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9045
 捷客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秋天幫助春天 轉載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取名子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麵頭
作者: 捷客 日期: 2012.10.24  天氣:  心情:

父母是北方人,小時候常吃麵食。母親每次想蒸饅頭時,就會叫我去巷口燒餅店拿一小塊麵頭。麵頭就是發酵過的麵塊,由於以前沒有鮮酵母,要做饅頭得放「麵頭」才能發酵,蒸出饅頭來。前兩天,在電視上看到這部「麵引子」片子,雖然沒聽過這個名詞,但是猜想它就是我們所謂的麵頭。



父親是文官,抗戰時追隨政府到後方工作,
1949年,隨政府撤退到台灣。父母來台是逃避共產黨的追殺,是自由意志的展現,不像許多老兵是被抓來的。他在台灣幾十年,卻仍然忘不了老家。小時候,聽他重複地說些老掉牙的典故,多少有些厭煩。現在想起來,有些慚愧與內疚。1949年,剛好是他一生的分野。終其一生,始終沒機會回到他的老家。

有一年,我去青島,遇到一位比我大二十歲的台商。湊巧他是獄長出身,曾經追隨過父親的一位司法界好友,與我一見如故。他說他去過那個父親一生念念不忘的故鄉。那是個河北、山西與內蒙古交界的小縣,在長城南方幾十里,人煙稀少,一年只能產一季旱田。我很難想像生長在那種偏僻鄉間的父親當年如何能夠考上北洋大學(中國最早的大學,以工科法科出名,著名校友如前司法院長王寵惠、王世杰、徐志摩、人口專家馬寅初、陳立夫、趙耀東、陳之藩等,1958年後改為天津大學)。
 
   像我這種二十出頭就出國漂泊的人,一生逐水草而居,沒有所謂的老家或故鄉,自然也沒有鄉愁。小時候在台中住過十幾年,現在偶然經過台中,也會到故居附近看看。那裏早就物換星移,街坊鄰居也已搬離,只認得幾個小學同學與一個將近
90歲的小學老師。每次媒體談到18趴不公不義時,就會想到老師。他自日據時代台中師範畢業後,在當年升學率最高的中師附小教了四十二年書,桃李滿天下。學生中包括縣市長、議長、議員、立委與數百個的醫生、教授、律師、工程師。退休後只拿2萬元出頭退休俸,卻經常被他所支持的政黨所羞辱,現在連給孫兒的壓歲錢都被刪掉 情何以堪。


【麵引子】

       


【麵引子】是以老兵故事如《老莫的第二個春天》、《竹籬笆外的春天》等片成名的李祐寧導演再度以時空變幻為主題所拍的電影。他以新的視角重新詮釋思鄉的心路歷程。本片是由大陸作家趙冬苓所寫的「山東饅頭」劇本所改編,描述一個二十歲離家的老兵橫跨半世紀的思念的親情愛情故事。由吳興國與葉全真領銜分演父女角色,兩人演技出神入化。
   
1949
年,孫厚成在回家途中被國民政府軍隊抓去當了兵,從此遠離了家鄉,連剛出生的兒子都沒見面。五十年後,台灣妻子過世,厚成才帶著與台灣妻子所生的女兒返鄉;然而,元配祖寧已過世,兒子家望不能體諒父親,他只好抱憾回台。
   
2009
年,家望得知父親中風,帶著女兒來台見父親最後一面,最後帶著父親的骨灰回那塊讓他魂縈夢繫的故土,完成他一甲子的心願。


 


 


 


標籤:
瀏覽次數:162    人氣指數:3362    累積鼓勵:16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秋天幫助春天 轉載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取名子
 
住戶回應
 
時間:2012-10-24 14:32
她, 63歲,高雄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12-10-24 14:51]:

每個人都有一段故事

 
時間:2012-10-24 10:41
她, 64歲,高雄市,家管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12-10-24 14:52]:

我都喜歡

 
時間:2012-10-24 08:45
她, 64歲,高雄市,教育研究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12-10-24 14:52]:

謝謝 昨晚臨時起意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