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464728
 Today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先跟自己好好生活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如果人生有地圖
作者: Today 日期: 2018.07.22  天氣:  心情:
****************************************************************************************


--推薦文書摘節錄 - 書名如果人生有地圖 -



" 真正的悲劇不是我們發現做了不對的工作,過了不想要的生活, 而是留在原地不動。

別怕到處闖闖,試試不一樣的事情,不論你年紀多大。

快樂不是取決於外在事件的被動狀態,也不是我們個性造成的結果──

你並非天生快樂,或天生不快樂。

相反地,快樂需要有意識的改變觀念 "


人生如果非得有遺憾,我們如何在遺憾裡,仍然可以感受幸福。

這幾年,老人學正盛行,過去經濟起飛,享受著物質富裕生活的一代,正踏上人生的暮途,
他們正從風起雲湧的金色年代漸漸退出,開始跟人世告別。

作者做了一個長達五年採訪計畫,找出人生當中每個你無法閃避的問題,並企圖從一千位長者的身上,找出婚姻、事業、教養、
老齡的無悔人生所需的智慧!生、老、病、死既已無法避免,我們起碼得讓自己每個當下,都能悠遊自得,感受快樂。

在婚姻裡,如果你冀望對方做了什麼來為你帶來幸福欣喜,那麼你就很難快樂。
你的工作,如果只是為了獲得報酬,再拿來換取其他你想要的東西,那麼你就很難快樂。
關於老化,如果你只看到自己失去什麼,而不想想至少你還能做什麼,那麼你就很難快樂。
死亡之前,如果你有能做、想做卻沒去做的事情,那麼你就很難快樂。
但相對而言,如果把做不到的事,拿來折磨自己,那離快樂就更遠了。

關於「老」,你的想像是什麼?是駝背、輪椅、終日臥床?還是自在、安適、四處旅行?
而關於「去」,你的想像又是什麼?是恐懼、黑暗、充滿憂傷?還是放下、說愛、提前道別?

每個人對於老去,都有不一樣的想像,
而這本由老年學專家所撰寫的新書《如果人生有地圖》,清楚地告訴了我們一些重要的事情。
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在「從容老後」一章中,提及我們和父母對於變老要「有所準備」。
關於「老」,最新的研究告訴我們,老化的過程,其實是有跡可循的。
從年齡增長、多重疾病,到行動力衰退,到衰弱,到失能,到死亡,成為一條直行線。
只是,如果不幸走上了這條路,有沒有翻轉的可能?其實是有的,只是要「有所準備」。
準備什麼?年輕的時候是否有多運動,積存骨本並鍛鍊肌耐力?
年輕的時候是否戒除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抽菸、酗酒、吃檳榔,避免身體不會被反覆傷害?年輕時,
是否採取健康的飲食,多攝取蛋白質,維持正常體重,不讓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上身?
透過準備,慢性疾病、行動力衰退、失能是可以預防的。

透過準備,會讓看似不可預測的「死亡」這件事,變得比較不那麼緊張,不那麼令人焦慮。

推動你工作的是「使命」還是「存摺」?

專家們了解,你可能無法一、二次便擊中自己喜歡的工作;許多人都經歷過錯誤的嘗試。
但他們勸你切莫對你不喜歡的工作習以為常,進而在這種慣性中盲目摸索。
專家們告訴我們,光看薪水選工作是一條錯誤的路。
他們也認為我們不該被父母或同儕逼迫進入某種行業。
但如果這些事情不幸發生了,真正的悲劇不是我們發現做了不對的工作,而是留在原地不動。

要如何從一開始就做好生涯規畫呢?傑羅的建議出人意表,但極為實用。
把你的工作生涯,分成幾個就算沒事幹也無所謂的階段。
就是你可以冒險在目前不滿意的工作待上多久,一年、兩年,或許三年,這值得賭一把。
但一旦確定它不適合你,就別再浪費時間了。」他繼續說:
這是我相信人們該做的事。無論他們想進入哪個領域,
我都會在該領域花幾年時間替別人工作。

