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70928
 Elaine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關於生命的價值》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孤獨與品味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人能生存的只有「現在」這一瞬間
作者: Elaine 日期: 2015.08.10  天氣:  心情:
不論幸福還是不幸,人能生存的只有「現在」這一瞬間
八月 7, 2015 15

人生,也有聽其自然就好的時候

我對很多事情都很無所謂,別人覺得是「重要抉擇點」的局面,我也常常聽其自然。

進松下電器時,也不像現在的學生求職前會先做詳細的企業研究,本以為知名的大企業薪水肯定很高,領到薪水後才知道不是那麼回事。原來是因為有電機工會的規範,不允許某家公司的薪資特別突出,可是我連這個都不知道。

我也不知道松下的總公司在大阪,在東京分公司考試時,還覺得「這公司比想像中的小」。因為是總公司錄用我的,要去大阪就任時才發現這個事實,實在散漫。

購買生命中最昂貴的東西──房子時也一樣,我到預售屋中心,一眼看中靠近門口的那棟物件,便當場決定:「好,就這個。」

太太畢竟比我精明一點,但前前後後看過一遍,還是決定最初看中的物件。我就是這樣隨興所至,回神時已經買了房子;再回神時,連孩子都生了。

說我沒有責任感,是沒有責任感;說我沒有計畫,也確實沒有計畫。看到這裡,恐怕有人會譏諷我,一直鼓吹大家要重視自己的風格、要嚴守自己的規則,自己反而做不到。

但我想說的是,只要在重要的事務、不能退讓的事務上遵守那些信念即可,其他的事務可以自由、彈性而為。

沒有好好研究想就職的企業,是因為我認為求職的重點是工作內容,只要能做設計相關的工作,進什麼公司、公司在哪裡都無所謂。至於買房子和畫漫畫,雖然都是我生命中的優先事項,但兩相比較,住宅的優先順序就降低了。

除了某些絕對不能退讓的事務,必須遵守規則外,其他事務都以適度的融通性、柔軟性,或是聽其自然的散漫態度對應,這也是我為自己建立的作法。進一步說,規則不是不能改變。一度做下的決定,不是一定要固執堅守、緊抓不放,當決定有誤、狀況有變、沒有效果時,應該順應時宜、臨機應變。

直到現在,我還能在漫畫家的第一線工作,也是拜這種柔軟態度所賜。

我不勉強追逐漫畫家之夢,大學畢業後去當上班族,原本以為人生就這樣了,三年後辭掉工作,走上漫畫家之路。

我走向「夢想」的路程並非筆直,而是彎曲的。我在選擇終生的職業時,斷定「就是這條路」的執著心很淡,看似有點欠缺信念,實際上也因此繞了遠路。

但我現在能以漫畫家的身分而活,可說正是我欠缺信念的繞路所賜。如果沒有那三年的上班族生活,我絕對畫不出畢生代表作《島耕作》系列。

如果沒有社會人的體驗,也很難畫出《黃昏流星群》、《人間交叉點》等作品中的飽滿度和深度。

在這一點上,那些遠路值得感謝。人在迂迴前進後,多半能養成比較寬廣、較有深度的視野。雖然沒有必要故意繞遠路,但我要特別向年輕人強調,繞路絕非浪費無益。

曾經看過一部電影,劇中有這麼一句台詞:「命運載著順從的人、拖著拒絕的人而去。」

人生也有聽其自然就好的時候,所以,任何事情都不要急著決定。別怕繞路,也別急著趕路。凡事都拘泥於原則和計畫,會限縮生活的幅度,僵化辨別事物的眼光。

重視「現在」甚於過去和未來

曾有人問我:「凡事聽其自然,也需要很大的勇氣吧?」

順應時宜、不做任何決定,也是一種決定和選擇,其中確實有某種意志在運作,但要說那個意志是「勇氣」,又好像有點不同。

我認為,能夠安然順應潮流的進展,多半是因為信賴自己長期的累積。

生命中一直有超越我們意志的力量在運作,任何事情都有可能超出自己的意圖和期待,成其所成。原因和結果必定在自己身上,這是我來自經驗法則的覺悟。

因此,我幾乎與計畫無緣,尤其是長期的計畫,完全沒有想過。

雖然配合截稿日期過生活,但計畫的範圍主要以週為單位。即使要預定計畫,最多一個月已是極限。當然,也不會過度擔心還沒發生的未來之事。

現在的年輕人二十多歲就擔心年老以後,聽到他們已經開始積存退休金的話題,雖然佩服他們的思慮周到,但是更覺得著急:「喂喂,還有其他更應該做的事情吧!」

我也曾聽過年輕的編輯這樣說:「對未來感到不安,所以不敢生孩子。」為什麼對不確定的未來那樣悲觀呢? 我難以理解。

如何面對未來的不安?應該不是現在的年輕人,而是他們的下一代要處理的問題。我在年輕編輯的說法中,感到他們把現在面臨的某些個人問題,當成將來的社會問題的「愚昧」。子女有子女的人生啊!

我不思考未來,也不留連過去。「那個時候那樣做就好了!」「為什麼會做出那種事?」這些事後追悔的情況,也幾乎與我無緣。

如果後悔和嘆息可以改變過去,我也會這樣做(不,或許還是不會)。但是過去已經是絕對無法改變的事實,即使後悔也不會再發生、改變、開始什麼。

對於過去,我們應該採取的態度是接受,基於接受而反省。我覺得,後悔是不能接受或不想接受時的「掙扎」。

世間稱這種不拘泥於過去的思考法為正面思考、樂觀思考。的確,關於命運,我是樂天派,但其實我只是重視「現在」甚於過去和未來而已。

我最重視的就是「現在」。大家似乎忘了,人是不論怎麼掙扎,都只能活在「現在」的動物。

看看貓狗就可明白,牠們完全沒有確保下一頓吃食的念頭,只要現在填飽肚子,就擺出滿足的舒服姿勢,完全不擔心下一頓,就連有一餐沒一餐的野貓野狗都是這樣。

看到牠們,人們會說「真是無憂無慮的傢伙」、「沒有擔心未來的智慧,反而叫人羨慕」,其實人也一樣。

不論幸福還是不幸,人能生存的只有「現在」這一瞬間。既然如此,過去、現在和未來這三者之中,最該重視哪一個,應該想都不用想吧!

忘記過去、忘記未來,專心「現在」,全力關注眼前的事。如果能這樣慎重過著「現在」,過去和未來就不再可怕,也自然可以順應命運的安排了。

當然,能讓命運站在自己這一邊的,肯定是以「活出現在」為生存鐵律的人。

 

書名:別人是別人,我是我:《島耕作》之父弘兼憲史的生存美學
僕はこう考えて生きてきた
作者: 弘兼憲史
譯者:陳寶蓮
出版社:天下文化
標籤:
瀏覽次數:180    人氣指數:3320    累積鼓勵:157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關於生命的價值》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孤獨與品味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