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4158
 小魚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中國的宗教興衰與儒家 (一)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中國的宗教興衰與儒家 (三)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中國的宗教興衰與儒家 (二)
作者: 小魚 日期: 2011.11.07  天氣:  心情:
孔子的時代以來,民間的文化大大地提高。在政局的混亂變革過程中,由於王綱失墜,而天子獨佔的宗教,失去了尊嚴。社會的文化發達,造成諸子百家的戰國時代。宗教色彩特濃的,如墨家的「敬天」,「明鬼」;老莊的「久視」,「真人」說;陰陽家的「符讖」,「五行」說。在戰國時代,有著進一步的發展;江淮一帶的黃老之學,全真葆命,趨向於獨善的隱逸。這與燕齊一帶的方士道,都是後來道教的主要根源。道教,是在這些上,綜合民間的巫教而形成的,實為中國民族宗教的大雜膾。當時的儒家,從『中庸』到『孟子』,唯心的形而上學,大有進步,也重視身心修養。周秦間的儒者,結合了陰陽、五行、符讖,加深了神秘的氣息。

  戰國時代的諸子,不但儒與法,重視現實的政治,道家與墨家,也還是不離治國平天下。道家,是天子南面之術;而陰陽家的五德終始說,也與政治的變革要求相呼應。此外,儒家仰慕西周的政教,而高推堯舜的禪讓;墨家本出殷宋,而高推夏禹;道家高推黃帝;而許行他們,更高推神農。除了法家的法後王而外,大家都披上一領復古的外衣。

  儒家的孟子,是值得注意的人物。在儒家中,他不大重視禮樂,而好談身心性命。孔子還推重管仲,而孟子偏重王道,羞談霸業。孔子說「性相近也」,而孟子偏說性善。他不但弘道,而自認為衛道者,大罵楊朱、墨翟,以為「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儒者的中道精神,代以偏激的唯心論;對於未來的宋儒,起著重大的示範作用。

  從秦到漢初,政治是道家而兼法家。宗教方面,為道教根源的方士道,非常隆盛。秦始皇,淮南王,漢武帝,都是(方士)道的信仰者。他們有充沛的生命力,豐富的想像力。秦皇是六國的統一者;漢武是北逐匈奴,西通西域的雄主;淮南王也有帝皇的企圖。他們渡著神秘的宗教生活,而事功卻非常卓著。宗教是近於道的,學術是以道而統百家的。中國文化燦爛的時代,大統一,大擴展的時代,並不屬於儒者。
標籤:
瀏覽次數:54    人氣指數:2054    累積鼓勵:10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中國的宗教興衰與儒家 (一)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中國的宗教興衰與儒家 (三)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