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070935
 Prinz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我對婚姻的看法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也談選舉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科學,有必要嗎?
作者: Prinz 日期: 2014.11.25  天氣:  心情:



科學方法只有在科學領域才適用?


這個問題在今天的會議中被提出,而這是一場商業會議。我在會議中否定了一些說法,理由是這些說法「一點都不科學」;這些說法的提出者之一反駁我:「我們談的是企業經營,是商業模式,這些本來就不是科學問題。」我一時語塞。


不是被駁倒了,而是要把這問題說清楚的話會議得開花,大夥兒都甭吃午餐。


首先甚麼是科學?許多人都把科學定義成狹義的「自然科學」───物理、化學、生物、醫學、機械、工程,這些「理科」才是科學;至於文、史、哲、政、法、商,這些泛稱「文科」,不是科學。


不屬於科學的領域就可以不科學了。這其實是個誤會,天大的誤會。


我舉個例子:小明天生手長腳長,體力佳反應快,我們說他是運動型的人。小胖恰好相反,於是我們說他這人不是運動型,或者叫他死胖子。小明找小胖去跑步,小胖拒絕:「我不是運動型的人,所以我不需要運動。」


發現謬誤了沒?我們叫他死胖子不是因為他「不需要」運動,而是他「不善於」運動;相反的,正因為他是死胖子,他比小明更需要運動。


這個比喻放在科學來說,意思是有些領域在性質上難以運用科學方法,另一些領域比較容易,這是事物本來的屬性。例如你要研究滾動的球的速度,很容易設計實驗,只需要一條軌道一只碼錶;另一些較複雜的可能需要溫度計、氣壓計、電壓計、化學試紙或顯微鏡......即便目前沒有發明出合適的實驗工具,或者經費太高做不出來,至少在方法上是可以想像的。一般自然科學領域的問題就屬於這種,比較單純,容易以科學方法處理。


另一些問題則很難。例如明朝衰亡的原因為何?或者甚至問歷朝歷代衰亡的共通原理?很難提出答案,要設計出實驗去驗證答案更加困難。又例如當愛情出現障礙時,應當把時間心力花費在排除障礙抑或另尋合適對象?這些問題幾乎難以想像能用科學方法加以解決,更遑論實際解決。我們給這種問題一個標籤「見仁見智」,也就是沒有正確答案。


然而真的沒有正確答案嗎?或者有,只是憑人類目前的智慧尚未找到答案?又或者答案是存在的,但實際上不可能找到?如果把難以得到答案或目前沒有答案的事,一概當作「不存在正確解答」,那只是偷懶罷了。


小胖不是運動型的人,不是因為他不需要,只是他天生做運動比別人困難而已。如果他因此放棄運動,他就得一輩子當死胖子。一般人總認為文科領域的問題沒有正確答案,只是因為文人往往放棄了科學方法,並不是不需要。


「不科學」不好嗎?這又回到「甚麼是科學」這個問題上。科學並不是指某些領域,而是一種方法,一種探求「客觀真實」的方法。所謂客觀真實,是指無論任何人基於理性都能夠認識到的真實,它存在於人心之外,與人的觀點立場態度評價無關


有些事情是有客觀真實的,另一些則沒有。例如隋棠長得正不正?顯然沒有客觀真實;不是找不到標準,而是長相美醜這件事無法獨立於人的主觀感受之外,即使有標準,也是主觀的標準,不具有理性上的充分理由。換一個問題:認為隋棠很正的男性有幾人?這就有了客觀真實的答案,例如在中原標準時間某時的台澎金馬地區,有2,378,447人。也許這個數字隨時變動,也許很難精確調查,但它必定是存在的。


再換一個更清楚的例子。托爾斯泰有一本小說叫「人為甚麼而活」,這題目的意思是「人活著是為了追求甚麼目的?」顯然必須根據價值觀人生觀才能決定答案,見仁見智。假如題目是「人類這種動物的存活需要哪些條件?」這就有了客觀的正確答案,一旦生物學家找到了正確答案,無論你是托爾斯泰還是毀三觀的賴子,答案都一樣。


