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339106
 呆掉了的 Alice~✿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用心溝通,相知相契非難事/張璇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河流彎彎/胡也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糖葫蘆/向蒔
作者: 呆掉了的 Alice~✿ 日期: 2014.11.11  天氣:  心情:


文/向蒔


  就像過生日吃蛋糕一樣,光棍節要吃糖葫蘆,
  聽說只要在光棍節當天晚上11點11分之前吃上二串就能「脫光」,也就是脫離光棍之意……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11月11日成了光棍節。

望文生義,會以這天為光棍節,大概是取其字面上四個「1」之故吧。
這個不知何時緣起的節日,經過口耳相傳,近年已廣為人知,甚至還衍生出一套約定俗成的過節習俗,就像過生日吃蛋糕一樣,
光棍節要吃糖葫蘆,聽說只要在光棍節當天晚上11點11分之前吃上二串就能「脫光」,也就是脫離光棍之意。

初聽這種說法,我真有突兀之感,從沒想過,尋常一串糖葫蘆,經過時光流轉,能幻化出這種象徵意義。

記憶中糖葫蘆好像總是在冬天出現,而且是冬天的冰果室。

巷子口拐過大馬路那個三角窗,是附近唯一的冰果室兼雜貨店,除了日常用品,門口醒目的地方還擺了十來個玻璃缸,
有餅乾、糖果、酸梅等等吸引小孩子流口水的玩意兒,牆上還有泡泡糖和一些較高檔的零嘴,
但那得抽紙牌,中獎與否憑運氣,大部分都是「銘謝惠顧」,不過小孩子也有破解之道,幾次之後就知道哪個位置哪張牌有獎,
照著哥哥姊姊們累積的經驗按圖索驥就是。但老闆娘更聰明,她先把中獎牌子抽掉一些再掛上牆,小孩子畢竟鬥不過大人。

冰果室的主力當然是賣冰,八寶冰、香蕉冰、蜜豆冰等等,十來種冰品價目表貼在牆上,
但僅供參考,實際結帳金額會少一點,因為「熟人嘛」。

冰果室只有三張桌子,椅子呢?不知該算幾張,四人座的竹編椅子,高高的椅背將座椅分成二邊,四人二排背對背,
互不相干,卻關係密切,誰挪一下身子,竹椅子就伊伊歪歪叫,其他三人跟著動。

冰果室門口有二座圓滾滾、胖嘟嘟的郵筒,所以店裡還兼郵務代辦,那時標準信封背後是「莊敬自強,處變不驚」之類的標語,
郵遞區號得去冰果室查,三百多個鄉鎮密密麻麻貼在牆上,沒人告訴我那是按縣市分類,我也不知哪個鄉哪個鎮屬什麼縣市,
常常找得脖子痠,有一次幫哥哥跑腿,老闆娘的兒子好心幫我把郵遞區號填上,再貼好郵票:「告訴哥哥,以後自己來。」
他跟哥哥同班。

冰果室一到冬天就蕭條了,這時老闆娘就在店門口架起爐子熬糖漿,鮮紅的糖漿在鍋子裡咕嚕咕嚕叫,
一串串的棗子早備好在一旁,等火候夠了,再往鍋裡過一過,一串誘人的糖葫蘆就完成了。

裹上糖漿、紅豔誘人的糖葫蘆一串串插在金黃色稻草紮的草把子上,有點美麗,但哥哥說像狼牙棒。

糖葫蘆一般都是用棗子串成,偶有用番茄,不是現在常見的小番茄,是俗稱「黑葉仔」的大番茄,
雞蛋般大小的糖葫蘆,吃起來是很過癮,但要說滋味,也還真的沒什麼滋味,不過就是吃番茄嘛。

至於棗子做的糖葫蘆味道如何?按理該比較好吃,但奇怪,糖葫蘆一入口,除了外層的糖漿爽脆甜口外,
棗子不是過於青澀,就是熟透的鬆軟,很少有恰到好處的,媽媽說:「當然啊,棗子都是老闆娘特別挑選的。」

特挑的怎會這麼難吃?

媽媽一邊晾著衣服,笑瞇瞇說:「特別挑水果攤賣剩的。」

儘管難吃,但每年糖葫蘆一出現,我還是一定得買一串,一邊吃一邊嫌,信誓旦旦許諾,明年再也不買,
當然,這些話明年一定重複一次。

為什麼學不乖?我想可能跟它鮮紅欲滴的外表有關,真的美麗呀!

