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9045
 捷客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寧 靜」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吃燕麥有用嗎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市長到成為喪命街友的故事
作者: 捷客 日期: 2023.05.07  天氣:  心情:
【專家之眼】一個律師、市長到成為喪命街友的故事
2023-05-04 07:31 聯合報/ 高永光/考試院前副院長

美國俄勒岡州(Oregon)的一個小城鎮本德市(Bend),有一位曾經做過律師、檢方辯護官、議員及市長的科伊納(Craig Coyner),最後因為被吊銷律師證照而失業;又因付不出住房帳單,被銀行取消房屋贖回權,並請警方將其驅逐出屋,從2015年起淪為街友長達七年左右。最後,科伊納在今(2023)年2月14日去世,享年75歲。除了當地媒體報導科伊納的故事,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於4月28日特別撰文報導科伊納,該文成為上星期紐時讀者閱讀量最多的報導之一。

科伊納家族在本德市頗有名望,他的祖父就是當地有名的律師,科伊納在波特蘭(Portland)取得學位並考取律師執照。後來先成為市議員,1984年被議會選出成為本德市長。在他市長任內(1984-1992),科伊納的施政成績輝煌,致力於乾淨能源及永續發展,使本德市成為全美成長最迅速的小市鎮之一。科伊納備受市民、議會及媒體的高度肯定。

紐時及本德市當地媒體,為何要報導科伊納?除了敍述科伊納如何從風風光光的公眾人物,到他成為本德市第二街(Second Street),住在黃色帳蓬的街友,最後因為腳趾凍傷被送醫治療。但在初步治療後,旋即被請出院。今年1月他又返院回診,但情況惡化,不得不截肢;由於身體狀況不佳,沒多久又罹患中風,到2月中旬,科伊納過世。

相當諷刺的是,本德市是在科伊納擔任市長時,從一個採伐松木的小市鎮,成為木材運輸的鐵路交通中心。當時就有街友沿著鐵路兩旁露宿,科伊納擔任市長時,還前往發送過食物。

科伊納的故事不僅在俄勒岡州引起討論,在當地媒體成為談話性節目的話題,而因為紐時的報導,使街友(英文是homeless,直譯是「無家可歸」)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議題。媒體因為科伊納的案例,除了問為什麼會這樣?還指出: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下一個科伊納!

截至2022年為止的統計,美國「無家可歸」的「街友」,大概有500萬人。街友大都集中在25個大城市,其中前5名依序是:1、加州洛杉磯,總街友數65,111,每1千人中有街友16.9人;2、紐約市,總街友數61,840,每千人中有街友7.3人;3、華盛頓州的西雅圖,總街友數13,368,每千人中有18.2人;4、加州聖荷西市,總街友數10,028,每千人中有10.2人;5、加州奧克蘭市,總街友數9,747,每千人中有22.5人。

相較之下,台灣的街友總數,根據2022年底的報導,2016年底全台灣造册街友總人數是8,984人,2017年上升到9,272人,其中新北市街友人數最高達4,606人。以總人口2300萬計,全台每千人中只有0.35個街友。新北以總人口400萬計,每千人中也只有1.15人。筆者在列舉上述數字,所以説「根據報導」,是因為上衛福部的網站,資料陳舊,且沒有總數統計,可見中央及地方查報不力與不實。

衛福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網站上的「最新消息」還是民國108年8月29日反駁聯合報報導「5000街友沒有回家路」的説明;有趣的是,根據衛福部這個說明「輔導處理遊民共14萬9,067人次(含關懷服務14萬891人次⋯)」,這個數字當然有重複處理的案件,但據此數字大膽推測全台無家可歸的遊民,可能有10萬人左右吧?

為什麼台灣街友問題在過去20年,屢屢有新聞報導,且因此促成不少民間團體組成且深入研究,但問題一直沒有解決?每每在接近深夜時,經過台北車站、萬華車站及龍山寺對面公園,看到街友墊著紙板,蜷縮在地上或椅子上睡覺,總會感慨這個城市不是他們的!

科伊納的事件引起討論,從美國及英國的處理方式來看,他們主張:1、建立一個有效的協調工作系統,提供精確的街友數據,以及可以查詢到有什麼資源及協助計劃,可供街友解決問題;2、快速的再安置住宿的辦法,對於長期露宿街頭者,提供穩定的、安全的及有醫療支援的永續性安置住宿;3、能提供有效處理初次進入街友的危機反應系統,讓街友總數不再增加,特別是提供緊急醫療及暫宿系統,再進入後續永久性住宿安排;4、建立協助街友增加收入及就業機會,解決因為失業、收入銳減,甚至沒有收入而成為街友的可能性。

當然,以上各項措施還有很多細節被討論,也需要中央及地方政府合作推動。

台灣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安置街友(遊民)的法律規範不足,僅簡單規範在「社會救助法」條文中,地方政府只能透過訂定地方自治條例去處理,各縣市也只能就一己之財力,被動及消極去解決問題。以至於像北車及萬華的街友,被不當及歧視性的批評為「毒瘤」或「都市之恥」。

北車及萬華街友的困窘,見者無不怵目驚心卻令人生惻隱之心。台北市萬安市長在眾人期待下當選後,推動很多很好的大政策,如生育補助、大巨蛋續建、捷運東環線定案及都更案。如果車站街友安置能獲得妥善解決,台北市才能達到萬安市長宣稱的「偉大的城市」及「幸福的城市」。
標籤:
瀏覽次數:93    人氣指數:293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寧 靜」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吃燕麥有用嗎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