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4158
 小魚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處相應教的基礎教法 (二)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處相應教的最高教法──第一義空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正觀六處的無常
作者: 小魚 日期: 2012.04.13  天氣:  心情:
「守護根門」若只停留在不看、不聽、不接觸那些負面的訊息與物質,在處相應教雖然非常重要,但那還算是淺層功課。處相應教還有深層功課,即是在六處之中同樣正觀「無常」。在六處中要怎麼正觀無常呢?正觀五蘊的無常,是觀見五蘊如泡沫、陽燄、芭蕉、幻法般的瞬息變化。正觀六處的無常,則必須觀見根、境、識三和合觸,每一個接觸受限於三個面向而變化萬端的無常。

六處跟六境相應,生起了辨識境界的六種心識。依於眼根生起了眼識來緣對色境;依於耳根生起了耳識來緣對聲境;依於鼻根生起了鼻識來緣對香境,以此類推。我們要在六根門頭即時觀見無常,根境識三和合叫做「觸」;一剎那、一剎那地不斷接觸,一接觸就有感受,一有感受就會有愛有不愛,有取有捨,有取有捨的運作就會產生業的痕跡。業痕就是將來輪迴生死的老本。因此經上說:根境識三和合生觸,觸生受,受生愛,愛生取,取生有……乃至老病死,純大苦聚集。每一剎那的接觸串成了生命的流轉,在每一剎那的接觸中,我們也看到了無常的法則!

這真是不簡單!我們怎麼能夠在每一次的接觸當中覺知它們的無常呢?我們生活中不斷接觸著許許多多的人事物,我們即使是身在道場之中,也很可能喜歡張三、討厭李四,千萬不要以為:儘管與張三接觸而極力避開李四,就叫作修行,那麼修行將變得十分空洞,難道你面對李四就不能構成修行嗎?這時你就要把處相應教中習得的修行功力拿出來!你要正觀,依我的眼根、耳根乃至意根等等而觸對著李四這個境界,生起了六識,在根、境、識三和合觸的過程中,我接受了不愉悅的內容,因此會討厭他、排斥他,這就構成了「觸、受、愛、取、有」的完整流程。你要清楚明白,是什麼原因使你討厭他;接下來,你要注意這些都是無常的,他的心念、言行都是在因緣會遇中無常變化的。在每個生命接觸的當下體驗無常,這才能放過別人,也放過自己;否則把你所討厭的「他」,停留在你的心裡加以定格,抓住「他」不放,那等於是不放過自己,讓自己被你所討厭的「他」捆綁住了。

根、境、識三和合觸的變化是無窮的。他即使可惡,你要不要釋給他一份善意?這個善意的境相進入了他的眼根,形成了他的眼識,根、境、識三和合的時候,會不會形成善的循環?生活在根、境、識三和合的無數接觸中,倘若能體會無常,那麼你就永遠留給自己一個機會,因為你可以體驗到伴隨根、境、識三和合的這些觸對,都是無常而可改變的。

我常向學生說,我們要習慣性地將與人的互動記錄歸零。為什麼呢?倘若你不歸零,你就拖著前面的許多印象,累積成為你心裡的夢魘,到了某個臨界點,就會來個「宇宙大爆炸」。於是你又看到了根、境、識三和合的無常性,這些觸對的內容,可以讓人向上提升,也可以讓人向下沉淪,那我們又何苦讓他向下沉淪呢?為什麼不拋給他一個善意,讓他向上提升呢?既然一切無常,過去的不愉快就放掉它,讓自己與他人的互動從零開始,每一個會遇的時刻,都儘量製造良好的機會給自己與別人,比如說,愉悅的神情、和藹的言詞、溫暖的動作,這在無常法則的運轉中,都將散發出正向的訊息。正向的訊息散發出去之後,別人接收到了,也會跟著醞釀出正向的訊息。這就是在無常法則下,無限的可能性與可塑性。我們只有在觸對境界時掌握無限可塑性的無常法則,才有可能突破自我的局限與自他互動的負面慣性。
(初善、中善、後亦善——《阿含經》的修行論 主講:昭慧法師)
標籤:
瀏覽次數:75    人氣指數:2475    累積鼓勵:1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處相應教的基礎教法 (二)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處相應教的最高教法──第一義空
 
住戶回應
 
時間:2012-05-09 18:06
她, 94歲,江蘇省,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2-05-09 18:03
她, 94歲,江蘇省,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2-04-29 17:10
她, 94歲,江蘇省,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2-04-28 18:56
她, 94歲,江蘇省,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