或許是位置適當,也或許是老闆娘經營有方,後來冰果室買下旁邊土地,擴建成小型超市,分別由老闆娘二個兒子經營。

二兄弟接手後把店面重新規畫,一邊是日常百貨,另一邊冰品生鮮,裝潢得明亮光鮮,重新開幕那天,花圈擺了幾十公尺,
醒目的白底綠字大招牌「長青超市」遠遠就可看到。店名來由是二兄弟名字中各有一個「松」跟「柏」字。

那時哥哥正在學雕刻,興致勃勃找了塊原木匾額,不眠不休刻了「松柏長青」四字送過去,
就掛在店中央最顯眼的地方,哥哥為此還得意了一陣子。

兄弟二人同心努力,沒幾年時間就聯手把小商店打造成鎮上最有規模的超市,人人購物、消暑幾乎都往那裡跑,
連帶也影響附近商圈,小鎮最熱鬧的市區由原本的中山路慢慢往那裡移轉,甚至有取代之勢。

這樣的成績老闆娘自然樂得逢人便笑,她退而不休,每日仍殷勤的在店裡穿梭,
遇上老客人往往一聊半天,還得勞煩兒子拿二張椅子到騎樓去,因為要促膝長談,幾次路過都看到店門口擺著龍門陣,熱鬧得很。

風光了幾年,有段時間經過那裡,店裡依然人潮不減,但門口不見老闆娘聊天,不知怎的,總隱隱覺得店面好似有點不同,
只是匆匆一瞥,說不上哪裡異常,直到有次上門去,才發現店中間豎起一道牆,薄薄一片,將店面一分為二,
原本賣冰品生鮮的也販售百貨,另一邊呢?一樣,幾乎同樣的商品,那邊也有得買,這不等於二家一模一樣的店嗎?

「到底怎麼回事?」我問哥哥。

「怎麼回事,稍想一下也就懂了。」哥哥早知道此事:「兄弟二人共過患難,卻難逃樹大分枝的鐵律。」

兄弟鬩牆的事,鄰里間時有所聞,不算什麼了不起,只是鬧到如此,也算本事了。

那哥哥精心刻的「松柏長青」匾額呢?我調侃哥哥:「該不會剖成二半,一人松柏,一人長青吧。」

哥哥聽了大笑幾聲,最後以一聲嘆息作結。

一家老字號商店的商標是很值錢的,既然分了家,總不能共一個店招吧,
果然,後來兄弟二人為了「長青超市」的招牌爭執不下,連老母親都排解不了,
那段時間老闆娘常往佛寺跑,似乎也只能如此了,兒子聽不進自己的話,只好把心事告訴菩薩,至少不會欲訴無人。

最後問題如何解決不得而知,只看到二塊一般大小,白底綠字的招牌一左一右,互不相讓對峙著,
一塊是原來的「長青超市」,另一塊是「柏年超市」。

二家超市的競爭從招牌、價格、商品數量,最後延伸到停車問題上,只要在柏年店門口停車,就不能往長青走,
否則工讀生會提醒你停錯了,如果老闆娘在,她會打圓場說:「沒關係,都一樣都一樣。」
一段時間之後,老闆娘不說話了,只默默看著工讀生認真的執行任務。

兄弟勢如水火,最為難的是老母親,面對人生最大的困局,老闆娘雖然無策,但也不放棄,她依然在店裡穿梭,
固定這邊一個月,那邊一個月幫忙,只是手上多了串佛珠,長年不停轉著,偶爾幾次看到我,她會叮嚀「常來」,
眼神中有一種我讀不出的東西。

想起停個車得楚河漢界,涇渭分明,我在心裡嘆口氣,但仍點頭說好,我願意在口頭上成全老人家。

離開時,我習慣回頭看看,閃爍的霓虹燈映照在老闆娘臉上,時明時暗,夜裡的超市燈火輝煌,
玻璃大門前一道佝僂的身影,數著佛珠,口裡念念有詞,不知怎麼,總勾引我想起早年冰果室裡,那四人座、背對背的竹椅子。

光棍節那天,收音機裡主持人正談著過節種種趣事,那時車子正經過超市,意外發現,柏年超市騎樓下,
一口鍋子正咕嚕咕嚕熬著糖漿,幾串鮮紅的糖葫蘆已插在草把子上誘人,我把車子慢慢減速,想停車買串回味童年,
想想,終究算了,人事已非,路過就只是路過吧。

踩下油門,車子一眨眼就穿過市區離開小鎮,就像回憶也只一閃就過了,
只是不知,明年光棍節,另一邊長青超市會不會也賣起糖葫蘆來。



●2014/11/11 聯合報


標籤:
瀏覽次數:250    人氣指數:4710    累積鼓勵:223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用心溝通,相知相契非難事/張璇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河流彎彎/胡也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