因此只要存在著客觀真實,科學方法就是必需的,因為沒有其他比科學更加可靠的方法。文科領域沒有客觀真實的問題嗎?當然有;不但有,而且非常多。例如阿里巴巴成功的原因是甚麼?李白的詩何以讓人覺得浪漫?死刑對於治安的改善有無必要性?愛上一個人究竟有沒有理由?這些問題其實全都存在客觀的正確解答,只是一旦被劃進「非科學」的領域,就變得似乎不需要科學方法了。


解決問題該用甚麼方法,應該與問題的屬性有關,而不是這個問題被劃在哪個領域。然而人們的思維習慣卻受到「領域」的影響,例如長期處於人文領域往往培養出「文人思維」模式。


文人思維最明顯的特徵之一就是喜歡「講道理」(撇開那些不講理的文人),只要道理講得通,講得好,就被當作正確。如果甲君講得對,乙君也講得對,怎麼辦?答案是全都對。


文人思維裡最糟糕的就是濫用「見仁見智」,許多根本就存在著客觀真實的事物也用見仁見智去打發,尤其中國文人有「中庸思想」當靠山,「不要偏廢,不走極端,各有各的好」,正合他們的胃口。甚至連有沒有客觀真實這件事都以「信則有不信則無」、「心誠則靈」來蒙混過關。


有道理的說法,就符合客觀真實嗎?茲舉一例───


網路上曾經流傳一個說法,說沖馬桶的時候要蓋上蓋子,否則馬桶內的細菌和有毒物質會飛到空氣中讓人吸入,危害健康。因為沖馬桶時瞬間氣旋能往上衝到6公尺高,會將髒東西的微粒帶著一起飛揚。反對者則認為沖馬桶時水是向下旋轉進入排水管,不可能產生向上的氣旋。反對者的反對者又說,雖然水是往下旋轉,但空氣無法跟著進入水管,基於角動量守恆空氣會往上衝。然後再反對者說沖水時角動量幾乎都在水平旋轉,上升的力量很小,不足以攜帶水珠上升.........


聽起來似乎都有道理,是吧?文人思維告訴你這個問題是見仁見智的,看你從甚麼角度,從甚麼觀點,甚麼立場.......但科學家根本不在乎觀點,他們做實驗。實驗者將一千萬隻細菌倒進馬桶中,然後沖水,再蒐集馬桶上方的空氣,檢查捕捉到的細菌數量。像這樣的實驗當然可以設計得嚴謹或粗糙,但科學家相信「沖馬桶時上方空氣有多少隻細菌」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不可能見仁見智;而探求這個客觀真實答案的唯一方法,是去做實驗,不是坐在馬桶上空想。


甚麼時候講道理呢?做完實驗,得到正確答案以後。上述的實驗證明,沖馬桶時只有極少物質會擴散到空氣中,對人體幾乎不可能造成危害。至於為何如此?這才開始設想可能的原因,提出假說,然後進入下個階段的實驗。


類似馬桶細菌之類的問題已被劃歸科學領域,除非你的文人思維已經病入膏肓,否則一定會認同做實驗才能得到確切答案。但同樣存在著客觀真實,要是被劃入「非科學」領域你就不一定認為需要科學方法了。


例如上午會議的主題是:「廣告走kuso風格是否比較能吸引年輕人注意?」這當然有客觀真實的答案,不是能就是不能,不可能二者皆是。那麼怎樣才能得到答案呢?在這個問題上如何運用科學方法?可惜與會者全都認為不需要科學方法,張開嘴用說的就能得到答案。


甲君說:「年輕人喜歡幻想,喜歡打破成規,所以比較認同kuso的表現方式。」乙君認為:「但是我們的產品性質不適合kuso,年輕人並不認為我們的產品是屬於年輕人的,kuso只會讓他們覺得突兀。」丙君不以為然:「正因為以往的形象塑造都偏向穩重保守,年輕人才會這麼覺得,因此我們更應該重新將產品年輕化。」丁君說:「可是長期塑造的形象很難以一支廣告打破。」戊君說:「這也不一定,過去也有靠一支廣告推翻傳統形象的例子.......


