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0049503
 和平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印度选举700老师死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不能把自己的家守小了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追錢人?李國鼎 孫運璿
作者: 和平 日期: 2021.05.22  天氣:  心情:
又一个,追梦想的伟人的过去...袁隆平

5月22日13時07分,「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因病醫治無效,在湖南長沙與世長辭,享年91歲。

14時許,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病房裡的橘色燈光下,合上雙眼的袁隆平遺容安詳平靜,
3個兒子給老人家蓋上紅綢毯。在家人陪伴下,袁老的妻子鄧則進入病房,坐在一把椅子上,靜靜地陪著袁老遺體,面容悲慼。

「老爺子沒有留下遺言,但他還能講話時,唸唸不忘的還是雜交水稻事業,希望
弟子們把雜交水稻事業發展好,把雜交水稻推廣好。」

今年3月,91歲高齡的袁老,在海南
三亞南繁基地不慎摔了一跤,被緊急送至當地醫院,4月初轉回長沙接受治療。

入院之初,袁老每天都要問醫務人員:「外面天晴還是下雨?」「今天多少度?」有一次,護士說28℃,他急了:「這對
第三季雜交稻成熟有影響!」

回憶當時的場景,一位醫務人員忍不住哭泣:「他自己身體那麼不好了,還在時時刻刻關心他的稻子長得好不好。」

記者了解到,就在去世前兩個月,袁隆平還在雜交稻基地工作。

2020年12月,袁老已達90歲高齡,儘管家人和同事擔憂他的身體狀況,但他還是按往年一樣前往海南
三亞南繁基地開展科研。

剛到三亞,袁老主持召開了雜交水稻雙季畝產3000斤攻關目標項目啟動會。在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生理生態室主任李建武拍攝的一段視頻裡,袁老說:
「我們在這個會議上把任務落實下來。」大家齊聲回答說「好」,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袁老每年都會到三亞南繁基地工作三四個月。身體狀況好的時候,他幾乎天天都會到田裡,查看每畝
穗數、谷粒大小、是否有空殼。

這次到三亞,因為腿腳不便,袁老不能經常下田,他就在住所拿起顯微鏡,仔細觀察
第三代雜交水稻種子,做詳細記錄。有一次,他擔心一個科研活動組織得不好,沒來得及通知秘書,就單獨叫上司機,趕了過去,急得秘書和家人直跺腳。

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每天吃飯、散步、臨睡,袁老都在思考
第三代雜交水稻的事情。「經常突然冒出一個想法,說這個事情可以這樣,那個事情可以那樣,完全
不像一個91歲的老人。」

正是因為有這種孜孜不倦的精神,他才能帶領團隊開展雜交稻攻關,不斷刷新產量紀錄。

「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畢生的追求。為了實現這一宏願,他長期致力於促進雜交水稻走向世界。

袁隆平寫于1985年的
《雜交水稻簡明教程》經聯合國糧農組織出版後,目前已發行到40多個國家,成為全世界雜交水稻研究和生產的指導用書。

20世紀80年代以來,袁隆平通過雜交水稻國際培訓班為近
80多個發展中國家培訓了14000多名雜交水稻業技術人才。1990年以來,袁隆平受聯合國糧農組織委託,以首席顧問身份赴
印度、越南、緬甸、孟加拉國等國指導雜交水稻技術並擔任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

目前,雜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美國、巴西、馬達加斯加等國種植,年種植的面積達
800萬公頃,平均每公頃產量比當地優良品種高出2噸左右。

袁隆平1981年獲得中國第一個特等發明獎,2001年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4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2018年獲
「改革先鋒」稱號,2019年被授予「共和國勛章」。

他還相繼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美國「世界糧食獎」和以色列「沃爾夫獎」等20餘項國內國際大獎
標籤:
瀏覽次數:175    人氣指數:315    累積鼓勵:7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印度选举700老师死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不能把自己的家守小了
 
給我們一個讚!