請改為黃志家獲核可。但改名後不到一個月,家長因黃志家受同學嘲弄為「黃指甲」又申請改名,戶政機關以不符合「字義粗俗不雅」的法定條件而否准。案經提起行政救濟再至聲請釋憲,大法官認為黃志家固非屬「字義粗俗不雅」,但「讀音會意不雅」則可認定屬法律所定可改名的「特殊原因」情形之一。

事實上,三九九號解釋僅宣告民國六十五年內政部所做「姓名不雅,不能以讀音會意擴大解釋」的函釋違憲,但因解釋文揭示「如何命名為人民之自由」外,理由書中又謂「命名之雅與不雅,繫於姓名權人主觀之價值觀念,主管機關於認定時允宜予以尊重」,才導致後來修正《姓名條例》時,對於否符合字義粗俗不雅或有特殊原因之改名條件,須由「主管機關認定」的原規定遭到刪除。因此,目前「更改姓名申請書」只須勾選含有「特殊原因」的選項即可,至於是何種「特殊原因」及改成再怎麼無厘頭的名字,主管機關均在所不問。

政府如果緊抓著「如何命名為人民之自由」一句奉為圭臬,《姓名條例》恐怕有超過半數條文也屬違憲。該條例第一條明定外國人、無國籍人申請歸化我國籍者,其中文姓名「應符合我國國民使用姓名之習慣」,其實已明示改名固然是人民自由,但所改之名至少須符合國人使用的習慣,這也應是三九九號解釋的本意。因此,政府對人民所改之名全然放任的行政怠惰,才應是鮭魚們讓台灣在國際上露臉的主因。






從「鮭」化潮看姓名制的輕率與文化霸權

聯合報 主筆室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這句話流傳多時的話,在這幾天徹底被打破。只為了為期僅兩天、名字有「鮭魚」即可免費吃壽司活動,全台竟爆發了另類的「鮭化潮」。在網路的推波助瀾下,一路不斷演化疊加,不僅有人改到了36字,最新的還出現長達50字,簡直成了一場鬧劇,更凸顯了現行台灣姓名制度的輕率與荒謬。

從這次的改名之亂,很多人才驚覺原來在台灣改名這麼容易!成年者只要拿著帶著身分證、戶口名簿,以及最近2年拍攝照片,花上50元等上幾分鐘就能完成,一生有三次的改名機會,很多人只為了吃頓免費的壽司,便用掉兩次珍貴的改名機會。但在其他國家改名通常沒這麼容易,在日本,得有正當的理由取得家庭裁判所的許可才可改名,在美國如果是非婚姻緣故改名,除了要向法院申請改名,核可後還要通知各方或登報公告,不像台灣說改就改。

這次申請改名的多半是年輕人,尤其集中在大學生,在網路及同儕效應下,大家結伴去改名,再貼文炫耀,變成一種很「潮」的行為,形成年輕人的次文化。這也凸顯了,雖然根據大法官釋憲及姓名條例放寬了規定,但規範卻很含糊,在六項可申請改名的情況中,其中「字義粗俗不雅、音譯過長或有特殊原因者」這項,因為漫無標準,遭到濫用,浪費了行政資源。

但如果要說在台灣改名很容易嗎?那可不一定。這次的更名之亂,就讓不少原住民感慨,漢人為了吃免費壽司可以改名,但原住民卻不能直接以族語文字(羅馬拼音)登記。過去原住民身分證只能登記漢名,阿美族導演馬躍.比吼在2002年前曾以一部「請問貴姓」紀錄片掀起原住民的正名熱潮,雖然姓名條例早在1995年放寬原住民可以回復本名登記,但過去不少原住民都遇過因為本名太長在回復族名時遭到戶政人員刁難的情況。

現在雖然觀念已經逐漸轉變,但姓名條例還是規定,原住民只能以傳統姓名或漢人名字與羅馬拼音並列登記,不能單獨使用傳統姓名的羅馬拼音,例如身分證上只能登記:谷辣斯・尤達卡 (Kolas Yotaka),而不能單獨註記Kolas Yotaka,內政部的理由是,這樣會影響社會認知困難。這規定忽略了對原住民而言,不論是漢字或是羅馬拼音其實都是外來的文字「工具」,沒有主輔之分,現行規定卻以漢人的思維框架了原住民姓名文化。

即使蔡英文總統一上任便向原住民道歉,但這項真正回復「原」名心願,原住民爭取多年卻始終未果。請問改名叫「陳愛台灣國慶鮑鮪鮭魚松葉蟹海膽干貝龍蝦和牛肉美福華君品晶華希爾頓凱薩老爺」,就不會影響社會認知困難嗎?

從這場鮭魚之亂看在台灣改名的容易與不容易,就可以知道現行姓名條例有多麼率爾與文化霸權。












標籤:
瀏覽次數:367    人氣指數:2167    累積鼓勵:9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封城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人謀不臧 尸位素餐
 
住戶回應
 
時間:2021-03-23 09:49
他, 60歲,高雄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