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571765
 筱涵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不要罵自己笨蛋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三件事、三句話、三樂、三不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追求快樂是起點,不是目的
作者: 筱涵 日期: 2011.07.14  天氣:  心情:
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人生有苦,包括:「生」、
「老」、「病」、「死」、「怨憎會」、
「愛別離」、「求不得」,以及「五蘊熾盛」等,
總稱為「八苦」。苦是人生的事實,不過正因為有苦,
所以人一出生就希望追求快樂,因此達賴喇嘛曾說:
「生命的目的是追尋快樂。」他採取與釋迦牟尼佛相對的角度來說,
佛陀講「離苦」,他則講「得樂」,
但呈現的都是人生的實相。雖然說追求快樂是人的本能,
但必須先釐清:我們所追求的快樂是什麼?
其實人類從出生開始,最重要的不一定是追求快樂,
而是滿足欲望,例如對食物、生活安全等欲望的滿足,
一旦欲望得到滿足就會產生快樂的感受,
因此「快樂」和「欲望」兩者間有絕對的關係。
在物質上追求快樂、滿足,應該是現代人共同的傾向,
否則物質文明不會發展得那麼快。可是,
在追求快樂的同時,不禁令人懷疑,
我們所追求的快樂,是不是可靠?能不能維持長久?
適可而止的欲望,本來是無可厚非的,
但是如果不合理、無止盡地追求欲望,
就會因為欲望得不到滿足而產生各式各樣的痛苦。
所以,人們表面上在追尋快樂,但事實上卻也在追尋痛苦,
因為所追求的快樂,都要付出痛苦的代價,
而且快樂不會是永久的真實,只是一種暫時的現象,
說穿了不過是一種幻影。 而且,享受快樂之後,
又會回到痛苦的原點,所以人生不過是從苦到樂、
從樂到苦,一個永不間斷的循環而已。
只是人們自我安慰,假想自己所追求的就是快樂,
結果卻永遠陷於痛苦之中。
佛教的密宗雖然特別重視「大樂思想」,
但這是指修行過程中,在精神上產生的喜樂。
例如,修習禪定時有所謂的「禪悅」,
只要能夠修到身心統一,就會有一種沒有綑綁、
束縛的舒暢感,也就是「輕安」的快樂;
又例如,中國淨土宗以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為終極目的,
也是以「極樂」來形容修行到最後的境界,
可見修行的確可以得到快樂的結果。可是,
修行的目的並不單只為了自己追求快樂,
而是為了幫助別人遠離痛苦、得到快樂。
如果僅以追求快樂做為人生的目標,
很可能會變成一個享樂主義者,而有所偏差,
更有可能適得其反地帶來痛苦。達賴喇嘛之所以說:
「生命的目的是追尋快樂。」是站在眾生的立場,
迎合現代人趨樂避苦的心理,才會這麼說,
我們千萬不要誤解達賴喇嘛真正的意思。
因此,追求快樂只能說是一個起點,是人類共同的希望,
不能誤以為追求快樂就是人生的最終目的,否則,
僅僅只追求物質生活上的快樂,帶來的結果可能就是痛苦。
而且以佛教的立場而言,應該要有「不為一己求安樂,
但願眾生得離苦」的精神,當一切眾生都得到平安與快樂時,
你才會真正的離苦得樂。 





  *來源轉貼自網路*
標籤:
瀏覽次數:329    人氣指數:13529    累積鼓勵:66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不要罵自己笨蛋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三件事、三句話、三樂、三不
 
住戶回應
 
時間:2011-07-15 07:10
他, 79歲,新北市,待業中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07-14 15:44
她, 37歲,新北市,政府機關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07-14 13:53
她, 37歲,新北市,政府機關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07-14 13:21
她, 37歲,新北市,政府機關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07-14 13:04
她, 37歲,新北市,政府機關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07-14 12:59
她, 37歲,新北市,政府機關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