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339106
 呆掉了的 Alice~✿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寫給某作家的一封信/隱地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拒絕/李巧薇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牆與無牆/陳文茜
作者: 呆掉了的 Alice~✿ 日期: 2014.11.08  天氣:  心情:

文/陳文茜


西元1989年,冷颼颼的風。
蘇共總書記戈巴契夫實施4年政治改革(Glasnost)後,決定放鬆對東歐共產國家的控制。

11月9日,東德共黨政治局成員君特沙伯斯基告訴柏林的記者,將取消對西方旅遊的限制。
這名政治局委員把日期搞錯了,本來東德共黨的意思是11月10日才生效,但他提前一天烏龍發布;
當晚一些東柏林人跑到圍牆旁,看檢查站是否真的開放。他們等待了那麼久,壓抑了半個世紀,就在今夜吧!

上萬人,包括一名水電工擠在牆邊;東德邊界衛兵告訴他們:沒有接到任何命令……
事實上衛兵詢問上級時,居然沒有No,只是無回音。

人群已形成洪流,其寬長度比柏林圍牆還厚實。
在此之前一個月,東德剛發生一場大規模「歡迎戈比(戈巴契夫),抗議東德當局」的街頭示威,
人數約7萬人,警察以武力驅散示威者,甚至軍隊待命,結果引爆11月4日於東柏林史上最大的50萬人公民示威。

11月9日,那冷颼颼的夜晚,士兵站在牆上顫抖著。
一名水電工象徵性地拆掉了第一塊磚牆,然後群眾一湧而上,突然之間,衛兵讓步了。

民眾站在圍牆上揮旗、唱歌、喝啤酒,徹夜狂歡。
這個1961年築起分隔東西柏林長達28年,切斷親人家庭整整近30年的圍牆,一夜之間「倒塌」了。

從此,圍牆的磚塊,只成為象徵冷戰的收藏品,它是藝術、是回憶、是不可思議的淚水和著水泥凝鑄的,
然後在國際政治的瞬間變化中,永遠的柏林圍牆倒塌了。


>>年輕人在各地抗爭


東歐對蘇聯的反抗,這已是最後一波,前兩次皆以慘敗收場。
一次發生於匈牙利,也就是著名的「布拉格之春」(1956年),
當時蘇聯以坦克直入布拉格,輾碎了匈牙利爭取民主與獨立的革命。
另一個為1981年波蘭團結工聯,蘇聯再度許可軍隊鎮壓波蘭團結工聯組織。
團結工聯領導者鑒於1956年「布拉格之春」的教訓,決定停止罷工,解散團結工聯,等於保留組織實力,等待時機。
領袖華勒沙了不起的率領幹部自首,自己走進監牢,他的理由是:「我不會讓蘇聯坦克車輾過如母親般我的波蘭。」
一個看似「妥協」、「投降」的舉動,卻在1989年比柏林圍牆倒塌還早10個月,
抓住了蘇聯共產黨內部政治變化的時機,一舉成功進行波蘭政治改革。

於是1989,成了人類歷史上「共產主義」幾近死亡,自由主義全面勝利的一年。
1989年6月,波蘭團結工聯與共黨以不流血革命方式,分享權力,達成妥協,並進行正式選舉。
每個票櫃箱一票又一票唱名:「團結工聯」「團結工聯」……波共在選舉中慘敗。
團結工聯當年睿智地保留實力,保存國家的完整,……
8年後在100席國會席次中贏得99席。華勒沙成為東歐前共產國家中,第一位反共總理。

1989年11月,至今25年。人們遺忘了歷史,卻開始另一場「戰鬥」,
這次全球性對抗的主題林林總總,但矛頭皆指向「全球化導致的貧富差距」。

25年前破產的意識形態是「共產主義」。25年後,破產的是什麼?
好似資本主義,好似只是對其財政分配收入不均或貧富差距的控訴……
那麼多年輕人站在世界不同的角落抗爭,但他們的面前無牆可拆,
因為擋住他們的,是一道看不見、摸不著、也可能永遠推不倒的牆。



●2014/11/08 蘋果日報《我的陳文茜》

標籤:
瀏覽次數:215    人氣指數:6195    累積鼓勵:299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寫給某作家的一封信/隱地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拒絕/李巧薇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