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130045
 也來寫歌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披褐懷玉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今年的心願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想法vs意思
作者: 也來寫歌 日期: 2024.02.03  天氣:  心情:
自知篇之50 - 想法vs意思
2024/2/3

我常跟人提「意思vs意義」這一對概念。旨在提醒:我們所認為別人的意思,可能不是人家真正的意思(或重點)。(因此要小心、常跟對方求證)

今天我再說一說「想法」這個有趣的東西——

1 我們跟人家談話,說了一大堆之後,得到的是人家的「想法」——也就是對方「系統性的思維」。(它跟任何模型一樣,會有整體性與一致性)

2 而知道對方的「想法」之後,可以反過來幫助我們確認有沒有正確理解對方的「意思」。(就像你開始信任一個人,他的話你會傾向正面去解讀。你認為是詐騙集團,則每一句話都可疑)

◈◦°◈◦°◈◦°◈◦°◈◦°◈◦°◈◦°◈◦°◈◦°◈◦°◈◦°◈◦°◈◦° (以下可略)

語言的誤區很多,它常常為我們惹的事比幫的事多,更別提傳達不到重點,而白費力氣或誤事了。

我一直記得有次去郵局辦事被兇:

『欸、你這個不行!』

「什麼東西?」

『ㄨㄨ〇〇⋯⋯』竟然被罵了⋯⋯她以為我罵她?

「我是說什麼東西不行。」

『啊、是這個⋯⋯』立刻轉為和顏悅色。

    ――――――――――――――――

語言都是簡潔的。(像論文用語那麼周密嚴謹絕不可行,太累了)

而且說愈多,愈容易迷惑。(我們很容易抓不到重點)

因此使用語言並不如想像的容易。(通常愈熟的人,愈容易互相了解。反之已有成見,就愈容易誤解)

說者常要看聽者的眼神,動態調整速度,或補充背景資訊。

聽者也要設法跟上節奏,特別是一對多講述的時候。(不懂不見得能發問)

    ――――――――――――――――

有次我們單位突襲安檢,查獲並沒收了一些違禁品。有個犯人就說話了:

『媽的!我很久沒有吃人眼睛了。』

其他犯人聽了許多在笑。

我也哈哈一笑。這句話當然不是表面的意思,而是在說『有人看到不該看的東西』。意在警告「告密者」。

可惜我經驗不夠,沒去注意也許他在搜索每個人的眼神——若被他抓到或懷疑誰出賣他,就有事了。(黑道最恨『抓耙子』)
標籤:
瀏覽次數:82    人氣指數:82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披褐懷玉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今年的心願
 
住戶回應
 
時間:2024-02-03 11:47
紅袖:

是的。妳說的同頻,可以分兩型:

1 「內容」相同 - 例如同村、同學、同事或同國的人,有很多相同的記憶與認知。(我們一般主要靠這個——在一起久了可以改善)

2 「邏輯」層次相當 - 例如小學生、大學生、研究生(學者)能理解與討論的問題難度不同。愈往後,愈能應付未解的問題(而不只已有定論的教材),以及用多重角度去理解不同立場(甚至敵對)人的想法。(這種就有「修煉」的問題,要有「經驗值」。特別是某些領域有很多「求道」與「悟道」的故事)

像惠子與莊子可以辯論『魚快不快樂』,而讓人覺得精采,是因為他們邏輯層次相當,即使思想學派不同,還是可以明白對方在說什麼,並可以高手過招、攻守有度。
 
時間:2024-02-03 07:39
她, 60歲,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