這類的討論大家都司空見慣了,商務會議不都是這樣嗎?假如某君提出了說法,經過眾人的挑戰後一一加以說服,能夠有理有據駁倒每個反對者,那麼他的說法就會被眾人接受,成為會議結論。這還是比較健康的會議,排除「官大學問大」之類的破毛病。


然而,有道理的推論未必符合真實,卻沒人想做個實驗加以證實。甚至有時連推論都十分粗糙,完全是基於「信念」導出結論。例如「堅持誠信,最後必定被消費大眾認同」,以這樣的信念為出發點去制定業務發展策略。但是堅持誠信就能被接受,這件事有經過任何驗證嗎?未經驗證怎能當作事實呢?「堅持誠信」是一個主觀的價值判斷,沒有客觀真實問題;但「堅持誠信必然被消費者接受」就是一個客觀命題,是可以證實或證否的。


科學方法當然不是只有做實驗一途,即使在自然科學領域也不是任何假設都必須經過實驗證明。進化論就是一個例子。由於生物進化動輒需要經過好幾萬年才能顯出可見的性狀,而且受到環境中無限多的變數影響,現實上不可能將現存的生物以實驗的方式重複其進化歷程。但科學家在地質學、考古學、形態學、基因遺傳學等各方面得到的大量證據,均指向生物進化是事實,這些證據對於進化論的支持絕不亞於任何實驗的合理性。


無法做實驗,只好以大量旁證達到相同的證明度。好比法庭上要證明被告殺了人,不可能做個實驗來重現「被告殺人」這件事,只要有充分證據也能合理定罪。但是能做實驗的情況卻不做實驗,那就不科學了。


不科學有甚麼不好?沒甚麼,只是會犯錯誤罷了。如果你不在乎錯誤與否,科學自然與你無關。我是個熱愛科學的人,但買件衣服我也不會跑遍全台北比價。有些小事犯錯無所謂,最怕養成不科學的習慣,在重要的大事上也犯錯誤。


我們一般人不像科學家那樣,有足夠的知識和設備做各種實驗;事實上,科學家也不是在任何事上都有能力做實驗。比科學實驗更重要的是科學態度,一個人只要有了科學態度,就能培養出理性的判斷力,他會知道哪些事可信那些事不可信;對於不可信的事物他即使沒有正確答案,也能安守於自己的「不知道」,而非妄下定論甚至掛上「心誠則靈」的招牌。


除了科學態度外,科學的思維方法也很重要。要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並非一朝一夕,需要長時間的練習,除了吸收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不斷養成各種理性的思維習慣,例如遇到任何事物都要問三個問題:一,這是甚麼?二,根據甚麼?三,還有甚麼?也就是「概念和定義」、「充足理由律」和「範疇意識」。尤其是文科領域的人往往有濃厚的文人習性,凡事只講情懷、理念、感覺、體驗───也許在主觀的道德命題或審美事物上能夠提升層次,一旦處理客觀真實就顯得愚昧任性,錯誤連連又沒有自覺。


科學的進步日新月異,假以時日,科學方法必能大舉進攻文科領域;許多現在只能憑直覺講道理談境界的問題,到那時都能以科學方法做個了斷。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心理學。在很長的時間裡,心理學一直被當作與哲學相近的「文科」,以佛洛伊德式的分析法對人類心理結構提出類似文學的模糊論述。這種不科學的做法難以滿足現代的心理學家,於是紛紛以認知科學的角度重新檢視。因為以往那些一廂情願的理論說明,無論合理或不合理,現在都可以用腦神經顯影技術、行為實驗、問卷調查、環境模擬,以大量的資訊數據與統計學分析加以取代。


從物理化學那邊借來科學工具,摘掉人類心靈的神秘面紗,然後發現人腦只不過是比較複雜的器官罷了───心理學與生理學其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此外社會學科也是,無論在商業、政治、法律、社會學等領域,有識之士紛紛借助自然科學的方法,從而發現許多與過去經驗或常識不符卻更正確的事實;而長久以來想當然爾的做法,在科學之光的照耀下顯露出錯誤甚至可笑。


科學當然不能處理一切問題,它只能用來發現客觀真實。文科尤其是藝術與哲學領域,還是有許多事物涉及價值觀審美觀,這些終究要留給主觀感受,也只有這些才應當留給主觀感受。「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神的物當歸給神」,關鍵你必須有區分該撒與神的能力,這是最基本的。









標籤:
瀏覽次數:355    人氣指數:1735    累積鼓勵:6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我對婚姻的看法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也談選舉
 
住戶回應
 
時間:2014-11-26 20:54
她, 46歲,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