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4158
 小魚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中國的宗教興衰與儒家 (十)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中國的宗教興衰與儒家 (十二)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中國的宗教興衰與儒家 (十一)
作者: 小魚 日期: 2011.11.25  天氣:  心情:
「僧道,不得於市肆誦經托缽,陳說因果,聚歛金錢,違者懲罰」。「若有官及軍民之家,縱令妻女於寺觀神廟燒香者,笞四十,罪坐夫男。無夫男者,罪坐本婦。其寺觀神廟住持及守門之人,不為禁止者,與同罪」。依此『大清會典』的律令來看,僧眾(道流)不但被迫而不干於民,不出戶牖,不得遊行教化,而且還嚴厲的取締婦女們到寺廟進香禮拜,營為宗教生活。佛教與道教,完全被封鎖在山門以內。一些自以為儒學正統的縉紳門第,往往掛起「僧道無緣」的牌子,即是這種反宗教意識的表白。自認為精通中國文化的乾隆帝,他公開的表示,同意儒家的觀點,「釋道是異端」;「在國家則為游民」。他一登位,即下諭痛責佛教界,首先將順治、康熙、雍正三帝與佛教的關係割絕了。接著,通行「甄別僧道」的工作。他容許「山林修道,布衣粗食,獨善其身」;而壓抑了宗教的社會活動,使成為孤立的,脫離社會的分子。被整肅的僧道們,所有的財產,沒收歸公。這一來,宗教界大大的惶惑不安起來。乾隆三次下諭,說明這並非屏斥異端,只是對付為害佛道,為害社會的偽僧偽道,然而他的真意,其後表白為:「此教流傳已久,人數繁多,一時難以禁革,是以朕令復行頒給度牒,使目前有覈查,將來可以漸次減少,此朕經理之本意也」。「漸次減少」,是他的目的,是他同意儒者觀點,「禁游惰,勸力作之本意」。而所以不曾斷然禁絕,並非尊重真僧真道,而是數十萬人的生活問題。他以為「僧道亦窮民之一」;「今之僧道,不過鄉里無依之貧民,竄入空門」。佛教被看作窮老孤獨殘廢的收容所。佛教與道教等的真意義,全被抹煞。如乾隆二年諭說:「釋道是異端,然讀誦經書之禮教者,得罪聖賢,比異端更甚!凡星相雜流,回教,天主教,一概禁絕不行」。嘉慶十年諭說:「釋道二氏尚不可信,況西洋教耶」?理學精神在政治上的成功,重要是一切宗教的排斥,養成了中國知識分子的非宗教傳統。乾隆以後,一切秘密結社的宗教活動強化,進行反政府的活動,是不無原因的。清末的天主教徒,為帝國主義作侵略先鋒,造成種種教案;其中中國知識階級的仇教活動,也不是沒有責任的。理學傳統的政治人物,不知宗教對於人生的真意義,使其向上的發展,而進行反宗教的抹煞政策。充其量,承認他「勸善戒惡,化導愚頑」;但自稱聖賢之徒的知識分子,當然是不需要了。這種排斥宗教的政治,當然不會做到徹底。但說到宗教,就聯想到迷信的錯誤,卻在中國知識分子的心裡,根深蒂固的傳下來。這被稱為中國正統的非宗教文化,果真是中國民族的幸福嗎?

  時代開始大改變,西方的勢力,跟著堅利的艦隊而來。儒家無法適應,迅速的沒落了。號稱中國正統文化,千百年來佔有政治與教育的儒家──主要是理學,可說是清一色的中國知識界。但僅是廢八股,開學堂,失去了教育權,不消十年,廿年,等於全部消失。脆弱到如此的不堪一擊,似乎太希奇了。全中國的孔廟,都不知怎樣的變了,還比不上飽經摧殘壓迫的佛教與道教,多少能為了拆廟毀像而呼號反對。這便是非宗教的,無信仰的上層文化,缺乏堅強力量的真憑實據。
標籤:
瀏覽次數:48    人氣指數:3048    累積鼓勵:15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中國的宗教興衰與儒家 (十)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中國的宗教興衰與儒家 (十二)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