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9045
 捷客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台灣肺腺癌罹患率全球第一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教育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猴痘7大常見症狀
作者: 捷客 日期: 2023.04.19  天氣:  心情:
猴痘7大常見症狀,發燒、紅疹都上榜!台灣本土病例激增,如何避免猴痘傳染?潛伏期、治療方法一次看
新聞中心洪辰竺、林昕潔



猴痘有7大常見症狀!避免猴痘傳染,潛伏期、治療方法一次看
讀給您聽
powered by Cyberon
猴痘自2022年6月被疾管署列為第二級法定傳染病後,在台灣已累計40例確診病例,且本土案例比例較高、分布於多個縣市,令民眾更加關注疫情發展。猴痘常見症狀包括發燒、紅疹、頭痛等7大項,傳染途徑也不限於性行為,若有長時間密切接觸或親密接觸也可能感染,為了保護自己與他人免受猴痘騷擾,疾管署也提醒,符合條件的民眾可至網路平台登記猴痘疫苗接種,進一步預防猴痘感染發生。

猴痘疫情自去年5月中旬於英國爆發,截至2023年2月,全球已經超過8.6萬人確診、遍布至少109個國家,主要分布於美洲、歐洲,不過近期全球疫情有趨緩的跡象,新增病例數以美洲較多;而在台灣的鄰近國家中,猴痘病例較多的國家則有日本、新加坡、泰國等。

根據疾管署發布新聞稿,目前通報或確診的猴痘個案,經評估如果沒有住院治療照護之必要,且家中環境符合1人1室的隔離條件,可返家進行自主健康管理,後續再依據檢驗陽性與否與個案狀況,給予衛教指引、就醫協助、追蹤個案病況、收治住院等處置。




猴痘是什麼?傳染途徑有哪些?

猴痘是一種人畜共通的傳染病,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首次被發現於猴子身上,故有此稱;而人類首例感染發現於1970年的剛果民主共和國,之後在中非、西非熱帶雨林一代陸續出現報告。目前外界常見引起猴痘的病株大致分為兩種,分別為中非(剛果)病株以及西非病株。其中,剛果病株較為兇險,致死率可達10%,而相較之下,西非病株較為溫和,致死率約為1%;而疾管署資料也說明,目前的猴痘疫情中經PCR確診樣本均為西非分支猴痘病毒。

自1970年之後,猴痘在部分非洲國家有地區性流行(endemic),後續也有非洲以外國家報告境外移入病例。不過2022年5月14日,英國衛生單位接獲2例無旅遊史、無境外移入確定病例接觸史的家庭群聚猴痘病例通報,之後歐洲、北美洲多國也陸續通報確定病例。

猴痘病毒的潛伏期約為3-21天,通常為6-13天。至於猴痘傳染途徑與方式,包括:

人畜共通感染:直接接觸到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損傷皮膚黏膜,或是食用受感染動物的肉類。

人傳人:接觸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損傷皮膚黏膜,或是被汙染的物品。不過猴痘的飛沫感染較容易發生在長時間面對面接觸情境下,因此醫護人員、同住家人感染風險較高。另外感染猴痘病毒的孕婦,也可能透過胎盤垂直傳染給胎兒,或是在生產時因接觸造成傳染。

此外疾管署資料也指出,儘管密切接觸已知是傳染危險因子,目前尚未確定猴痘是否透過性接觸傳染。

猴痘傳染預防方法
猴痘7大常見症狀:發燒、紅疹、頭痛都要當心!

根據疾管署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資料,猴痘症狀與天花相似,但更輕微,症狀可能持續14~21天,包括:
發燒
畏寒/寒顫
出汗
頭痛
肌肉痛
淋巴腺腫大(如耳週、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
極度疲倦

此外,猴痘患者發燒1~3天後出現皮膚病灶,通常會從臉部蔓延到其他部位,且四肢比軀幹更常見,皮膚症狀變化依序為斑疹(macules)、丘疹(papules)、水泡(vesicles)、膿疱(pustules)階段變化,最終結痂(crust)脫落,且嚴重者可能有多達數千顆以上的疹子。

不過,疾管署提及,在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報告中,本次猴痘疫情患者的症狀表現較不典型,患者的發燒症狀比較不明顯,皮疹也可能較早出現在生殖器或會陰部,且不一定有擴散到其他身體部位,因此容易與其他性傳染病混淆。

猴痘的致死率一般低於10%,不過兒童、免疫功能低落的人較可能出現重症,後續併發症包括繼發性細菌感染、肺炎、敗血症等。

猴痘如何治療?有疫苗可以幫助預防嗎?

猴痘病毒患者的治療,目前以支持性療法為主,也就是透過輸液、維持營養的方法,減輕患者症狀與併發症。目前有數種藥物可用於治療,但僅建議嚴重病患或免疫低下者使用,而我國目前尚未備有相關藥物。

猴痘該如何預防呢?疾管署整理出4大方法:

避免人畜共同傳播:前往猴痘病毒流行的區域時,要避免接觸靈長類、齧齒類、生病或死亡動物,且食物都要煮熟再吃。

避免人際傳播:避免接觸猴痘感染者、避免容易接觸不特定人士的高風險區域,性行為應全程使用保險套。醫護有需要提供照護時,也需要遵照相關傳染防護措施。

如有任何疑似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告知旅遊史與接觸史。

疫苗接種:我國已採購JYNNEOS疫苗供操作正痘病毒屬之實驗室人員、曾與猴痘患者有高暴露風險密切接觸者,以及具高風險行為者等為對象進行接種。

此外,近期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也公開6大措施來預防猴痘病毒:

切勿觸摸猴痘患者的皮疹或結痂
切勿與猴痘患者親吻、擁抱或發生性關係
切勿與猴痘患者共用餐具或杯子
避免處理或觸摸患者的日常用品
經常使用洗手乳、肥皂洗手
外出時可用酒精、乾洗手消毒
標籤:
瀏覽次數:89    人氣指數:489    累積鼓勵: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台灣肺腺癌罹患率全球第一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教育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