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37908
 Mainlander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身心靈都排毒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Life Partner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骨質疏鬆症
作者: Mainlander 日期: 2016.09.08  天氣:  心情:
這是聯合報的兩則骨質疏鬆的報導,我想應很重要,特摘錄供參。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吳至行指出,台灣年輕女性骨疏人數明顯增加,30至50歲中熟女鈣質攝取未達標準比率高達九成。近兩年台灣的髖骨、骨鬆、骨折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九,亞洲地區排名第一。部分原因是國人高達六成以上的鈣攝取未被吸收利用。
國人飲食習慣西化,但高鈉食物會產生與鈣質的代謝競爭,高油食物容易附著腸道,都會讓鈣質容易流失。此外,少曬太陽、維生素D攝取不足,以及只靠吃鈣補鈣的迷思,都造成鈣質吸收利用率不佳。

吳至行說,鈣質若要有效吸收,須搭配維生素D、鎂、鉀、磷、鋅等礦物質的協同作用;因此應注意飲食均衡,可攝取高鈣牛乳,乳製品、豆類、深綠色蔬菜都是高鈣食物,但要注意含草酸的菠菜、甜菜、蘆筍會阻礙鈣吸收,烹調方式也要避免高油高鈉高鹽。

在運動方面,負重運動有助提升骨密度方。吳至行建議,良好的行動力需良好的肌力、柔軟度與平衡感相配合,平時健走可雙手握均重的啞鈴或水瓶,走動均衡甩動,這樣就包含肌力與有氧兩種型態,再搭配暖身與收操的柔軟度訓練,就是一套完整的入門款行動力訓練套餐。

隨著年齡增長,骨骼質量也增長,直到30歲達到人生骨密度與質量高峰,然後隨著年齡老化,逐年減少骨質,每年約減少0.5至1%,停經後婦女流失更快,到80歲左右,約只剩下最高骨質的一半,此時跌倒容易導致骨折。

骨質疏鬆的診斷,可透過骨質密度檢查攝影儀來測量骨質密度。衛福部國健署在2012年出版的骨質疏鬆臨床治療指引中提到,要增加骨質密度,非藥物的治療方法為:注意飲食中鈣質攝取、適度荷重撞擊運動。

例如快走,研究顯示,快走運動強度約每小時7公里、每周3次、每次30分鐘,為期7個月後可增加停經後婦女腰椎骨質密度約1.1%;其他荷重運動如慢跑、爬樓梯、蹲馬步再站立、跳躍等都能增加腰椎與下肢骨骼的骨密度,上肢的荷重運動如斜站推牆、拉彈力繩、推舉啞鈴與所有的球類運動,每組的動作反覆20至30次,每回做2至3組、約20分鐘。
標籤:
瀏覽次數:40    人氣指數:40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身心靈都排毒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Life Partner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