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4158
 小魚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佛法以慈悲為本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慈悲的根源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佛法以慈悲為本
作者: 小魚 日期: 2010.12.05  天氣:  心情:
這種人類──一切眾生生命歷程中的悲痛過程,如專從自己著想,即成為聲聞的厭離(苦)心。如不但為自己,更為一切眾生著想,即成為菩薩的悲愍心。釋尊是並不專為自己著想的,所以一旦在菩提樹下,徹悟了人生的真實,即踏遍恆河兩岸,到處去轉法輪,擊法鼓,吹法螺,以微妙的法音,來呼召覺悟在痛苦中的眾生。從傳記去看,釋尊的一生,不外乎大慈大悲的生活,無非表現了慈悲為本的佛心。如進一步而推求釋尊的往昔修行,在傳說的本生談中,菩薩是怎樣的捨己為人!是怎樣的慈愍眾生!聲聞學者,也不能不說:菩薩以慈心而修波羅蜜多,圓滿時成就佛果。所以大乘的行果─ ─菩薩與佛,是徹始徹終的慈悲心行。如離去了慈悲,那裡還配稱為大乘呢!
  大乘經中說:菩薩與聲聞,雖同樣的稱為佛子,而菩薩如長者的大夫人子,聲聞如婢子。這是說:菩薩是佛的嫡子,繼承了佛陀的高貴而純正的血統。聲聞呢,他雖也依佛口生,從法化生,而不免羼入了卑賤的血統。這種卑賤的傳統,不是別的,是釋尊適應印度當時的──隱遁與苦行的獨善心行。聲聞是佛法,有深智的一分,但不能代表圓正的佛法,因為他含著違反佛陀精神的一分,即沒有大慈悲,所以『華嚴經』中比喻二乘為從佛背而生。因此,偏從聲聞法說,專以聲聞的心行為佛法,那是不能說佛法以慈悲為本的。然依代表佛陀真精神的大乘來說,慈悲為本,是最恰當的抉發了佛教的本質,佛陀的心髓。
標籤:
瀏覽次數:20    人氣指數:420    累積鼓勵: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佛法以慈悲為本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慈悲的根源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