站在學習者的立場,盡可能了解該領域的知識,確認那是自己喜歡的領域。
如果不是,那請在一、二年內離開。你搞錯了──試試別的事情吧!
只要設好時間限制,同時有「該轉換跑道了」的自覺,你就可以享有實驗和冒險的自由。

別怕到處闖闖,試試不一樣的事情,不論你年紀多大。
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你會想了解自己是誰,以及擁有什麼樣的能力。
給自己一段時間挖掘內心,了解你的需求。在這段期間,別無他法──你一定要冒險。
因為如果你不承擔風險,就無法獲得人生的甜美。而事實的真相是,
人生的甜美總是伴隨風險而來。我一輩子都在冒險,
我巴不得可以告訴你我冒的險全都成功,可惜事實並非如此。
但你知道嗎?我從失敗中學到的東西比成功還多。

在專家們那一代,許多人都被迫從事過死胡同般的工作──他們就在那種經濟結構(比我們現在糟糕許多)中長大。
於那種經驗,他們相信我們永遠不該停止追求能實現自我的事業。
那或許會耗上許多年,但如果我們對現職不滿意,就永遠不該放棄──生命如此短促,我們卻已耽誤太多時間在討厭的工作上。
我們全都遇過以最狹隘的眼光看待人生的那種人。
他們堅守自己的陣地,被圍在辦公室或小隔間之中,下定決心待在小範圍的舒適區。

專家們表示,很多人的轉捩點都是在做了明確的選擇時出現。
這個選擇並不是你可能想到的「我該留下來還是離開?」而往往是有關在工作上嘗試新事物的決定
我的訪談清楚顯示,願意在關鍵時刻承擔風險的專家,就是回首工作生涯時最心滿意足的專家。
對許多最成功的長者而言,這種「說『要』」的態度就是他們最重要的工作原則。
而對其他人來說,事實證明,錯失的機會正是他們生命接近尾聲時,一個重大的後悔來源。

你不必為所有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負責,但你可以完全掌控你對那些事情的態度和反應。
如果你覺得煩惱、恐懼或失望,這些感覺是你引起的,必須像雜草一樣挖除。
研究它們是從哪裡來,接受它們,然後放它們走。如果你任憑外在壓力決定你的感覺和作為,
就等於放棄當你自個兒人生的執行長一職了。

在專家們看來,快樂不是取決於外在事件的被動狀態,也不是我們個性造成的結果──你並非天生快樂,或天生不快樂。
相反地,快樂需要有意識的改變觀念──天天都要選擇樂觀而非悲觀,
以希望取代破滅,選擇欣然接受歡娛和新體驗的態度,趕走無聊和倦怠。
快樂可經由刻意改變態度來創造,而非等待生命施予援手的無力感。

聽了專家的解說之後,我決定以「雖不如意也快樂」來形容他們的態度。
這個觀點與許多人相反──我稱之為「唯有怎樣才快樂」。盛行於年輕人之間的想法是:「如果……我才會快樂。」
空白處可任意填充:如果我減肥成功、找到對象、離婚並找到不同的伴侶、變得健康、變得有錢等。
專家相信這種「唯有怎樣才能快樂」的態度毫無助益,並將無可避免地導致失望。

心理學研究人員告訴我們,環境的改變──找到好工作、搬到你夢想中的陽光地帶,甚至結婚或者贏得樂透,
只能為我們的快樂程度帶來暫時的「激盪」。一般來說,在那段出奇短暫的時間過後,人們就會回到原本的快樂程度。
所以,我們著眼的種種「要是怎樣有多好」,頂多只能為我們的快樂帶來短期提升,難以持久。
研究顯示,對於創造長期的心境轉變,環境的變化幾乎毫無效果。

摒棄了人常有的「唯有怎樣才快樂」的觀念,專家有截然不同的想法。
他們主張,等待外在事件來「使」你快樂,是天大的錯誤。





****************************************************************************************
標籤:
瀏覽次數:414    人氣指數:2854    累積鼓勵:122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先跟自己好好生活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住戶回應
 
時間:2019-01-13 09:10
他, 91歲,嘉義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8-08-10 01:06
他, 44歲,台北市,經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8-07-25 14:12
他, 40歲,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8-07-22 09:11
他, 48歲,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